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chǎn)|天壇——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1998年11月申遺成功
文化遺產(chǎn)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壇位于北京市中心南部,祈年殿是天壇最重要的建筑物,結構宏大,富麗堂皇,一度成為北京的標志。
天壇與北京故宮是同一時代的產(chǎn)物。明太宗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于是在北京修建了故宮和天壇。天壇始建于1420年,后來不斷修建擴大規(guī)模,直至清乾隆年間才最終建成。天壇其實是仿制南京的天地壇而建的。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qū)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壇有垣墻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內壇。天壇主要建筑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墻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墻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墻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huán)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2018年7月12日消息,天壇公園將再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
建筑布局
天壇以嚴謹?shù)慕ㄖ季?、奇特的建筑構造和瑰麗的建筑裝飾著稱于世??傉嫉孛娣e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筑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筑連接起來。
丹陛橋
天壇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xiàn)在墻上,以象征“天圓地方”之說。外壇墻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北門是明代舊有的,稱“祈谷壇門”;南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稱“圜丘壇門”。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墻,它算作圜丘壇的北墻。這段隔墻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墻而與東西內壇墻相連接,將祈谷、圜丘兩壇隔成兩個區(qū)域。
主要建筑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外壇古柏蒼郁,環(huán)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筑群顯得更加莊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筑工藝的發(fā)達水平。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墻環(huán)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筑集中于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臺,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上天庭要經(jīng)過漫長的道路。
圜丘壇建筑群位于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于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筑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筑,附屬建筑有72連房、神廚、宰牲亭等。
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筑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huán)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齋宮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也是天壇最早的建筑物,其前身為大祀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數(shù)年后按原樣重建。
現(xiàn)在的天壇已經(jīng)是北京最知名的旅游景區(qū)之一,有92座600余間古建筑,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祭天古建筑群。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天壇建于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古松環(huán)抱,是保存完好的壇廟建筑群,無論在整體布局還是單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系,而這一關系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占據(jù)著核心位置。同時,這些建筑還體現(xiàn)出帝王將相在這一關系中所起的獨特作用。
歷史沿革
天壇與北京故宮是同一時代的產(chǎn)物。明太宗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于是在北京修建了故宮和天壇。天壇始建于1420年,后來不斷修建擴大規(guī)模,直至清乾隆年間才最終建成。天壇其實是仿制南京的天地壇而建的。
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的鐘山之陽建圈丘 , 鐘山之陰建方澤 , 用以舉行祭祀天地大典。后來決定天地合在一起祭祀,于是就修建了天地壇。史書記載明北京天地壇 " 規(guī)制悉如南京 , 唯高敞壯麗過之 " 。
天壇公園的規(guī)模很大,整個公園有273萬平方米,而故宮只有72萬平方米,只比天壇公園的四分之一略大一點。
天壇得名于明嘉靖年間。嘉靖皇帝決定恢復朱元璋時期天地分開祭祀的禮儀,于是除了天壇以外,還在城北修建地壇,城東修建日壇,城西修建月壇,這樣的格局一直保留到清朝。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guī)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公園占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200年以上的古柏2500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
回音壁
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END
尋找記憶,傳承文明,呵護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園。請關注官方微信,成為文遺事業(yè)的志愿者。
官網(wǎng):www.cchfound.com
Hash:5d65a21bacc0fa2c059d1d6248b38d208ec0f372
聲明:此文由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