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童年“甑子糕”
武寧縣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聚在一起聊起童年零食小吃,記憶最深的恐怕還要算“甑(武寧方言念jiān音,下同)子糕”。實際上,“甑子糕”的“學名”叫“蒸蒸糕”, 它并不是武寧本土原創(chuàng)的零食小吃,是由武寧縣的近鄰修水縣傳進來的?!罢粽舾狻?之所以變成了“甑子糕” ,其實是修水口音的武寧方言,天長日久的口口相傳,“甑子糕”這個名字也就被大眾所接受了。
那還是在武寧快要解放的前幾年,一個來自修水縣黃沙港的李姓老人帶著一家人來到武寧縣城,憑著一手精湛的“蒸蒸糕”制作技藝為生,在老縣城后街玉帶河邊安下家來。他家后門正對著中山公園的大門口,每天他都挑著一個小吃擔子,一頭貌似剃頭挑子的小木櫥柜,里面放著小水桶、蒸具、芝麻(桂花)粉糖、米粉等,櫥柜邊的支架上還掛著一個泛著醬色油光的小竹梆,用小木槌一敲,“梆!梆!梆!”一串清澈悠揚的竹梆聲傳去很遠很遠;小吃擔子的另一頭是火爐、木柴、蒸鍋、蒸籠等炊具。
童年的記憶里,在老縣城的街頭巷尾,無論是盛夏嚴冬,還是早晨傍晚,經(jīng)常都能聽到帶著修水口音的叫賣 “ ‘甑子糕’嘍”和“梆!梆!梆!”的竹梆聲?!瓣底痈狻痹谀菚r可算是最受小孩子喜愛和價廉物美的零食小吃了,只要花上三分錢,就可以喜滋滋的吃上兩個熱氣騰騰的“甑子糕”,味道可口松軟、糯爽甜酥、滿口余香,當年那些吃過“甑子糕”的老吃貨們至今都念念不忘、津津樂道。
“甑子糕”的制作都是傳統(tǒng)的純手工操作,工藝是很有一些講究的。蒸具要選用頭年霜降后蔭干的棕樹或泡桐樹的木料;調(diào)配好的糯米、粘米要放在石臼中用腳踏碓舂成半干半濕的米粉炒熟備用。蒸出來的米糕帶著木質(zhì)的清香混和著黑芝麻(桂花)粉糖和炒米原汁原味的甘甜芬香,蓬松爽口,甜而不膩,糯而不粘。
Hash:e8cad3b87a259ce2cd6a7ce625781d7861467a64
聲明:此文由 且行且歌為風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