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鼓樓景點介紹 - 安徽鳳陽的鼓樓有什么故事
1. 安徽鳳陽的鼓樓有什么故事
說到古代的皇宮,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京的紫禁城。紫荊城現(xiàn)在又被稱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都城。是中國目前現(xiàn)存面積最大的皇宮遺址,中國還有一個皇宮,比紫荊城還要大,現(xiàn)在只是一個小縣城。
明朝是一介布衣朱元璋建立的,在他建國以后將都城定在了南京,南京這個地方富饒繁華,還處于南北的戰(zhàn)略中心位置,從大局上看此地非常適合作為都城,當然這還不夠,在朱元璋發(fā)跡之后也一直想著自己的家鄉(xiāng),他登基之后不顧大臣反對,在老家安徽鳳陽耗費6年的時間建立一座皇宮。鳳陽鼓樓
他耗費諸多心血將鳳陽打造成明朝的陪都,現(xiàn)在鳳陽就是一個小縣城,雖然已經(jīng)不是皇宮但氣勢猶在,朱元璋在位時對鳳陽非常重視,鼎盛時期可與南京的都城齊名,北京的紫荊城就是參照鳳陽皇城建造的。
后來明朝滅亡后鳳陽皇城也漸漸的沒落,近代的文革時期這座皇城被拆拆改改1最終只剩下城墻外的外圍和城樓了。雖然它已經(jīng)退出歷史的舞臺。但仍保留著不少的名勝古跡,比如龍興古剎,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在明朝屬于皇家寺廟,經(jīng)歷數(shù)百年仍屹立不倒,直到現(xiàn)在還是我們著名的古剎之一。
還有就是鳳陽鼓樓,是中國臺基最大鼓樓。
2. 關(guān)于鳳陽的故事
朱元璋的故鄉(xiāng)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敝煸敖o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后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nóng)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p>
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農(nóng)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guī)卓诠?jié)衣縮? ??、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
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nèi),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xùn)以后,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3. 安徽鳳陽鼓樓圖片
鳳陽縣位于國安徽省中東部,是滁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xiāng),是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發(fā)源地。鳳陽縣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縣之一,境內(nèi)歷史文化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境內(nèi)有著名的鳳陽八景,濠梁觀魚、九華屏障、譙樓歸市、龍興晚鐘、浮橋煙鎖、釣臺春漲、明陵風雨、韭山仙境。以及狼巷迷谷風景區(qū),韭山洞 ,明中都城遺址,明皇陵,小崗村等旅游景點。
狼巷迷谷,80元/人,
韭山洞,40元/人,
中都鼓樓門票30/人
4. 安徽鳳陽鼓樓有多少年歷史
鼓樓那一片是沒有你要的那種,樓東街有個金色童年不知道行不,如果不適合的話,府北街的春天故事那幾家應(yīng)該可以。
5. 安徽鳳陽的鼓樓有什么故事和傳說
鳳陽,古稱“鐘離”、“濠州”,滁州市下轄縣,位于淮河中游南岸,處于北緯32°37′-33°03′、東經(jīng)117°19′-117°57′之間。北瀕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qū)、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大通區(qū)、蚌埠市龍子湖區(qū)、蚌山區(qū)、禹會區(qū)接壤。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xiāng),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nóng)村改革開放的發(fā)源地。
鳳陽縣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cè)丝跒?4.9萬(2009年底),縣人民政府駐府城鎮(zhèn)西華路人民廣場。鳳陽縣轄1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鳳陽是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鄉(xiāng)”、“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國農(nóng)村改革“大包干”發(fā)源地之譽,是“改革之鄉(xiāng)”。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后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 ?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屬建筑、明皇陵、鼓樓、大龍興寺、禪窟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遺址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1955年著名鳳陽花鼓老藝人劉明英和歐家林應(yīng)邀赴北京中南海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匯報演出《王三姐趕集》,鳳陽花鼓被周總理比作東方的芭蕾舞,自此鳳陽花鼓又稱“東方芭蕾”,現(xiàn)如今已成為電視、文藝演出節(jié)目中的靚點?!傍P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2010年鳳陽縣圖書館、文化館、16個鄉(xiāng)鎮(zhèn)(園區(qū))綜合文化站、244個農(nóng)家書屋實現(xiàn)了免費開放。鳳陽縣新圖書館、博物館建設(shè)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已完工;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鳳陽花鼓文化旅游節(jié),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正式啟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投資300余萬元升級改造了老體育場,新體育中心的選址、設(shè)計工作正在推進中;圓滿承辦了全國籃球俱樂部女子青年聯(lián)賽、全國少年古典跤錦標賽、全國少年自由跤錦標賽等賽事。
同時鳳陽縣內(nèi)還盛行花鼓燈、花鼓戲、泗州戲、杈拉機等民間藝術(shù)..
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shù),但以曲藝形態(tài)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xiāng)鎮(zhèn)一帶。其曲藝形態(tài)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鳳畫
鳳畫,即鳳凰畫,是鳳陽獨有的民間繪畫藝術(shù),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現(xiàn)為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之一。由于鳳畫造型獨特,色彩艷麗,手法細膩嚴謹,因而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花鼓燈
花鼓燈起源并流行于淮河兩岸,是漢族民間歌舞的杰出代表,以懷遠、鳳臺、鳳陽、潁上四縣最為盛行,1953年蚌埠的馮國佩進京表演花鼓燈,受到周總理的稱贊,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
6. 鳳陽鼓樓的歷史
云霽街位于鳳陽鐘樓和鼓樓之間的道路,是明中都的副軸線,與中軸線垂直交叉成十字形。在國內(nèi)現(xiàn)存的古都中,只有在鳳陽的明中都,才有一主一副兩條軸線,這種建筑構(gòu)造是獨一無二的。
中都南北向的中軸線,為“經(jīng)”,兩側(cè)建筑東西對 稱,體現(xiàn)了皇權(quán)的威嚴。;而云霽街東西走向,為“緯”,道路上的建筑主要是用于祭祀和與祭祀相關(guān),體現(xiàn)了朱元璋敬天法祖的祭祀理。
鐘樓和鼓樓分別有右弼街和左輔街從旁穿過,豎在皇城兩側(cè),左輔街和右弼街象征著左輔星、右弼星,而皇城象征著紫微星,紫微星又代表皇上。左輔星和右弼星有著輔佐和助力的作用,并且有忠心耿耿和逆來順受的特點,所以左輔街和右弼街的規(guī)劃,蘊含著皇帝希望自己能得到群臣的助力,大臣們能忠心聽命于自己,江山社稷永久穩(wěn)固的美好愿望。
7. 安徽鳳陽的鼓樓有什么故事嘛
鼓樓由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
鳳陽鼓樓又稱明中都鼓樓,位于安徽滁州市鳳陽縣府城鎮(zhèn)花布郎街鼓樓廣場,是中都城重要附屬建筑,和西邊的鐘樓相距六里,遙遙對峙于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cè) 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guī)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nèi)之最。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AAA級旅游景區(qū)。
鼓樓在建筑布局上有別于其它鼓樓而別具一格。東西向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總體規(guī)劃的,也是對“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中都城的點綴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宮闕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中都鼓樓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guī)模壯麗”。終明一代,鳳陽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nèi)之最,清朝以后,“譙樓歸市”被列為鳳陽八景之一。鼓樓是向全城報時的地方。舊時樓上設(shè)有“銅壺滴漏,銅點更鼓,以警朝夕”?!?/p>
。 鼓樓建成600多年來,幾經(jīng)滄桑,屢廢屢建。臺基一直保存完好,基上柱礎(chǔ)排列整齊。1986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基上樓宇已按舊制重新恢復(fù),再現(xiàn)了當年“譙樓歸市”的盛況。樓內(nèi)布置了《朱元璋·鳳陽》展覽館,突出地展示了朱元璋與鳳陽的特殊關(guān)系以及鳳陽在明朝歷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8. 鳳陽花鼓的故事
安徽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tǒng)民間表演藝術(shù),但以曲藝形態(tài)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xiāng)鎮(zhèn)一帶。其曲藝形態(tài)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鳳陽花鼓是根植于鳳陽傳統(tǒng)民間的戲曲藝術(shù)瑰寶,有鳳陽“一絕”之美稱,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9. 鳳陽花鼓樓來歷的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是我國 最大的鼓樓。它的結(jié)構(gòu)、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于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cè)。
北京鼓樓坐北朝南,為重檐三滴水木結(jié)構(gòu)樓閣建筑,通高46.7米。樓身坐落在4米高的磚砌城臺之上,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臺上四周圍以宇墻。
10. 安徽鳳陽的鼓樓有什么故事嗎
很高興給你作答,徽女說安徽。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大自然饋贈給鳳陽名山勝水,孕育了內(nèi)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布衣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又賜名家鄉(xiāng)“鳳陽”。鳳陽因此以明帝之鄉(xiāng)、花鼓之鄉(xiāng)、改革之鄉(xiāng)、石英之鄉(xiāng)、曲藝之鄉(xiāng)和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享譽海內(nèi)外?!▲P陽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方丘遺址、圜丘遺址、觀星臺遺址、涂山門遺址;國家森林公園——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鳳陽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及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小崗村鄉(xiāng)村旅游區(qū)和狼巷迷谷景區(qū);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韭山洞、明中都鼓樓、龍興寺等。韭山洞位于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里處,因山暖多產(chǎn)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zhì)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水經(jīng)注》中已有記載。唐時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并留下多處唐人題刻。南宋時抗金英雄王惟忠率眾九萬據(jù)山抗金,在山上壘石為城,現(xiàn)存有石壘城、石雞亭、七里大寨等古戰(zhàn)場遺址,洞右側(cè)有石階可攀援而上。元末明太祖也曾據(jù)山屯兵,并收編了當年華云龍等農(nóng)民起義軍力量南下滁陽統(tǒng)一中國。
鳳陽鼓樓有華夏第一樵樓之稱,鼓樓基座為中國最大。鳳陽是安徽歷史文化名城,有狼巷迷谷、韭山洞、禪窟寺、龍興寺、、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臥牛湖和小崗村等旅游景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2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3個。大包干紀念館被列為國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曾被評為“中國縣域旅游百強縣”。
華清池的歷史故事到底是什么? 故事
華清宮是唐代帝王的離宮別院,因為有6000年流淌的溫泉,以備受歷代帝王的親睞;他們在此過冬、避暑,在驪山上狩獵;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度過了8個春秋,白居易《長恨歌》有云:“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的就是貴妃入浴的景象;華清宮在唐代玄宗時期發(fā)展至鼎盛,為后人留下了遺跡瑰寶:華清宮有唐代皇家御湯遺址博物館、梨園遺址;到清朝時慈溪太后曾在此駐蹕;更為傳奇的是1936年,在這里打響了“西安事變”的第一槍,如今保留有完整的舊址。
西安這座城市歷史上有多少位皇帝?
西周12+秦3+西漢13+新·王莽1+更始帝劉玄1+東漢獻帝1-西晉愍帝司馬鄴1+前趙劉曜1+前秦6+后秦3+西魏3+北周5+隋3+唐20=63
加上農(nóng)民政權(quán):
合計66位皇帝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從奴隸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會達到顛峰狀態(tài)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建都1140年之久。
西安是我國也是世界的大占都,這已是獲得廣泛認同的不爭的事實;但西安究竟是幾朝古都,以及與之相關(guān)連的西安始都于何年,西安建都究竟歷時多少年等,卻是學(xué)術(shù)界長期爭論紛紜的問題。近年來,“十三朝說”得到較多學(xué)者的贊同,但不時仍有不同意見提出。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影響對西安古都地位認定的無關(guān)宏旨的問題,但實際上不僅使有關(guān)政府部門在對外宣傳介紹時常出現(xiàn)混亂現(xiàn)象,也妨礙對西安作為重要古都之歷史的深入研究。所以還需要進行精深的研究,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結(jié)論。
據(jù)學(xué)者們對述及西安地區(qū)歷史上建都之王朝問題的論著進行搜檢統(tǒng)汁,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西安建都朝代數(shù),已先后出現(xiàn)十朝說、十一朝說、十二朝說、十三朝說,直至二十一朝說等12種之多。實際上在上述諸說中,不少還有2 種、3 種甚至4 種見解。粗略統(tǒng)計,見諸報刊論著中關(guān)于西安建都朝代的說法,竟達20多種。當然,上述的諸朝說只是一種概稱,究其實,內(nèi)中既包括有統(tǒng)一時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時期的割據(jù)政權(quán),還包括有農(nóng)民起義建立的政權(quán)。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說:
(一)十朝說。最初的倡導(dǎo)者是歷史學(xué)者武伯綸。他在1979年出版的與1984年再版的《西安歷史述略》一書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個朝代,即: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漢(前204 —24)
前趙(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后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后歷時共1062年。
作者也認為“以上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說法,事實上并不完全正確,有的更不能反映歷史的 實際情況”_J1.上述十朝說的確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訖年代,未作精審的考訂,很不準確。但所列10個朝代卻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與政權(quán)。
(二)十四朝說。由統(tǒng)計學(xué)家、曾任副局長的王書勛于1992年在《對西安歷史上建都朝代和時間的統(tǒng)計研究》一文中提出。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周(武周)等4 個朝代。在文中列有,對所確定的十四個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止年代一一列明,得出在西安建都歷時1158年的結(jié)論。
作者對建都朝代認定標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同時從專業(yè)統(tǒng)計工作角度對新認定的14朝在西安建都之起訖年代竭力進行準確的統(tǒng)計。但因所提出的一些建都朝代標準存在可商榷之處以及進行建都年代統(tǒng)計的一些根據(jù),如前述之等并非權(quán)威性論著,因而也存在若干不確定的問題。
(三)十三朝說。由歷史學(xué)家牛致功教授于1993年著文淪定。他在0 一文中,在肯定了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個朝代在西安建都“是沒有爭議的”之后,論定王莽建立的新朝與東漢獻帝被脅迫到長安以及西晉愍帝在長安稱帝均應(yīng)視為在長安建都,同時還闡述了西奔長安與所建周不應(yīng)視作在長安建都的理由。因而認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因為所論依據(jù)比較充分,所以頗具影響。但在學(xué)術(shù)界,對該文所說“至于黃巢在長安建國稱帝,在西安建國稱王,都是農(nóng)民政權(quán)的問題,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論”卻頗多批評,未得到廣泛認同。
(四)十七朝說。家史念海教授力主此說。
1990年,他在一文中將西安市定為我國惟一的一座歷史上建都歷時千年以上的古都。并將他認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個王朝與政權(quán)列述如下:
1.鎬:西周都,268 年;
3.長安:西漢都,208 年;
4.長安:新莽都,15年;
5.長安:漢(劉玄)更始都,3 年;
6.長安:赤眉都,2 年;
7.長安:東漢獻帝都,6 年;
8.長安:晉惠帝愍帝都,7 年;
9.長安:前趙都,10年;
10長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后秦都,32年;
12長安:西魏都,23年;
13. 長安:北周都,25年;
14長安:隋都,26年;
15. 長安:唐都,266 年;
16長安:齊(黃巢)都,4 年;
17長安:大順(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歷時為1077年。
十七朝說較前述十三朝說增加了西漢末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與唐末大齊黃巢、明末大順李白成等4 個政權(quán)。其中作者將漢更始帝劉玄所建政權(quán)稱為“西漢之際稱雄諸國”之一,而將后三者稱為“農(nóng)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權(quán)”。此說雖于1991年初即已刊布,竟未為十三朝說及十四朝說之作者們所認同,這顯然是彼此間學(xué)術(shù)觀點不同所致。
綜合分析上述幾種以及其他一些有關(guān)西安地區(qū)建都朝代之見解,可以看出造成諸說雜出、意見不一的主要原因還在判定古都的標準有歧義以及對一些史實的認識不一致。前者集中在對農(nóng)民起義建立的政權(quán)所建都城之認識上,后者反映在西晉之惠帝、愍帝及所建周朝是否在長安建都等問題上。所以要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還是要從確立科學(xué)的古都定義人手,在此基礎(chǔ)上,? ??史實為依據(jù),來確定建都朝代問題。
關(guān)于古都的定義,已有一些學(xué)者作出了自己的闡述。但目前為我國古都學(xué)界多數(shù)學(xué)者所認同的定義則是:我國歷代王朝與政權(quán)所建立的首都(包括一些地區(qū)性政權(quán)建立的都城)及陪都皆為古都,這一定義顯然是較為寬泛的。也就是說,凡是被歷史上某一王朝或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作為統(tǒng)治中心的城邑,不論其時間的久暫,統(tǒng)治區(qū)域的廣狹,是統(tǒng)一時期之王朝還是分裂時期之王國,是華夏族還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權(quán),是貴族豪強還是農(nóng)民起義所建立的政權(quán),是首都還是陪都,是已淪為廢墟還是形成了新的城市,皆應(yīng)視為古都。
按上述定義,則上述牛致功教授所確認的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地區(qū)建都當無問題。關(guān)于西晉惠帝與西奔長安不應(yīng)認為是遷都,以及所建周朝,是以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與神都共始終,因而不當以長安為都,上述情況,牛致功教授在他的《關(guān)于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辟論述,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應(yīng)排除在曾于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對于劉玄、劉盆子、黃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權(quán)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義審視,不當以因是農(nóng)民政權(quán),“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論”一語即行否定,而應(yīng)當予以考慮。
正史中對劉玄、劉盆子事跡記載最詳?shù)漠斖啤?a href='/houhanshu/' target=_blank>后漢書》,該書曾為劉玄、劉盆子設(shè)傳,排為列傳第一,緊接在帝后紀之后??梢妼Χ耸滞浦亍0雌涫穼?,二人均于新莽末年乘勢而起,聚眾起義,并被擁立為帝,先后攻入長安,封王拜相。
建年號,行政令,歷時均分別達到2 年。因此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應(yīng)視為在長安建過都。對于黃巢,舊唐書、新唐書俱有傳。載明黃巢率起義軍于唐僖宗廣明元年(880 年)12月5 日攻占長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tǒng)。后至金統(tǒng)四年(883 年)4 月10日始撤離長安。以長安為都施行政令長達3 年,故而大齊政權(quán)也當列入在西安地區(qū)建過都的一個政權(quán)。至于明末李自成,雖于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占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稱王于西安,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但為時不長,即于當年二月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師,并在北京稱帝。
由此可見,李白成只是將西安當作攻取京師的基地,并未將之定為都城。
綜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區(qū)在歷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隋、唐等六個統(tǒng)一王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個分裂時期的政權(quán),東漢獻帝與西晉愍帝等二個末代皇帝以及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大齊皇帝黃巢等三個農(nóng)民起義政權(quán)建都,即合計有十六個王朝與政權(quán)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稱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關(guān)于歷代王朝與政權(quán)在西安建都合計歷時多少年的問題,也有多種見解,短者有1062年的,長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間的尚有1077年、1158年與1099年諸種。。
這顯然是與各自認定的建都朝代與計算方法不同有關(guān)?,F(xiàn)按前述確定的十六朝另行計算如下:
西周:都于豐鎬,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為? ??元前771 年,此為史所明載。至于文王都豐之年代,向有多種說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公布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將公元前1046年定為武王克商的首選之年。這樣據(jù)《史記。周本紀》,武王元年則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東徙,
于灃河西岸作豐邑就為公元前1059年。 此即為西安地區(qū)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區(qū)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為西周在西安地區(qū)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在豐鎬建都歷時為289 年。
秦:都于櫟陽,始于獻公二年(前。383 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歷時34年;都于成陽,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嬰元年(前207 年),歷時144年。合計178 年。
西漢:都于櫟陽,始于高祖五年(前202 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 年),歷時3 年;都于長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嬰居攝三年(8 年),歷時208年。合計211 年。
新: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國元年(9 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歷時15年。
漢更始帝劉玄:都于長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歷時2 年。
赤眉帝劉盆子:都于長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歷時2 年。
東漢獻帝:都于長安,始于初平元年(190 年),止于興平二年(195 年),歷時6 年。
西晉愍帝:都于長安,始于建興元年(313 年),止于建興四年(316 年),歷時4 年。
前趙:都于長安,始于劉曜光初元年(318 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 年),歷時12年。
前秦:都于長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 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歷時35年。
后秦:都于常安,始于姚萇建初元年(386 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歷時32年。
西魏:都于長安,始于文帝大統(tǒng)元年(535 年),止于恭帝三年(556 年),歷時22年。
北周:都于長安,始于閔帝元年(557 年),止于靜帝大定元年(581 年),歷時25年。
隋:都于大興,始于文帝開皇元年(581 年),止于恭帝義寧二年(618 年),歷時38年。
唐:都于長安。由于武則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陽市)及黃巢大齊政權(quán)曾都于長安,故唐朝都于長安可分為前、中、末三個時期。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歷時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龍元年(705 年),止于僖宗廣明元年(880 年),歷時176 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 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 年),歷時22年。前、中、末期合計265 年。
大齊帝黃巢:都于長安,始于金統(tǒng)元年(880 年),止于金統(tǒng)四年(883 年),歷時4 年。
上列16個朝代與政權(quán)在西安地區(qū)建都,去掉7 個重疊年份,累計為1133年。簡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歷時長達33年。
黃山風景點故事 黃山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 故事
1. 黃山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
黃山風景區(qū)是中國著名的景點,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有很多的山峰,其中光明頂是黃山風景區(qū)的主峰之一,位于黃山風景區(qū)的中部位置,海拔高度1860米,這里有一個民間的傳說:很早的時候,世界遭到毀滅,洪水褪去以后,在光明頂上留下一個寶船,船上有很多的寶貝滾落下來,自然形成了很多的聚寶盆。
2. 黃山歷史故事簡介
黃山連理松為黃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因為人們常以連理比喻夫妻,所以附于此樹的傳說也是愛恨纏綿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
相傳二人曾于七夕明誓,百年之后同去黃山,修身養(yǎng)性再結(jié)連理。死后二人果然同游黃山,并留戀此地美景而化身為連理松。
3. 黃山的歷史傳說故事
1.夢筆生花。
夢筆生花位于黃山始信峰,山峰突兀如筆尖,山頂有一棵松樹,樹冠遠觀如開花,黃山松與黃山石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夢筆生花”的圖畫。天作之合,惟妙惟肖,令人稱妙。相傳是詩仙李白暢游黃山,詩興大發(fā),酒酣擲筆,落于此處,化作“夢筆生花”。
?
2.飛來石。
飛來石位于黃山光明頂與排云亭之間,高12米,長7.5米、寬2.5米,重約360噸。飛來石立于一塊平坦的石臺上,底部接觸面很小,宛若飛來之石,斜而不倒。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飛來石分別呈現(xiàn)出山峰、仙桃和帆船的形狀,令人稱奇。相傳是八仙之一的鐵拐李之作。此石很像《紅樓夢》中描寫的飛來峰。
?
3.猴子觀海。
猴子觀海位于黃山獅子峰,有一塊石頭形如石猴,獨踞山峰之巔,極目遠望,云海翻滾如濤?!白慈碎g興廢事,幾經(jīng)滄海變桑田?!毕鄠魇锸巧街徐`猴幻化,遠處太平縣的仙源村有朝思暮想的掌珠姑娘。石猴有情,歲月無情,等待沒有歸期。猴子觀海是獅子峰的一大奇觀。
?
4.鰲魚馱金龜。
鰲魚馱金龜位于蓮花峰之側(cè),巨大的鰲魚石之上,馱著一只石龜,峰石結(jié)合,形神兼?zhèn)?,令人稱絕。鰲魚峰是黃山三十六小峰之首。鰲魚與金龜均是海中富貴祥瑞,二者相聚,福中有福,貴上加貴。鰲魚馱金龜是黃山具有美好寓意的奇石。
4. 黃山的? ?來的故事
黃山這個名字的來歷是這樣的。唐代出了本偽書《周書異記》里面提到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并最終得到升天。
楊貴妃的老公唐明皇聽信了這個傳說,于是就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 下令改黟山為黃山,以此為紀念黃帝。
5. 黃山有哪些歷史故事
傳說有九條龍,斬尾龍的故事
6. 有關(guān)黃山的歷史故事
黃山古稱黟山,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并最終得到升天,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此傳說,唐明皇赦改黟山為黃山。
7. 黃山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有哪些
傳說從前,有一只狗它的主人是二郎神。有一次,二郎神帶著這只狗到黃山上去旅游,他們爬到山頂,黃山上的云海好壯麗,看著看著發(fā)呆了,突然有一道佛光出現(xiàn)了,二郎神忽然想起來,他要趕到月宮去參加嫦娥的一個生日晚會,他就急急忙忙一個人飛到月球上去,可他的狗從早上到晚上,一直看著月亮,它很想念它的主人,就這樣每天一直望著月球,希望它的主人回來接它!但是它主人早把它忘記了!這樣狗就變成了“天狗望月”石頭!
傳說在一個深山老林里,住著一位美貌非凡的仙女。每個人看到仙女都會驚喜萬分。那位仙女還會彈一手好琴。她彈的琴非常響亮、動聽,幾乎整座山的人都能聽見。有一次,玉帝下凡,聽見了那琴聲。啊,多美妙的琴聲??!玉帝想讓仙女彈給他一個人聽,可是仙女不肯。玉帝一氣之下竟把仙女變成了石頭。從此,黃山上就有了“仙女彈琴”這快奇石。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黃山上有兩頭小獅子,它們很頑皮,每天都搶球玩,整得草折花落。后來,有個仙人看到了很氣憤,就把這兩頭頑皮獅子變成了石頭。從此以后,黃山又變成原來的樣子,這兩頭獅子就一動不動地守著這座山。這就是“獅子搶球”的傳說。
8. 關(guān)于黃山的相關(guān)故事
猴子觀海: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里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
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于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并設(shè)宴招待。酒飲三杯后,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fā)誓侍奉二老頤養(yǎng)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jīng)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shè)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fā)現(xiàn)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xiàn)出了猴子原形。掌珠? ?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懸?guī)r,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呆呆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9. 黃山人文故事
外地人定居黃山的感受各不相同。但大致有以下幾點。黃山相比上海,北京,廣東等大城市來講生活節(jié)奏相對較慢?;瘜W(xué)工業(yè)發(fā)展不發(fā)達。所以環(huán)境相對大城市好很多。
并且黃山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還有歷史底蘊。有著豐富的文化特色如果是從一線城市轉(zhuǎn)居在這定居的話,有存款的情況下養(yǎng)老是非常不錯的。
但也有一些人表示,黃山雖然不是一線城市,但體現(xiàn)了高消費卻低薪的特點。雖然不是一線城市,但消費卻星差不多,但總體評價良好。也表示這里的人純樸好相處,總體來說不錯。
10. 黃山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和傳說
黃山慈光閣原是一座廟宇,興盛時有一千多和尚,留有千僧灶遺跡,傳說一小和尚熬稀飯時掉落鍋中,和尚們吃時發(fā)現(xiàn)有骨頭,清點才發(fā)現(xiàn)少了一小和尚。
11. 黃山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神話傳說
你好, 黃山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峰海中。它們形態(tài)別致,或大或小,爭相競秀,意趣無窮。
黃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異獸,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鰲魚馱金龜”、“烏龜爬山”。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諸如:“仙人下棋”、“天女繡花”、“夫妻談心”、“童子拜觀音”。有的形同各種物品,諸如“夢筆生花”、“筆架峰”、“仙人曬靴”、“飛來鐘”。有的又以歷史故事 、神話傳說而命名,有“蘇武牧羊”、“太白醉舊”、“武松打虎”、“達摩面壁”等。
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于世的奇峰,蓋由于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觀?!鄙系摹?a href='/jingdian/48335' target=_blank>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nèi),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致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如天都峰側(cè)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 登梅”,若從皮篷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它們個個巧奪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橫生。黃山有名稱可指的巧石多達120余處。它們因以酷似的形態(tài)和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結(jié)合在一起,使得個個有畫的蘊含,詩的韻味,可謂形神兼?zhèn)?,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xiàn)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lián),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tài)、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tài)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tài)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有些石名,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如“關(guān)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xiàn)的是“禮”,“孔明借東風”是“智”,“武松打虎”是“勇”,“介子背母”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jié)”,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