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鹽津,一個你來了就會愛上的地方……

本地資訊創(chuàng)作者

對于食客而言,民以食為天,無論走到哪里,頭等大事肯定是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通過美食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文風情、地域文化。好的美食不僅僅是過足口癮,更是一次飲食文化體驗的過程。有美食的地方,自然心甘情愿駐足,誰會拒絕舌尖與美食浪漫的邂逅呢。

鹽津,就是讓人不得不駐足的地方。

許多外地人離開鹽津時總會留念地感嘆:鹽津人太會弄吃的了,在鹽津一定要學會吃。鹽津人總會驕傲地說:天上飛的只有飛機不吃,水里游的只有輪船不吃,四條腿的只有桌子板凳不吃。煎炒烹炸也好,蒸煮燉烤也罷,都可以進入腸胃。這不是說鹽津人饑不擇食,相反卻是鹽津人對飲食文化的自信。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良好的食材,既使是身懷絕技的名廚,也無法做出讓人交口稱贊的美味佳肴。鹽津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變化多端的立體氣候,湍湍溪流,繁茂植被,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食材資源。

鹽津物產豐富,這在鹽津的歷史上是有案可查的。鹽津屬烏蒙山系,山體巍峨聳翠,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2座,河流達5063條,森林覆蓋率達54.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2000毫米以上,年均氣溫18℃。清末進士本土詩人李明璋的《詠落雁四時景·春》:“春容淡淡巧凝妝,裹霧梳云粉黛光。欲近龍?zhí)?/a>憑雨洗,佩將芹草作蘭香。桃紅點點唇初抹,柳綠絲絲鬢未霜?!鄙鷦涌坍嫵鳆}津山青水秀人更美的自然環(huán)境。民國陳一得編《鹽津縣志》載:“山林多竹木,場圃饒果瓜”、“山高谷深,物盡繁殖,足為民生資源”描繪出山上的竹木青翠欲滴,園里瓜果四季飄香,物產繁茂利于生存的環(huán)境,這為勤勞的鹽津人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耕作條件,提供了發(fā)揮聰明才智的廣闊平臺。

鹽津四季青山擁翠,云蒸霞蔚,有“天然氧吧”的美譽,物博人勤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被稱之為“烏蒙珍禽”的鹽津烏骨雞,湯清味美,肉質細嫩,營養(yǎng)豐富,享有“食為肉之首,藥為肉之冠”的美譽。羅漢筍,方竹筍,慈竹筍,苦竹筍解除油膩,健脾開胃,尤其羅漢筍在國內一直列入高檔蔬菜之列,素有“菜中? ??芝”之美稱。玉米,紫薯,洋芋,魔芋原生態(tài)的粗糧抗癌健身;落雁狀元大米,興隆牛骨頭精米風味獨具。各類蔬菜黃瓜、奶奶菜、白菜、青菜脆瑩香嫩,爽口爽心養(yǎng)胃。油辣菇、猴耳菇、茶樹菇、牛肝菌、三大菌熱鬧了夏的山野。

因為山多,山上野豬、野兔、野雞等飛禽走獸時現蹤影,竹筍、野菜等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因為田多,田里泥鰍、黃鱔、田螺等可食之物俯首可見;因為河多山澗多,河中山澗里溪魚、河蟹、黃辣丁等水族資源品種繁多;因為空地多,空地上可以種植各類果樹和各種蔬菜,同時,還可以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鵝……等等這一切,都為鹽津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綠色食材。

鹽津群山包裹,飲食習性自有獨到之處。鹽津的飲食文化兼納川滇黔的精髓,而又獨具一格,對菜的講究,對味的把握,強調川菜麻辣鮮香,追求口感鮮、淡、純、厚的雋永。“道法自然”就是鹽津飲食文化的精髓。這就不難理解在昭通各區(qū)縣中極有口碑,有“吃在鹽津”之贊譽。

一盆清水淹沒翠綠的青菜,清香淡爽,昵稱白水菜。大魚大肉之后,白水菜堂而皇之登堂,成為最受歡迎的佳肴。河魚再貴都敢吃,雖然真假難辨,接受河魚的招待,感覺都不一樣。三大菌(雞樅)是這里的寵兒,逢時不吃三大菌,感覺人都要掉價。奇臭無比的“打屁蟲”是絕對的美味佳肴,或香酥或泡酒,尋常朋友難得受到“打屁蟲”的款待。飯桌上最常見的菜是紅苕尖、南瓜尖、葵瓜尖。市場上此類產品甚為豐富。

代表美食最高水準的是鹽津十大名菜:椒麻烏雞辣子豆腐、活水肉石鲃、黃姜豆花、臘豬蹄燉粉條、天麻燉烏雞、酸菜米豆湯、粑粑回鍋肉、酸辣肘子、微菜烏雞。既有名廚名店招牌菜,也有尋常百姓家常菜,都選用本地原生態(tài)的食材加工而成,色香味極佳,菜品典故意味深長。比如酸菜米豆湯又名智慧湯,來源于廟壩一個農村婦女的故事,村婦用圍腰帕蓋住男人的頭猜吃什么菜,借機放走了情夫,很智慧地處理了一場家庭危機,智慧湯一時成為飯桌上的經典談資。品一方名菜聽一個故事,食客投箸大笑:美食美情也。寄情于山水,放逐于心靈,大快朵頤,這是饕餮食客最幸福的時光,豈不痛快。

鹽津小吃是鹽津飲食的一張名片?!?a href='/zhongguo/' target=_blank>中國·豆沙關美食文化節(jié)”以好玩、好吃、好喝、好看聚集人氣,游客在飽覽豆沙美景之后,還可到古鎮(zhèn)“美食一條街”飽口福。美食節(jié)期間,鹽津縣域內各具特色的美食匯聚豆沙。40余家美食餐飲商參與,美食品種豐富,很多攤位每天還花樣翻新,不斷推出新品?!懊朗骋粭l街”一排排的各種名優(yōu)小吃五彩繽紛、香味撲鼻,誘得游人食欲大增。走到哪兒,哪兒就是一場舌尖上的饕餮邂逅。每一家攤位前都擠滿了游客,有的還排起了長龍,大家吃得酣暢淋漓,過足了嘴癮。豬兒粑、桐子粑、包谷粑、黃粑、泡粑、火草粑等一系列米制品甜得夠味,把鹽津人的柔情一展無余;涼皮、涼面、涼糕、涼蝦、涼粉、冰粉等清涼小吃是烈日之下最好的解渴安心之物;小籠包子、雞湯水粉、麻辣水粉、炸洋芋、小鍋米線讓您品出鹽津人火辣辣的生活激情;糖包谷花、苕巴絲、炒米糖、苕果果、溜溜湯圓、包谷花、巴殼子等農家傳統(tǒng)小吃,甜辣酸香都夠味。

美食當前,食客們顧不上斯文,走累了,吃累了,一屁股坐在通道口上歇歇腳,眼睛永遠不會閑著,盡情看著攤位里師傅們各顯絕招。老板一邊熱情招呼客人,一邊大聲吆喝“豬兒粑,熱——地——哦”,長聲吆吆地招呼,吸引游客把特色美食捎回家。大包小包裝下了美食,卻裝不下食客心里最美的時光。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鹽津,要做的事很簡單,要么在吃飯,要么在吃飯的路上。倒不是說鹽津的生活有多富足,從金沙江大峽谷吹來的風,養(yǎng)了一方山水,暖了一脈人情,閉上眼,守一灣江風,品一方美食,人文風情入骨,地域文化隨心,怎不樂哉?鹽津畢竟是一個有歷史底蘊的地方。

在鹽津就餐,最好選擇家常小館,這種小館集中在沙坪橋、老街、下場口,價廉物美,服務周到,關鍵是在閑適狀態(tài)下才能吃到最有鹽津風味的菜肴。隨便踱進一爿家常小館,你就是尊貴的客人。店家立馬沖上涼沁沁甜絲絲的苦丁茶,讓你卸下舟車勞頓的疲憊。豐腴俊美的老板娘招呼完客人,把菜在菜板上切得雨一樣驟響。就對著當街的一方窄灶,抽油煙機咔咔在響,胖胖的店家揮舞著鍋鏟叮當作響,瀟灑自信極富節(jié)奏。才燒一支煙的功夫,老板娘就喊上菜了,還熱情叮囑:“菜來了,慢慢吃,有事喊一聲哈?!奔毮鄣?a href='/techan/34416' target=_blank>烏骨雞、醇香的老臘肉、新煮的? ??格豆、清脆的鮮竹筍、滑嫩的蕨苔……幾個家常菜就擠滿了八仙木桌,配上一杯勁道的廟壩包谷酒,氤氳裊裊,麻辣鮮香吃得滿頭大汗,愜意非常。

鹽津人有蹲茶館的習慣。酒足飯飽后踱到東方橋頭或者濱江路的茶樓里坐坐,在方木桌前坐下,一杯綠茶才2元,剛平街的茶樓是四樓,水泥柱墩支起的吊腳樓招攬了一江清風,涼爽而舒服。詩人于堅說:鹽津這地方行政上屬云南,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卻屬四川。這話不假,左右茶客們川言蜀語確有身處川地之感,滿街紅男綠女匆匆,皆是路人不識。借一方木窗仰望:藍天白云、峽谷靜水、茂林修竹、美食美女,真可謂“美景與美食齊飛,清茶共清心一味”,方嘆不虛此行。這應了陳堯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xiāng)”詩句的意境。真的,在鹽津久了這滋味會長進骨髓,魂牽夢繞,即便舟車遠足,百菜無味時,一定急尋有鹽津招牌的餐館,念想著鹽津菜滿口盈香的滋味。鄉(xiāng)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即使口音變了,但對故鄉(xiāng)的食物,仍懷無限念意。

鹽津的飲食文化自有一份淡然情懷。一杯濃濃淡淡的綠茶,對著青山白云,對著街肆行人,就可以呆上半天。偶爾面前飄過談笑滿懷的美女,羞澀一笑,浪漫而簡單,只要開心就好。慢慢品味你會發(fā)現,特色餐飲、茶館文化、吊腳建筑等地域習俗,濃縮出鹽津人特有的豪放與倔強。

這種體味往往來自精神上的吸引,更是文化上的認可。鹽津素有“滇川門戶”之稱,長久的商貿過往,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與滇中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h境內遺址、摩崖、石刻遍布全境,溪流、峽谷、險灘、叢林、田園匯聚一體,奇峰、絕壁、怪石、溶洞、瀑布互成映襯,宛若一幅瑰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畫卷,是親近自然、修生養(yǎng)性的好地方。

鹽津有道,袁滋題壁,滇南樞紐,千年商驛。

鹽津產鹽,鹽城驛口,因鹽得名,因鹽興市。

鹽津有味,古道古鎮(zhèn),古風古韻,古納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女美食,美收天上人間。

守一方山水,讀一卷詩書,本地文人就這樣概括自己的鹽津,驕傲而自信,完全可以想象到看過山之高遠,閱 過古道的徑深之后,那份淡定與從容?!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毕雭?a href='/dongpo/' target=_blank>東坡居士亦是看慣了人生百態(tài),內心方才如此淡定從容,和千年古道中走來的鹽津詩人冥冥之中竟然暗合天成。

山川有情,歲月留意,借一份陽光,在溫情的鹽津等你,一起駐足,沉醉于一份恬淡的光陰。

一個村莊的宴席

老家的表叔來電話說,要給幺兒接媳婦,讓一家人去耍(耍,鹽津方言,做客的意思)。放下電話,心理就不平靜,多年沒有回家了,是該回去看看了。來自故鄉(xiāng)的邀請,是鄉(xiāng)情親情的重溫,不能拒絕。

在故鄉(xiāng)的小鎮(zhèn),遇了婚喪嫁娶、孩子過滿月、喬遷新居這些紅白喜事,按鄉(xiāng)俗都是要辦酒席待客(方言中讀kan音)的。家中有這些喜事的一方要置辦宴席款待過來幫忙及添賀禮的鄉(xiāng)黨親朋,稱之為“待客”。待客的水平反映一家人在村里的地位和聲譽,主家往往傾其所有要把宴席辦好。老家辦宴席叫辦九大碗。九大碗既是指宴席中上菜的數目,也指宴席的本身,鄉(xiāng)人路頭碰面,都會熱情招呼:走啊,吃九大碗去。

一家辦事,全村幫忙,一個村莊的宴席隨著日子的到來有序鋪開。

請大管和內管是主家首先要做的事。大管是決定著宴席質量好壞的關鍵人物,并負責安排宴席一切大小事宜,極其重要。通常會找本村德高望重的人來擔此重任,一般為公職人員,比如教師、村長等。鄉(xiāng)民認為公職人員“有威信”、“處事妥帖”、“經驗豐富”,能鎮(zhèn)住大場面。大管要根據主家的客情箍定桌數規(guī)模,買多少菜,需要多少幫手,聯系掌勺大廚、二廚,搭建場地等等。內管負責所有財務往來,喝什么酒,燒什么煙,買什么原料,出幾個菜,支客使人都由內管說了算。好的內管,可以把整場宴席安排得順利妥當,若請到了經驗不足的內管,必定手忙腳亂、錯漏百出,甚至得罪主家、怠慢賓客,導致宴席蒙上不悅的情緒。

宴席一般三天,頭天叫花椒,第二天叫正酒,第三天叫復宴。花椒這天廚師首先到場,確定好位置,三爐四灶一字擺開?,F在一般用鋼板焊制的大鐵爐,以前是用紅磚頭砌出臨時的爐灶。由于菜太多,通常都會架幾塊案板,充當廚房操作臺。案板一般是特制的寬大木板,厚實而牢固,分紅板和白板;紅板切生肉,白板切菜,切菜分菜就在案板上完成。負責洗菜分菜的一般固定八個婦女,菜必須分門別類的擺放好,開席的時候直接端上桌。

農村辦一場宴席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好幾百個碗。品碗,飯碗,盤子哪家有多少,內管比誰都清楚,這些都由他指派人去借,然后在本子上詳細記下張順家十個小碗,李二娃家五個魚盤。鄉(xiāng)人和氣一般都會借,有破損,主家是會賠的。炒菜用的超級大鍋好借,那時候家家戶戶的灶臺上都有這種煮豬潲的大鍋,抬來洗干凈就是。借桌子借板凳就是滿街娃兒些的事,桌子是八仙桌,板凳是長條凳,內管會仔仔細細在配桌子的四條板凳上,認真用毛筆? ??好主人的姓名,防止扯錯。不得不說,那時候農村人把那種互幫互助,充分利用資源的美德真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娃兒些特別喜歡看殺豬。主家會把辛苦養(yǎng)了一年的豬殺了待客,不過殺豬可是個體力活,必須要幾個彪形大漢才能搞定。殺豬匠一邊說笑一邊操作,殺豬、吹氣、刮毛、開膛,一只活蹦亂跳的大肥豬,在殺豬匠的利刀下被跺成一刀刀紅白相間的豬肉,豬頭豬腳豬下水也都收拾得干干凈凈。娃兒些更為興奮的是,豬腹隔膜里的水泡殺豬匠會摘下來送給他們玩,還會把扁擔肝(豬胰臟)割下來送給他們拿去烤來吃。這個扁擔肝要放一點鹽,用菜葉子裹著在爐火上慢慢烤,味道巴適得很,小時候我就吃過。

肉準備好了就是大廚的事了。

辦酒席是個大事,需要做平常難得吃到的大菜,所以一定要請一個遠近聞名的土廚師掌勺。雖說這些土大廚沒“廚師證”之類的資格證明,但是他們做菜的味道和風格,大家都心知肚明,因為做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所以說,能被主家請來幫忙的肯定都有兩手絕活。如今,這種鄉(xiāng)村土廚已經漸漸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廚師慢慢走進鄉(xiāng)村,做起了“農村酒席一條龍”的生意,總感覺沒有土廚師手藝好。

大廚會根據天氣、主家的要求安排菜譜,但上菜一定是九大碗。固定的每桌八個人,九碗菜。大碗,更準確的名字是斗碗或者品碗,是容量很大的碗。九大碗的第一碗,特別稱為“頭菜”或“鑲碗”,一定是用蛋卷子覆蓋在酥肉等食材之上,蒸半小時加高湯撒蔥花,必須是放在餐桌中間以顯尊貴。

關于九大碗,有民俗學家認為是清代才開始形成的一種飲食習俗?!熬糯笸搿痹邴}津有個民間傳說,說中和一個叫楊秀蛟的人,小女楊再禧天生麗質訂婚后尚未過門而身患腫瘤,外界傳言其不嫁而孕,婆家輕信謠言,認為楊再禧敗壞門風,遂多次逼其退婚,不久就冤屈上吊身亡。事后,母親冉楊氏悲痛欲絕,決定上北京告御狀,最終榮獲“圣旨旌表”金匾。牌坊完工當天,冉楊氏心情異常振奮,便擬菜譜九道,大擺“九大碗”宴席三日。其菜譜為:沉冤得雪(清河水煮細鰱魚),一清二白(菠菜煮豆腐),愁腸寸斷(爆肚頭),云開見日(荷包蛋),千絲萬縷(雞肉燉粉條),老馬識途(筇筍燉豬腳),皇恩浩蕩(鑲碗),八仙過海(酥肉),九九歸一(豬膀膀)。

民間還有一首《九碗歌》:主人請我吃晌午,碗兒擺得像座山;一舉成名是香碗,同心同德夾心肉;三碗糖扣心心印,四碗錦上添花酒米飯;五碗山青水秀魚肉美,六碗鴨子一整盤;七碗墩墩兒有塊數,八碗肥肉耙漉漉;九碗一青二白煮豆腐,酒足飯飽一身酥。歌聲既感謝主人熱情招待,也有對廚師辦置九大碗手藝的贊美。歌詞和傳說相映成趣,鄉(xiāng)情鄉(xiāng)味別有一番滋味。

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一幕幕浮現在眼前,表叔的邀請?zhí)嵝炎约号c那片土地的血脈關聯。明天回家吧,參加故鄉(xiāng)的宴會,我能想象表叔家開宴的盛況:數十上百人聚在一處,在一陣鞭炮響后,于漫天青煙中按男女的區(qū)別,輩分的高低,分散坐于一張張八仙桌旁,伸箸暢食,舉杯暢飲。不遠的地方,紅磚的土灶上疊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騰,簡易的案板上堆滿菜肴、餐具。腰拴一截油跡斑斑圍裙的廚師飛快地揮舞手中的鍋鏟或菜刀,一碗碗菜流水一樣地端上桌子,表叔不停地招呼客人說人手少,菜不好,大家多多原諒…

來源:大鹽津

轉載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故版權皆為作品作者所有,

內容亦為作者觀點,如涉及內容、版權及其他問題,請私信聯系,

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刪除。謝謝!

Hash:4a2a669b3379be9799d9664658c21784b8204072

聲明:此文由 在昭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