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存在感”的江西,有多少寶藏美食?
江西,因為話語權(quán)的缺失和老表(老鄉(xiāng))的內(nèi)斂,這片“物華天寶”的地方,成了“最沒存在感”的省份之一。對于吃貨來說,最大的損失莫過于跟這里的寶藏美食擦肩而過。
▲ 多山多水的江西大地。制圖/F50BB
她貢獻了太多耳熟能詳?shù)拿朗?,有?a href='/wanghong/' target=_blank>網(wǎng)紅、有的硬核、有的奇特,但多數(shù)人在意識里不會將其跟這片土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就算江西人吃辣極其生猛,在美食家的吃辣盤點中,江西也總是被完美繞開;有人知道贛南臍橙,卻不知“贛”就是江西;有人吃過“南昌拌粉”,卻不知南昌是江西省會。
按照命名套路,江西菜稱為贛菜,大致分為鄱陽湖、南昌、贛南三派。鄱陽湖沿岸的九江、上饒講求原汁原味,因通江達海跟外省口味交流甚多;贛南是客家人搖籃,靠山吃山,為應對氣候時節(jié),食物口味重、用料足,重咸、重辣;坐擁區(qū)位C位的省會南昌背靠大山、面向大湖,口味偏辣、味香量足。
▲ 哪一款江西美食,是你的最愛?。圖1攝影/吳學文、圖2、3、5、6、9/圖蟲·創(chuàng)意,圖4、7/匯圖網(wǎng),圖8/視覺中國
到了江西人的廚房,口味、手法又會千變?nèi)f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哈姆雷特,一千個“贛飯人”眼中,就有上千種贛地風味。
辣辣辣
鮮辣勁爽,辣得轟轟烈烈
相比川菜之麻辣、湘菜之干辣,贛菜的辣更為直接兇悍——咸辣結(jié)合、濃烈醇厚。
▲ 九江市武寧縣魯溪鎮(zhèn)雙新村,翻曬紅辣椒。 圖/視覺中國
辣炒,是最常見的家常菜做法,這與湖南某些名菜異曲同工。有人說,“湖廣填西南”將湖南的辣味傳播到了川渝、云貴等地。但是別忘了:此前還有“江西填湖廣”,辣椒從東南沿海傳入登陸后被福建、浙江人“拋棄”,第一個大規(guī)模吃辣的中心就是江西。
▲ 江西菜的畫風,請自行感受感受。圖為小炒牛肉片。圖/圖蟲·創(chuàng)意
上饒市所轄的余干,以一道辣椒炒肉聞名,辣味來自當?shù)氐?a href='/fengshu/' target=_blank>楓樹辣,肥瘦相間的豬肉與青翠細嫩的辣椒一起爆炒,在高溫中翻滾之后,辣到爆炸、辣出天際。以余干為中心,周邊各縣市都愛吃這道家常菜。
▲ 辣椒炒肉、蓮花血鴨。上圖/匯圖網(wǎng),下圖/江西衛(wèi)視《非遺美食》
每年都要舉辦“辣椒浴大賽”的萍鄉(xiāng)市,這里的辣從不流于外表。有些菜名中不帶“辣”字,實則辣到懷疑人生,例如蓮花血鴨——隔壁湖南的血鴨,據(jù)說就是通過“江西填湖廣”師出于此。
肉肉肉
煎炒蒸煨,無肉就是不歡
辣椒炒肉,不僅有辣的奔放,更要肉的狂歡。肉可以是精選五花,也可以是本地優(yōu)質(zhì)的黃牛肉。
▲ 藜蒿炒臘肉。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山區(qū)的高鹽、重辣,到了湖畔江邊有所收斂,比如藜蒿炒臘肉。藜蒿是鄱陽湖邊的一種野菜,與臘肉同炒,是江西人的獨創(chuàng)。藜蒿爽脆,臘肉彈韌,歲月沉淀的熏味與菜蔬鮮香互為表里。
吃了這道菜,宣示著鄱陽湖春天的到來。
長期被誤認為是寶島臺灣特產(chǎn)的三杯雞來自江西寧都,后傳向周邊地區(qū)。這道菜選用本地三黃雞,烹制時極少放湯水,僅用米酒、豬油或茶油、醬油制作而成,肉香味濃、甜中帶咸,咸中帶鮮。
在中國吃鴨地圖上,蓮花血鴨、井岡山臘鴨、遂川醋鴨必須要寫上一筆。
▲ 贛南遂川縣客家醋鴨。 圖/圖蟲·創(chuàng)意
被大江大湖環(huán)繞的九江是吃魚大戶,最有名的當屬九江魚塊。淀粉香料挾裹草魚,經(jīng)過炸、熗、燉,最后以? ?火收汁,外皮焦香、魚肉細嫩,香辣入口,最是下飯。同在鄱陽湖畔的上饒人吃魚擅長清蒸,最有名的一道是蒸荷包紅鯉魚。在鄱陽湖平原各地,平時也少不了要吃一道魚與豆腐珠聯(lián)璧合的豆參魚頭。
▲ 制作鄱陽湖魚頭,需選用湖內(nèi)鮮活的胖頭魚。圖/圖蟲·創(chuàng)意
愛吃米粉的江西人還發(fā)明了米粉魚。這道農(nóng)家菜,連同四碟小菜,后來進入了國宴,被命名為“四星望月”。
“俊采星馳”的江西燦爛了中國文壇。吃貨文學家湯顯祖吃著家鄉(xiāng)的甲魚燒粉皮完成了《牡丹亭》的修改。在“一城瓷器半城窯”的瓷都景德鎮(zhèn)——china,就是“吃吶”。藝術(shù)家與廚師聯(lián)手創(chuàng)造了一道瓷泥煨雞,將“瓷”與“吃”進行了極致結(jié)合。
▲ 興國米粉魚與景德鎮(zhèn)瓷泥煨雞。上圖/圖蟲·創(chuàng)意,下圖/@景德鎮(zhèn)吃貨聯(lián)盟
粉粉粉
最低調(diào)的“吃粉王國”
“蘇湖熟,天下足”說的是太湖;“湖廣熟,天下足”說的是洞庭??墒牵芏嗳撕鲆暳?,明代的江西鄱陽湖平原,是僅次于江南的糧倉,產(chǎn)量超過兩湖。如此優(yōu)越的糧倉,少不了優(yōu)質(zhì)大米。
▲ 鄱陽湖平原,堪比太湖平原的“魚米之鄉(xiāng)”。圖/視覺中國
在東北大米橫行的今天,江西人依然固執(zhí)地認為:自家大米才是最好的。
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都認為自家米粉“天下第一”,最低調(diào)的吃粉大省江西卻很少發(fā)話,只知道悶頭做、瘋狂吃:從初一到十五,江西的米粉可以不重樣地吃。
▲ 調(diào)制中的南昌拌粉。攝影/吳學文在南昌,每天早上排長隊的必定是拌粉店。入夏前后有當季涼粉,一直賣到深秋? ??錯過了就只能等一年。吃炒粉,九江人是王者級別,其他地區(qū)有各自風味的粉。
景德鎮(zhèn)最愛恰的一碗粉叫冷粉,長相跟和南昌拌粉相似,但更加粗壯,吃起來爽滑、有嚼頭。冷粉之外,景德鎮(zhèn)人還嗜好吃牛骨粉”。
▲ 江西粗粉雙雄,景德鎮(zhèn)冷粉、鉛山燙粉,一冷一熱。上圖攝影 / @袁來是你ni,下圖/圖蟲·創(chuàng)意
在鷹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南站牛肉粉;在宜春,人們最日常的愛好是“喫扎粉”;在鉛山,一碗燙粉,包辦了當?shù)厝说?a href='/zaocan/' target=_blank>早餐;在吉安,峽江的“忠貞米粉”,從清晨吃到深夜;贛州客家人,不僅日常離不開“燙皮絲”,離家在外,哪怕在出租屋廚房里,也少不了一捆老家寄來的米粉干。
網(wǎng)紅的“青團”到了江西,就變成了更接地氣的清明粿,有的還做成餃子形狀,稱為艾葉粿。一口咬下,把整個春天的鮮味都吃了進去。
▲ 艾葉粿、麻糍粿、黃豆粑。圖1、2/圖蟲·創(chuàng)意,圖3攝影/夏茉
客家人的黃元粿,用黃梔子染色的糯米制作,切片后煎、炒、煮、蒸,都是千金不換的美味。同樣是糯米,上饒麻糍粿畫風清奇,糯米團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糖軟糯可口,甜而不膩。
上饒燈盞粿用大米粉蒸制,形如燈盞,里頭放上雪菜豆芽肉絲炒的料。瓷都景德鎮(zhèn)男女老幼都喜歡吃一種加入了草木灰的堿水粑,與雞蛋烹炒就成了一道堿水粑炒雞蛋。
▲ 煎制中國的客家釀豆腐。攝影/ 小賴同學,圖/圖蟲·創(chuàng)意
磨粉的原料,也可以換成豆類。贛南客家人擅長“釀”各種美食,最有名的是釀豆腐:肉餡填入豆腐中,再經(jīng)煎、燜、燴等等不同技法料理,風味極佳。
湯湯湯
南昌城的空氣里彌漫著兩種味道,一半來自拌粉、一半來自瓦罐煨湯。每一個南昌細伢子的肚子,都是喝著瓦罐湯鼓起來的。這種民間湯品最早以燜煨雞、魚為主,后來衍生了百余種:豬腰子湯、墨魚豬肚湯、老鴨燉山茶菇湯、海帶排骨湯、雪梨肉餅湯……
▲ 瓦罐煨湯。攝影/唐唐風,圖/圖蟲·創(chuàng)意
九江一帶的豆參燉魚頭,精華是湯;在烏雞的故鄉(xiāng)泰和,對待地道烏骨雞的最大禮遇是煲湯,吃一塊雞肉、呷一口雞湯,就是當?shù)厝说淖钚腋5臅r刻;革命老區(qū)的瑞金牛肉湯肉嫩湯鮮,加上辣椒喝一大口,山中寒氣頓時消了大半。
▲ 鄱陽湖沿線人民愛吃的豆參魚頭湯。攝影 / @袁來是你ni
4666萬江西人中,每年有超過1800萬人工作在異鄉(xiāng)(包括省內(nèi)流動人口);深圳786萬常住外來人口中,江西人大約有102萬。人在哪里,江西人就把故鄉(xiāng)的味道帶到哪里,只是大部分私藏美味只流傳于老表們的朋友圈。
然而,大量選用本地食材、不愿迎合外地口味的特點,令贛菜很難出圈。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變成“贛飯人”:認識一位江西好友,然后去他(她)家廚房。
因為,世上很容易找到不會做飯的人,卻很難找到不愛下廚的江西人。
▲ 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銀臺村,農(nóng)家廚房。圖/視覺中國
Hash:8519d89d791d8c3f6f17bf0313dce186a899f63e
聲明:此文由 小饕校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