石家莊特色美食合集!走起,去吃好吃的~
作為一個在大石家莊摸滾打爬多年的“莊里人”
每當生活君聽到身邊一些朋友說“你們石家莊吃的啊都沒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老是融匯全國各地的美食,雖說還是挺正宗的,但是哪,說到底,還是沒有自己的特色?。?!”
生活君上去就是一巴掌
你丫的才沒有特色呢?!
下面這些不是特色美食是什么?!
咱石家莊的特色美食不但好吃,還歷史悠久呢!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莊市下面的深澤縣里的一個鎮(zhèn)的名字來命名的,深澤肉糕起源于西河村,創(chuàng)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它的原料用的是紅蓍淀粉,高湯,和各種調(diào)料加工而成的,吃起來咸香而不膩。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種燒餅夾肉糕,就象漢堡包的樣子,本地人稱之為燒餅裹肉,味美價謙。是一種大眾小快餐。
歷史文化
據(jù)西河肉糕第三代傳人李喜群介紹,西河肉糕是他的爺爺李洛提發(fā)明的,據(jù)家譜記載,李洛提出生于晚清1871年,成年后在一富戶的肉坊里打工,年終他得一塊驢肉,由于人多肉少,便將驢肉切成細粒,放入調(diào)料,煮熟后加入淀粉成形,切片當肉食用,從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誕生了。李家代代相傳,配方秘而不喧,至今已有五代傳人。
做法
西河肉糕以綠豆、紅薯淀粉為主料,驢肉、驢油、香油為輔料,以多種調(diào)味品為佐料。制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淀粉、肉末、油一并調(diào)好,放入盆中,加入調(diào)料蒸制而成,具有色澤紅亮,香而不膩,老少皆宜的特點,當?shù)厝瞬痪腿魏巫袅峡梢粴獬燥?,是宴請賓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又叫“石塔燒餅”,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jīng)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
歷史文化
它是趙縣獨有的風味小吃,系趙縣石塔村薛禮義家8代祖?zhèn)?,距今已有?00年歷史。如今,趙縣薛家的后人正在努力申報中華老字號。
相傳在清朝咸豐三年,太平軍自柏鄉(xiāng)攻入趙州境內(nèi),與清軍在巷內(nèi)激戰(zhàn)時,有一太平軍受重傷倒在了薛家大門口。薛家在城內(nèi)是大戶,頗講禮儀,祖上憐其痛、愛其勇,便秘密救治在家。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面點御廚,有打燒餅的絕活,便傳于薛家,使這種太平天國國宴面點絕活變成了我們今天所品嘗的薛家燒餅。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qū)極為流行的傳統(tǒng)小吃,起源于河北保定;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后發(fā)展為南北兩派。但在石家莊也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驢肉火燒~
歷史文化
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yè),鹽幫以運鹽為業(yè)。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干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shù)卮蛑频?a href='/techan/39591' target=_blank>火燒內(nèi)吃。漕河驢肉興起,名吃由此誕生。
做法
驢肉先以大火后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diào)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紅潤,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
據(jù)醫(y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梢婓H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近代醫(yī)學研究,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鈣、磷、鐵含量也較高。
驢肉火燒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飲市場享有盛名。
藁城宮面,又稱藕面、宮面,是藁城傳統(tǒng)名特面食品,風味獨特。該產(chǎn)品以優(yōu)質(zhì)小麥面粉、香油、淀粉為主要原料,經(jīng)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分拉延、壓延兩大類,成營養(yǎng)、雜糧、風味三大系列。其配料考究,制作精細,營養(yǎng)豐富,具有條細心空、潔白明亮、耐煮不糟、湯清面秀、嚼有口勁、味道鮮美等特點。
歷史文化
做法
藁城宮面,是以當?shù)貎?yōu)質(zhì)高筋小麥精粉、精油、精鹽、雞蛋為主要原料,精心手工制作而成,直徑僅為0.7MM,皆為空心。它的制作要經(jīng)過20余道工序,工作流程70多個小時,自然風干,且受天氣影響嚴重,對溫度、濕度要求嚴格,嚴寒、酷暑、雨霧天、陰天不能生產(chǎn),年均只有一百來天可正常生產(chǎn)。因不能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而愈發(fā)珍貴。
食用方法可按個人口味做成清湯面,打鹵面、涼拌面等。但最宜做湯面為佳,因其空心耐煮,湯味皆由面條的空心滲透而入味,光滑繞舌、細膩如玉、獨具風味。
馬家鹵雞
馬家鹵雞,是河北省正定縣馬家老雞店的特色產(chǎn)品,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始創(chuàng)于清朝初年,1981年馬家鹵雞與浙江金華火腿、北京蘇式叉燒肉、南京板鴨等禽類肉食品齊名,被評為全國33個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之一。
馬家老雞店鹵雞的系列產(chǎn)品,包括鹵雞、鹵雞胗、鹵雞爪、鹵雞翅、鹵翅根,配方獨特,色香味俱佳,產(chǎn)品選用鮮嫩活雞遵循伊斯蘭教規(guī),由清真寺掌教屠宰并經(jīng)衛(wèi)生動檢部門檢疫合格,使用多種名貴肉料、碘鹽、陳年老湯、精細配料,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
歷史文化
1869年因躲避戰(zhàn)亂,馬家鹵雞的傳人馬洛發(fā)將馬家鹵雞從直隸祁州(現(xiàn)河北省安國市)搬到了正定。
1901年12月31日,因八國聯(lián)軍進犯北京而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光緒皇帝還京途中,駐蹕正定。在正定期間,遍嘗了各色風味名吃。其中對百年老字號馬家鹵雞贊不絕口,稱其香、鮮、嫩,對味又好吃。
馬家鹵雞世代傳承,到了第六代傳人馬學中時代,既保持了傳統(tǒng)工藝,又自主創(chuàng)新了鹵雞翅、鹵雞爪、鹵雞胗等系列產(chǎn)品,并采用先進的滅菌及真空多層復合保鮮工藝,開發(fā)出系列軟包裝產(chǎn)品,能長期保持色、香、味、型不變,方便保存、運輸和外銷。
缸爐燒餅,用火爐燒缸制作的燒餅,因此叫缸爐燒餅;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燒出的燒餅不糊、面光,吃起來香、酥、脆。這種燒餅的制法在火候上極講究,因缸里呈凹形,涼或熱燒餅都要滑下來。缸爐燒餅形圓,上有花檐,大小同現(xiàn)在的芝麻燒餅差不多。
歷史文化
據(jù)歷史記載,清朝晚間,一廚名曰石老化,親址樂亭縣城北關(guān),創(chuàng)得熟食鋪一間,主業(yè)肥肉蒸包,兼售吊爐燒餅。鑒其味鮮價美,生意順暢,石師果敢改進工藝,添增配料,經(jīng)由吊爐迭為缸爐之歷,物善其用,精進開灶,一時招至食客蜂擁,喚來美譽悠久播傳。缸爐燒餅層層皮薄,酥脆清香。其獨道制方均系以缸橫臥,內(nèi)壁貼餅,且經(jīng)外溫內(nèi)烘后珠聯(lián)呵成出爐。
做法
目前缸爐燒餅的制作方法,分以下步驟:手工和面、制油酥、用手插酥、揪劑子、調(diào)餡、包燒餅、攏火刷缸降溫、貼燒餅、開火控溫刷油經(jīng)缸爐外烘內(nèi)烤均勻升溫烤制而成。所謂缸爐,即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陶瓷大缸橫臥用水泥和磚相砌而成,中間加保溫材料而砌成的烤制燒餅的爐,其材料比熱值較大,傳熱均勻,出爐后的燒餅呈園鼓形,散發(fā)著芬芳氣味,色焦黃,味鮮美,香又酥可口,獨具風味。
金毛獅子魚是用鯉魚加工修飾后,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魚絲蓬松形似獅子,酸甜適口。
歷史文化
金毛獅子魚,始于民國初期。最早由石家莊市的中華飯莊名廚袁清芳創(chuàng)制。因成菜色澤金黃,形似獅子,故名。1952年在河北八大城市烹調(diào)技術(shù)表演賽中,袁烹制的“金毛獅子魚”,獲得了高度評價。該菜是河北參加1983年全國烹飪鑒定會的名菜。
做法
將魚洗凈。從下嘴唇劈開,掰開鰓蓋,將魚身兩面上下交叉批成薄刀片,每片端均與魚身相連,再用剪刀成細絲。蔥、姜、蒜切成米粒,玉蘭片、火腿片切成7厘米長的絲。炒鍋燒熱,下花生油,燒至四成熱,將調(diào)好的雞蛋糊均勻地抹在魚身上,下油鍋,邊炸邊抖動,使細絲散開,呈金黃色時撈出,魚腹朝下放在盤中。鍋內(nèi)留油少許,將蔥末、姜末、蒜末、玉蘭筍和火腿長絲(約7厘米長),加酒、醋、白糖、醬油,燒濃,下濕淀粉勾芡至濃稠,淋上熱油少許,出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辛集咸驢肉,色紅味美,軟而不爛,香而不膩,鮮而不腥。每天下午先把要煮的驢肉放在冷水里浸泡,每小時換一次水,直至水清肉白后放入煮鍋,浸煮十分鐘左右,再換水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三味調(diào)料大火烹煮,待肉熟后撤火,用石塊兒壓好鍋蓋,然后慢火悶煮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煮熟的咸驢肉撈出,食時順肉切條,再切成片后即可食用。
歷史文化
據(jù)傳在清朝道光年間,辛集市(束鹿縣)佃土營村有一家姓田的屠夫,搬至辛集附近的留雙營經(jīng)營咸驢肉?,F(xiàn)今辛集驢肉尤以王山口郝記驢肉,最為正宗,自1893年至今已逾百年歷史,其第四代傳承人郝威將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工藝相結(jié)合,使辛集驢肉風味獨特,揚名周邊各大縣市,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shù)。郝記驢肉多年來一直獨領(lǐng)辛集的驢肉市場,實為辛集一大特產(chǎn)。目前在河北一集西華北路33號有一門市。
石家莊回民扒雞通體呈金黃色,外型美觀,料味深入,醇香濃郁,不易變質(zhì),雞肉極爛,但不抖則不散。其生產(chǎn)歷史約近半個世紀。早在1933年,回民馬鴻昌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經(jīng)營五香燒雞,較有名氣。50年代又吸取地方扒雞烹炸技術(shù),改制為扒雞。
歷史文化
早在1933年,回民馬鴻昌夫婦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經(jīng)營五香燒雞,聞名華北。50年代該店廣取博采外地扒雞的烹炸技術(shù),將五香燒雞改制成扒雞,取名“馬家雞鋪”扒雞。
金鳳扒雞,是石家莊歷史悠久的特色美食,最早始于1908年,采用獨特的制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歷史文化
“金鳳扒雞”最早始于1908年,當時一對叫做馬洪昌的回民夫婦在石家莊大橋街開了一家馬家雞鋪,他們采用獨特的制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做出來的扒雞風味獨特。雖然當時的店鋪很小,但生意格外興隆,每當熱氣騰騰的扒雞出鍋之后,店內(nèi)店外總是擠滿了顧客。因為每天供不應求,去晚了的顧客還常常買不到。
歷史文化
始于清朝年間,相傳嘉慶皇帝南巡路過保定,聞異香而振神,問左右:“何物發(fā)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餅?!敝磳?a href='/niurou/' target=_blank>牛肉罩餅獻上,嘉慶甚喜,吃后稱贊:“色、香、味”三絕。從此,牛肉罩餅即成了歷任知府招待各路賓客的美食。
除了上面詳細介紹的這些,還有這些
↓↓↓
辛集黃韭肉丁餃子
晉州張家燒餅
新樂大碗面
欒城十二碗
……
不說了,生活君已經(jīng)在去飯館的路上了
Hash:7d0bbdf66d67d2640b2898ea1b3710980740bcac
聲明:此文由 百米生活石家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