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冕之王——絲綢之路申遺那些預備遺產(chǎn)點

我國提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guān)于“絲綢之路”申報的名單中,原有48處遺產(chǎn)點。2014年通過的有22處,預備申遺點26處。雖然是預備申遺點,但個個都不失為優(yōu)秀的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今天就盤點一下:

河南省】

鞏義石窟寺

鞏義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鎮(zhèn)寺灣村,距市區(qū)10公里,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魏皇室開鑿。孝文帝創(chuàng)建寺院,宣武帝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后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xù)在這里刻了一些小龕。唐初改稱“凈土寺”,宋代改稱石窟寺。坐北向南,現(xiàn)存洞窟5個、千佛龕1個、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龕225個、碑刻題記256方、佛像7743尊。石窟多呈方形,窟中有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鑿龕造像,龕內(nèi)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窟頂浮雕平棋,以第5窟藻井浮雕最為精美。

精品帝后禮佛圖(龍門的被偷盜國外后,這是僅存的同題材精品)

著名的那對淺浮雕飛天

白馬寺

河南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近代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的遺址古跡為清時所留。寺內(nèi)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齊云塔(金代)

陜西省】

茂陵及霍去病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所在地原屬漢代槐里縣茂鄉(xiāng),故稱茂陵。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shù)热说哪乖帷C攴馔翞楦捕沸?,現(xiàn)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

霍去病墓在陜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位于茂陵東,墓為山形?;羧ゲ∧冠5撞磕媳遍L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冢高約25米?!稘h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載:"冢象祁連山"。當?shù)厝怂追Q"石嶺子"。墓與衛(wèi)青冢并,西邊是衛(wèi)青墓。霍去病墓前有石人、石馬相對。周圍有一批巨型石雕群,作為墓飾物品,又有許多巨石,散置墓地。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前石刻現(xiàn)存16件,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藝術(shù)珍品,為第一批禁止出國文物,入選中國美術(shù)史百大雕塑。

鳩摩羅什舍利塔

鳩摩羅什舍利塔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三十余公里戶縣的草堂寺內(nèi),后秦高僧鳩摩羅什舍利塔。建于唐代,此塔的造型、雕刻均極雄健精美。玉石結(jié)構(gòu),單檐亭閣式,體形雖然不大,卻是一件極為精美的唐代建筑雕刻品。

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寶雞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寺內(nèi)存唐至清代碑碣十余通,宋元以來佛經(jīng)653卷,佛像106尊。法門寺地宮,全長21.4米,雖然面積僅31.48平方米,但卻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久遠、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1987年清理地宮時出土各種質(zhì)地的珍貴文物六百多件(組)?;始移魑?,盡顯大唐盛世之手工藝高峰。

大秦寺塔

大秦寺位于中國西安周至縣城東南20公里的終南山北麓,距古城西安70余公里,它是歷史上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七世紀中葉,羅馬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傳入中國內(nèi)地,當時稱為“景教”,因唐代時稱羅馬為大秦國,所以稱該教為“大秦景教”,稱景教寺院為“大秦寺”?,F(xiàn)存塔據(jù)形制考證為宋代建筑,塔身為7層,樓閣式,建筑風格在全國遺存的古塔中實屬罕見。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東距西安市70公里。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昭陵六駿

乾陵

乾陵位于陜西咸陽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guī)r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清真寺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nèi),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大寺并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學習巷寺以東,故又叫東大寺。該寺院始建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保護,成為目前的格局。這座清真寺,前后分四個院落,占地面積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積五千多平方米。該寺屬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固原古城

固原古城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zhèn),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緣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最早應是烏氏城,西漢設(shè)高平縣。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置固原州,并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如鐘鼓樓禹王鐵塔、文瀾閣等。

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

1982年至1995年在固原縣南郊發(fā)掘了9座隋唐墓葬。其中7座墓葬出土有墓志銘;除1座為梁姓(元珍)墓外,其余6座均為史姓墓。固原隋唐家族墓地的發(fā)掘與研究,對寧夏中古時期歷史文化的研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

開城遺址

開城遺址是“絲綢之路”沿線遺留下的古遺址,是蒙元政權(quán)時期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開設(shè)的行宮,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隕落之處。其王府,宮城區(qū)、生活區(qū)、官署區(qū)、休閑區(qū)依山而建與周圍山川相融、彰顯了精神的創(chuàng)造與現(xiàn)實的完美結(jié)合;是蒙元政權(quán)早期的特殊歷史產(chǎn)物,對于元代攻金伐宋,統(tǒng)一中國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元代諸多民族通過絲綢之路遷徙定居與融合的重要區(qū)域。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xù)營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妝,成為原州(今固原)規(guī)模最大的佛寺遺址。1982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海省】

都蘭熱水墓群

熱水吐蕃墓葬群位于都蘭縣察汗烏蘇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xiāng),屬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也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熱水墓群分布在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四個村境內(nèi)長約7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包括各類型墓葬165座。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有力地證明了從南北朝晚期到中唐時期,絲綢之路青海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干線和東西方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其地位絕不亞于河西走廊。

日月山故道

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既是湟源縣、共和縣的交界處,又是青海省內(nèi)、外流域水系分水嶺和農(nóng)、牧區(qū)天然分界線,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西???a href='/gucheng/' target=_blank>故城

于青海晏縣城西北l公里處的銀灘鄉(xiāng),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址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墻殘高4米,隱約可見有四道譙門。后因風雨侵蝕,東南城角坍塌,呈三角形狀,故又稱“三角城”。

伏俟城

伏俟城遺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xiāng)鐵卡加村西南,俗名鐵卡加古城。是古代連接東西交通的重鎮(zhèn),最有名的古城遺址之一?!胺埂睘轷r卑語,漢意“王者之城”。古城分內(nèi)外兩城,內(nèi)城東西200米、南北200米,外城,南北長1400米,東西殘長700米,系用礫砂泥土堆積而成,這種城內(nèi)有城,城外有郭以及中軸線為基礎(chǔ)的建筑布局,反映了漢式城郭制度的基本特點,又頗具民族風格,體現(xiàn)了吐谷渾文化的多元性。

甘肅省】

水簾洞石窟—拉梢寺

武山水簾洞石窟位于天水武山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鐘樓峽谷中,現(xiàn)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圣池四個單元,為絲綢之路東線上一處重要的石窟寺院。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秦,經(jīng)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歷代屢有修建。其中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gòu)遮檐最為珍貴。

駱駝城遺址及墓群

駱駝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高臺縣城西南20公里處,駱駝城遺址分南北兩部分組成。南北兩城僅一墻之隔,總面積30.77萬平方米,南城南北長494米、東西寬425米,北城東西長425米、南北寬210米,從整體上看又分外廊、宮城、皇城三層,外城的甕城、馬面、敵臺、角墩、城垣等輔助設(shè)施一應俱全,基本完好。

果園新城墓群

“果園——新城晉墓群”是2001年中國國務(wù)院公布的中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guān)魏晉磚壁畫墓是“果園——新城魏晉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關(guān)市區(qū)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zhèn),在這里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660余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nèi)容包括牧畜、農(nóng)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

張掖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張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nèi)塑有著名的室內(nèi)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

坐東朝西,現(xiàn)僅存中軸線上的大佛殿、藏經(jīng)閣、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殿內(nèi)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臥佛長34.5米,為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室內(nèi)臥佛像。

馬蹄寺石窟群

馬蹄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中國西部甘肅省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nèi),是一處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至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石窟群。馬蹄寺石窟群由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等七個小石窟群構(gòu)成。共包括歷代洞窟70余座,塑像500余身,壁畫200余平方米。馬蹄寺石窟群保存了自北涼、北魏、隋、唐至元、明、清的歷代造像與壁畫,對于研究中國石窟藝術(shù)與宗教發(fā)展史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榆林

1961年3月,國務(wù)院公布其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佛教石窟,敦煌石窟的組成部分。俗稱萬佛峽。位于甘肅省安西縣城西南約70千米的踏實河兩岸。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繪畫形式方面一脈相承,同為嬌縱姊妹窟。

攝影:王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阿斯塔那墓地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shù)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是當年高昌故城居民尋求死后安樂的幽靜之地,在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達官貴族、威武將軍,也有平民百姓、下層兵士。因而又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是吐魯番地區(qū)的地下博物館”。

臺藏塔

臺藏塔位于吐魯番市以東約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約1公里。為高昌王國時期的佛教建筑。塔高20米,塔東面與北面均有佛教洞龕。西面塔壁中有洞,貫穿墻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毀。由于距高昌故城較近,又是高昌王國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時期佛教的興盛。

樓蘭故城

樓蘭古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塔里木盆地東部,羅布泊西北岸的荒漠地帶。漢、魏、西晉時期古城遺址。漢代中原西域絲綢之路南線上必經(jīng)的重鎮(zhèn),在東西文化交流上超過重要作用。古樓蘭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330米,總面積10萬平方米。城垣殘存,城分兩區(qū),建筑布局分明,城外有佛寺、烽燧等遺址。出土有漢晉時期珍貴文物多種以及漢文和佉盧文簡牘。墓葬群在古羅布泊北岸。1988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王金

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民豐縣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年代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1959年至今,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房屋、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河渠、陶窯、冶煉遺址等遺跡。出土有木器、銅器、鐵器、陶器、石器、毛織品、錢幣、木簡等遺物。1962年定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金煒

庫木吐喇石窟

庫木吐喇系維吾爾語譯音,意為“沙漠中的烽火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疆庫車縣城西南約30千米渭干河出山口東岸崖壁,分為南北兩區(qū),相距約3公里。開鑿年代約稍晚于克孜爾石窟,在南北朝后期至盛唐時為最繁榮,13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后被廢棄。北區(qū)的洞窟較為集中,已編號的洞窟有80個,但窟形和壁畫保存較完好的不到半數(shù)。南區(qū)洞窟分散在河東岸和幾條山谷內(nèi),編號的洞窟有32個,保存較好的不到10窟。石窟窟形以中心柱窟和方形窟為主。

森木塞姆石窟

位于新疆庫車縣東北約40公里的庫魯達格山各地。開鑿的年代約在公元四世紀,略晚于克孜爾石窟,大約在公元九世紀逐漸衰敗。森木塞姆石窟保存著52個編號的洞窟,其分布范圍直徑約800米,由于年代久遠,窟體破損嚴重,至今尚保存原窟體一半以上的洞窟約有19個。

吐峪溝石窟

吐峪溝石窟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鄯善縣吐峪溝鄉(xiāng),是吐魯番地區(qū)目前已知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吐峪溝石窟由東區(qū)、西區(qū)及霍加麻扎組成?,F(xiàn)存石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整體布局形態(tài),洞窟形式豐富多樣,壁畫遺存反映出多種文化對高昌石窟藝術(shù)的影響,是我國佛教藝術(shù)的珍貴實例。

攝影:丁和

柏孜克里克石窟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區(qū)東北約 40公里的火焰山峽谷木頭溝河西岸??呷荷⒉荚诤庸任靼都s一公里范圍內(nèi)的斷崖上,分三層修建,現(xiàn)存洞窟83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保存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 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中國新疆地區(qū)喀拉汗王朝著名維吾爾族穆斯林學者、《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陵墓。一名“哈茲拉特·毛拉麻札”,全稱“哈茲拉特·毛拉·沙姆斯丁·本·辛·馬哈茂德·喀什噶里麻札”。

部分資料來源歷史講壇游學公眾號

Hash:452231ca55500beb28ddd4ee2be8102e8aea7e44

聲明:此文由 絲路遺產(chǎ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