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北京的壇廟文化——九壇八廟與祖宗社稷

用“工匠精神”傳承中華的文明

將“立體閱讀”獻給至愛的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國家的一張金名片,只有保護好這份歷史的財富,才能讓中華文明世代傳承。

如何更好地讀懂這些中國世界遺產(chǎn)?作為一名建筑師的付遠先生,近年一直在潛心制作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縮微模型,并撰寫文章結(jié)集出版《讀懂中國世界遺產(chǎn)中的建筑文化》,希望以“立體閱讀”的方式作為傳承文化的載體,補充“淺閱讀”時代缺乏的更加人文的閱讀體驗。

為了更好地達成這個美好的心愿,付遠先生特意錄制了100集的“立體閱讀”情景講座,每集8分鐘左右,帶領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燦爛文化。

今天開始講老北京九壇八廟之首的天壇。

講座概要:

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遷都后這里是祭祀天地的地方。明嘉靖皇帝開始天地分祭,在北京安定門外另建了地壇。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筑群,園內(nèi)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兩千五百多棵。天壇有壇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主要建筑在內(nèi)壇。天壇是祈谷壇、圜丘壇的總稱,祈谷壇上建有祈年殿,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祈年殿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圜丘壇外有外方內(nèi)圓兩層壇墻,圜丘壇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是冬至日(每年12月21、22或23日)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連接南北的甬道稱為“丹陛橋”。天壇內(nèi)主要建筑還有齋宮、無梁殿、皇乾殿、皇穹宇、神廚、長廊與雙環(huán)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古跡,附屬建筑有宰牲亭、具服臺等。

1998年,天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壇”是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類型,因為有舞臺的性質(zhì),除了供祭祀之用外,還是舉行儀式慶典的地方,例如盟誓、誓師、拜將、封禪等。因為在戶外,在壇上舉行的重大儀式還有取得天地作證的意思。壇其本身成為“禮制”的內(nèi)容,《禮記?祭統(tǒng)》中說:“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惫湃送ㄟ^祭祀之禮表達對天地人神的一種敬意。

北京九壇八廟分別是:

九壇:1.日壇;2.月壇;3.天壇;4.地壇;5.祈谷壇,就是祈年殿;6.先農(nóng)壇,祭祀神農(nóng)氏,康熙曾親自持犁耕種,先農(nóng)壇內(nèi)陳列著巨幅“清雍正帝先農(nóng)壇親耕圖”,皇帝右手扶持農(nóng)具,左手執(zhí)鞭,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親耕禮;7.太歲壇,供奉太歲以求年年豐收;8.先蠶壇,是祭拜蠶禮的地方;9.社稷壇,位于天安門西側(cè),先人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稱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稱作“稷”。

八廟:1.太廟,是供奉先祖牌位之地;2.奉先殿,是紫禁城內(nèi)皇帝祭祖的地方;3.傳心殿,在紫禁城文華殿東側(cè),是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4.壽皇殿,在景山內(nèi),是供奉清代祖先神像之處;5.雍和宮,是雍正的潛邸,乾隆皇帝也是出生于此,后改為喇嘛廟;6.堂子,是滿洲人祭祀的場所,位于今天東交民巷附近;6.文廟,就是孔廟,在雍和宮西側(cè);8.歷代帝王廟,祭祀我國歷代的164位皇帝和79位名臣。

根據(jù)周禮“左祖右社”的原則,在九壇八廟中,太廟與社稷壇地位最為重要。明成祖朱棣遷都至北京以后,除太廟和社稷壇以外,在皇城的東西南北,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這是遵循我國古代郊祀天地大禮而建造的。作為老北京九壇八廟之首,天壇是所有壇廟中最為重要也是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占地273公頃,比故宮還大4倍,可見古人對于祭天的重視。

古人認為,祭天是人與天的一種“交流”形式,自周代開始,特別是漢代起儒家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后,歷代王朝皆尊崇周禮,祭天儀式一直沿襲至明清時期。遠古時期,每歲冬至之日祭天,夏至之日祭地,“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故也稱為“郊祀”,郊祀乃我國古代大禮,在祭祀天地的時候同時祭祀日月。

Hash:ed8985981905c41be0de92e2eb3ee44914ef5d0a

聲明:此文由 翊軒觀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