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明前后旅游景點介紹「山西清明前后旅游景點介紹大全」
導讀:山西清明前后旅游景點介紹「山西清明前后旅游景點介紹大全」 這個季節(jié)到山西旅游,哪里好玩?(清明節(jié)后,五一之前) 山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山西旅游景點 山西的旅游景點大全
這個季節(jié)到山西旅游,哪里好玩?(清明節(jié)后,五一之前)
當然龐泉溝了 風光不錯,山清水秀。倆天足夠了,山西交城,離太原近
山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山西簡稱晉,位于華北平原西側(cè),黃土高原東部,北倚長城與內(nèi)蒙古毗,南與河南接壤,省會太原。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人口中漢族占99.75%;少數(shù)民族僅占0.25%,以回族人數(shù)較多。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擁有豐厚的歷史遺產(chǎn)。主要名勝古跡有:云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晉祠、五臺山、平遙威古城、解州關(guān)帝廟、晉商大院等等。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恒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真絕,其建筑藝術(shù)真高。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巖石作為它的基礎。游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梁,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游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shù)米∵@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巖石的巨大木梁后,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fā)出感嘆和敬佩了。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約1400年。歷代都重修,但原來的結(jié)構(gòu)都沒有改變。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jié)構(gòu)驚險,造型奇特?!边M寺后,有樓梯可攀登上樓,這里并不顯得多么驚險,但當你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一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檐的樓閣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巖”;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nèi)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shù)價值。寺中共有殿堂40余處,都是木結(jié)構(gòu),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lián)絡。游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如如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筑構(gòu)思的一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在寺的棧道石壁上,刻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贊賞懸空寺的建造技藝。公輸就是魯班,也叫公輸班,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被認為是建筑工匠的祖師爺。這四個字是說,這座建筑物簡直是魯班那樣巧奪天工的匠師所為。當?shù)赜幸痪湫稳荽怂?驚險的民謠:“懸空寺,半山高,三根馬尾空中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將懸空寺稱為天下巨觀,并對整個寺廟建筑、部署作了極高的評價。
九龍壁在代王府,位于大同市中心和陽街,系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的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東邊由南向北依次為廣贍倉、長春宮、望宗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后殿等;西邊進戟門,左有社稷壇,右有風云雷雨山川壇、大成之殿,過穿廊為謹?shù)碌鹊睢U麄€王府建筑金碧輝煌,豪華壯麗,廊廡相接,屋宇錯落,前堂后寢,西廂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傉嫉孛娣e達175950平方米,現(xiàn)今的東華門、西華門、皇城口、石宰門正是當時王府四門的遺址。該府于崇禎末年(1644)毀于兵火。王府照壁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故獨以保存至今。九龍壁位于城內(nèi)大東街(和陽街)路南,座南朝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該壁東西長45.5米,高 8米,厚2.02米,是我國現(xiàn)存三座九龍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壯觀、最富藝術(shù)魅力的一座。九龍壁結(jié)構(gòu)整體使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全壁由 426塊特制燒造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壁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彌須座的束腰部的75塊琉璃磚上鑲有兩層琉璃獸。第一層是象、獅、虎、鹿、飛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層是小型行龍。這些琉璃獸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 9條琉璃壁龍,整個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涌波濤,上部是藍色的云霧和黃色流云。巨龍之間以云霧、流云、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lián),五彩斑斕,蔚然壯觀。正中心是一條坐龍,為正黃色,此龍正對著王府的中軸線,昂首向前,目光炯炯。中心龍兩側(cè)的一對淺黃色龍,為飛行之龍,龍頭向東,龍尾伸向中心龍,神情瀟灑,怡然自得。第二對龍為中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tài)飄逸,古樸大方。第三對龍為紫色,是對飛舞之龍,神情兇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勢。第四對龍呈黃綠色,神采飛揚,氣宇軒昂。整個正面 9條巨龍伸爪抱珠,捕風弄雨,盤曲回繞,體態(tài)雄健,色彩絢麗,栩栩如生。壁頂為仿木構(gòu)單檐五脊頂,由62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頂兩側(cè)有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蓮花及游龍等圖案,兩端是龍吻、戧首,為龍首造型。飛椽、額枋均雕鏤得細致、逼真。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 東升和明月當空的圖案,并襯有江崖海水,流云紋飾。壁前倒影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8米。由石欄圍繞,中有一石橋相連。池水碧綠,龍影倒映,水波微興,九龍似昂首奮爪暢游水中,氣勢磅薄壯觀。九龍壁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宮,位于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一處在國內(nèi)外得有影響的古建筑,它以壁畫藝術(shù)聞名天下。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xiàn)存壁畫藝術(shù)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zhèn)永樂鎮(zhèn),出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nèi),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內(nèi),宮宇規(guī)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筑,是我國古建筑中的優(yōu)秀遺產(chǎn)。在建筑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筑物,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永樂宮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nèi)。這些繪制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O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yōu)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殿內(nèi)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面上共有人物 286個。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墻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圍繞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面上的武將驍勇驃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人物衣飾富子變化而線條流暢精美。這人物繁雜的場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因此被稱為“朝元圖”。
純陽殿,是為奉祀?yún)味促e而建。
純陽殿內(nèi),壁畫繪制了呂洞賓從誕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眾生游戲人間”的神話連環(huán)畫故事。
純陽殿內(nèi)對扇后壁的“鐘、呂談道圖”,是一幅極為珍貴、人物描寫極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畫。
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nèi)出采用連環(huán)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P
純陽殿、重陽殿內(nèi)的連環(huán)畫,雖是敘述呂洞賓、王重陽的故事,但卻妙趣橫生地展示了封建社會中人們的活動。這些畫面,幾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會生活的縮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飯、種田、? ??魚、砍柴、教書、采藥、閑談;王公貴族、達官貴人的宮中朝拜、君臣答理、開道鳴鑼;道士設壇、念經(jīng)等各式各樣的動態(tài)躍然壁上。畫中,流離失所的饑民、郁郁寡歡的廚夫、茶役、樂手,樸實善良而勤勞的農(nóng)民與大腹便便的宮廷貴族、帝王將相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照。
永樂宮原在的永樂鎮(zhèn),因黃河三門峽工程動工,處于淹沒區(qū)內(nèi),所以,從
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F(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shù)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jīng)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規(guī)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F(xiàn)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F(xiàn)存洞窟大部分鑿于太和十八年( 494)遷洛前。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jié)構(gòu),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云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nèi)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 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tài)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gòu)建筑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瑯滿目。其雕刻藝術(shù)繼承并發(fā)展了秦漢雕刻藝術(shù)傳統(tǒng),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shù)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對后來隋唐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云岡第五、六窟在云岡石窟群中部,為孝文帝遷洛前約465——494年開鑿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間四層木樓閣,朱紅柱欄,琉璃瓦頂,頗為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為釋迦牟尼坐像,高17米,為云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jīng)唐代泥塑重裝??邇?nèi)滿雕佛龕造像??呶鱾?cè)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shù)亩臃叫嗡?,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于象背上??咚谋跐M雕佛、菩薩、羅漢、飛天等造像??唔斢腥T天及各種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huán)繞塔柱四面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 ?,內(nèi)容連貫,構(gòu)圖精巧。此窟規(guī)模宏偉,雕飾富麗,內(nèi)容豐富,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shù)匯集的大檢閱。
云岡第七、八窟位于云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xiàn)存的木構(gòu)建筑,是清順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為長方形,窟內(nèi)布局上下分層,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于獅子座上,左右備一倚坐佛像,邊為二脅侍菩薩。內(nèi)容仍為三世佛,且出現(xiàn)了造像組合。下龕為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像。壁與窟頂相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zhí)樂器演奏。東西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不同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左右兩側(cè)各雕四個佛龕。門窗間有六個供養(yǎng)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nèi)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nèi)拱內(nèi)雕力上、護法天王和飛天。頂部分格雕平棋,中為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得花團錦簇。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內(nèi)容、造像構(gòu)成、題材等方面出現(xiàn)了諸多變化,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變革的洪流。
曇曜五窟現(xiàn)編號第16——20窟,是由曇曜和尚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岡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據(jù)《魏書·釋老志》載:“和平初,……曇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zhèn)?,冠于一世?!币缘牢?、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這五窟規(guī)模宏大,氣魄雄偉。形制上共同特點是外壁滿雕千佛,大體上都摹擬橢圓形的草廬形式,無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主佛形體高大,占窟內(nèi)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釋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瀟灑。第17窟正中為菩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為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立像,高15.5米,氣勢磅礴;東壁上層的眾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嫻熟。第19窟本尊為釋迦坐像,高16.8米,為云岡第二大造像。第20窟為露天造像,正中為釋迦坐像,高13.75米,為云岡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圓,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齊挺,造型雄偉,氣勢渾厚。
云岡五華洞位于云岡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這五窟因請代施泥彩繪而得名。第 9、10窟為一組前后室結(jié)構(gòu)的雙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遼代曾在此興建崇福寺。兩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鑿成八角列柱,東西壁上部雕出三間訪木構(gòu)建筑的佛龕,余壁滿雕佛像、飛天。后室窟門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釋迦佛。第10窟主像是彌勒。后室門拱內(nèi)外兩面有精雕圖案花紋,結(jié)構(gòu)嚴謹,富于變化。第11——13窟是一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開龕造像,除南面上龕為彌勒外,均為釋迦立像。東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題記,是研究云岡開鑿史的重要資料??邧|北有太和二十年( 496)銘龕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東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間仿木構(gòu)建筑屋形佛龕,前列兩柱,洞開三門,窟頂?shù)裼屑繕诽?,手持排簫、琵琶、橫笛、束腰鼓等樂器,是研究音樂史的重要資料。第13窟本尊? ?交腳彌勒菩薩,高約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產(chǎn)生了力學作用,又兼具裝飾效果。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下層的供養(yǎng)天人,皆為窟中精品。東壁佛龕形制各異。五華洞雕飾綺麗,豐富多彩,是研究北魏歷史、藝術(shù)、音樂、舞蹈、書法和建筑的珍貴資料,為云岡石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岡東部窟群,指云岡石窟東端1——4,均為塔洞。第1、2窟為同期開的一組,鑿于孝文帝遷洛前,窟內(nèi)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開龕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彌勒,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釋迦像。浮雕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資料。第二窟是釋迦像,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三世佛。兩窟南壁窟門兩側(cè)都雕有維摩、文殊。第三窟為云岡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jīng)樓。窟分前后兩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為彌勒,壁面滿雕千佛。后室南面兩側(cè)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農(nóng)紋流暢的一佛三菩薩。坐像高約10米,二菩薩立像高6.2米。從風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時的作品。第四窟風化水蝕嚴重,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間銘記,是云岡石窟現(xiàn)存最晚的銘記。
云岡西部窟群包括云岡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編號的小窟小龕。大多屬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以后的作品。其特點是不成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為補刻的小龕多。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tài)文雅秀麗,藻井中飛天飄逸灑脫,具有濃厚的漢化風格,與“龍門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樂神”浮雕,是研究北魏雜伎的形象資料。
第39窟中心五層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間,六柱,柱頭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層間闊高度皆小于下層,穩(wěn)重雋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資料。第40窟整體布局巧妙地運用裝飾藝術(shù),使洞窟格式、構(gòu)圖既有規(guī)律
時間: 2004-2-09 周一, 上午4:19 標題: 綿山
--------------------------------------------------------------------------------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yōu)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后,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huán)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并于清明節(jié)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jié)”。
歷山旅游區(qū),是一個優(yōu)美的自然景區(qū),它位于沁水縣城西南部56公里處。這里,風景獨特,景色迷人,到此一游,尤如? ??在畫中走,神隨仙景游。有幸者不妨到歷山來領略一番自然風光的美好熏陶。
歷山是中條山的主峰,總面積為 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與翼城、垣曲、陽城毗連銜接,境內(nèi)峰巒疊翠,高距云表,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著華北地區(qū)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在這里,自然風光、原始森林和古人類文化融為一體,是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點:平遙古城、云岡石窟、五臺山、歷山、龐泉溝、蘆芽山、蟒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峽谷、應縣木塔。
1、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2、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3、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4、五臺山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jīng)113°29'—113°39'之間,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2004年,五臺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臺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5、蟒河
蟒河,亦稱漭河、莽河,黃河支流沁河的支流。發(fā)源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南指住山麓花野嶺,由北向南,流經(jīng)晉城市陽城縣、河南省濟源市、孟州市,分為兩支,再經(jīng)溫縣、武陟縣,在武陟縣分別入黃河和沁河。 全長130公里(一說106公里), 流域面積1328平方公里。
山西旅游景點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為:
一、五臺山?AAAAA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nèi)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jīng)113°29'—113°39'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二、云岡石窟?AAAAA?: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
三、綿山?AAAAA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
綿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發(fā)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q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
四、皇城相府?AAAAA :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jīng)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nèi)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
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五、雁門關(guān)?AAAAA :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雁門關(guān),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guān)”,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guān)、偏關(guān)合稱為“外三關(guān)”。
山西的旅游景點大全
我把山西景點分成三類:古城民宅類、古跡名剎類、山水風景類。
下面就按照以上三類,對山西景點逐個做一介紹:
一、古城民宅類
1、平遙古城
5A景點,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這里保存了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的所有特征,晉商文化,古典建筑,是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jīng)濟畫卷。
位于黃河之濱,明清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mào)重鎮(zhèn),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是晉商發(fā)祥地之一。
3、皇城相府
5A景點,是康熙帝師,《康熙字典》的總編撰者,陳廷敬的故居。這里由內(nèi)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世族之宅”。
皇城相府
4、喬家大院
5A景點,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筑考究,工藝精湛,集中體現(xiàn)了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因為多部著名影視劇在此拍攝,使得喬家大院名氣很大。
5、王家大院
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這里由靜升王氏家族經(jīng)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是一座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建筑規(guī)模宏達,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且形成一個“王”字造型,有“民間紫禁城”的美譽。
王家大院
6、常家莊園
古典漢族民居的典范,氣勢恢宏,古樸壯觀。常家莊園的規(guī)模為三晉民居建筑之首,莊園幾乎就是一個小城市,主干道儼然就是一條街道?,F(xiàn)存院落僅為全盛時的四分之一,即便如此,已然頗具規(guī)模了。這里有不少磚雕和木雕都很精美。
二、古跡名剎類
1、晉祠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歷史悠久,幾乎每個地方都有故事。周柏、宋代彩塑、難老泉為晉祠三絕。撫摸那巨粗的柏樹,你一定能感受到歲月滄桑的印記。
晉祠周柏
2、應縣木塔
建于遼代,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全塔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3、懸空寺
建于1400年前的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著稱。
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處,是《西廂記》中“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發(fā)生地。
5、鸛雀樓
始建于北周,由于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巧,唐宋之際文人學士多在此吟詩作頌。朗朗上口的經(jīng)? ?啟蒙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說的就是這里。
6、云崗石窟
5A景點,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建于北魏年間,造像氣勢宏偉,內(nèi)容豐富多彩,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寶庫。
云岡石窟
7、雁門關(guān)
5A景點,“天下九寨,雁門為首”,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這里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guān)”。
素有“萬里長城第九關(guān)”之稱,因唐朝時平陽公主的“娘子軍”駐守于此而得名。這里山險溝深,形勢險要,自古以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
2018年剛被評上5A景點,是我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元末明初,中原人口銳減,朝廷為了平衡人口,強制大批山西人移民外遷,當時的出發(fā)地就在洪洞?!耙獑栁壹以诤翁?,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謠代代流傳。
三、山水風景類
1、五臺山
5A景點,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大名鼎鼎的五臺山不用多說了,絕對值得一去,據(jù)說五爺廟燒香許愿很靈。
五臺山
2、綿山
5A景點,相傳是介子攜母隱居之地,是清明節(jié)的發(fā)源地。前山以人文景觀為主,后山則以自然景觀為主。
3、壺口瀑布
5A景點,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流量巨大,氣勢磅礴。“千里黃河一壺收”,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而得名。從山西和陜西省都可以到壺口瀑布,看的都是一個瀑布,山西一側(cè)有龍洞,可以下到河底,仰望從天而降的瀑布。
壺口瀑布
4、老牛灣
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黃河從這里入晉,內(nèi)外長城從這里交匯,晉陜蒙大峽谷以這里為開端。
5、萬年冰洞
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冰洞,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夏季是結(jié)冰期,冬季反而是消融期。
6、恒山
五岳之一,這里地處邊關(guān)要塞,古城峰煙,以險而著稱,也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7、太行山大峽谷
位于長治和安陽交界,集雄、奇、峻、美于一體,是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景區(qū)由紅豆峽、青龍峽、八泉峽等峽谷組成,這些峽谷不同的是各具特色,同樣的是都很美。
8、通天峽
位于長治平順縣,跟太行山大峽谷風格類似。據(jù)說通天峽在韓國很有名氣,此言非? ??,我曾去過兩次,每次都能碰到韓國游客。到這里一定要乘坐一次游船,游船在狹窄的峽谷中穿行,兩側(cè)懸崖高聳直立,湖水清澈碧綠,感覺特別棒。
通天峽
9、王莽嶺
是南太行最高峰,“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須五岳攀”。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濤、掛壁公路、紅巖大峽谷、立體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
古老而又典型的內(nèi)陸咸水湖,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湖中可以漂浮不沉,被譽為“中國死海”。
11、沁源花坡
是山西人家門口的草原,享有“天然花園”之美譽。每年秋季,豆科花開,五顏六色,遍地花香,牛羊蹣跚,令人神清氣爽。帶上帳篷,晚上可以在草地上露營,感覺很好。這里貴在尚未開發(fā),商業(yè)化氣息不濃,純天然的自然景觀,不足之處是路實在很爛。
Hash:8e897b64a0ce66657f88538554b635d0fa6e6334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