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山蘑菇

鏡泊山區(qū)的蘑菇,有近百種之多。"諸山中皆有之。"并以個頭大、色氣正、味道鮮而著名,其中常見的是榆黃蘑、樹雞蘑、榛蘑、松蘑和元蘑,產(chǎn)量頗多。

榆黃蘑、樹雞蘑生于夏初,盛夏是生長的旺季。榆黃蘑又名金頂蘑,也稱玉皇蘑,只生長在榆樹的枯木上。其菌蓋呈草黃色,漏斗狀,寬二至十四厘米;菌柄基部連生,菌肉潔白、純凈。新鮮時,炒雞蛋,炒雞塊,味極鮮,用它包餃子更加鮮美。

樹雞蘑,生長在柞樹的干上和根部,菌蓋呈橙黃色或桔紅色,鮮艷奪目,其形狀片片相疊,基部重合,很象雞冠子,故名曰:樹雞。它的菌肉厚實,嫩而脆。鮮時炒韭菜,燉雞肉宜美可口。榆黃蘑和樹雞蘑不宜儲藏,只能鮮吃。而榛蘑、元蘑卻可曬干長期儲存,冬天吃時,用熱水一泡,便舒展如鮮,味道清鮮不變。榛蘑生長在夏末,多在灌樹叢中,尤其是榛柴溏里最多,闊葉樹基部也有。榛蘑菌蓋肉厚,群生或叢生,呈土黃色,小時是半球形,長大即舒展開,猶如小傘,每個菌蓋寬至十五厘米;菌柄粗壯、肥大,其纖維質(zhì)是中空的圓柱體;菌肉呈白色,味美可口。

元蘑,又叫冬蘑或黃蘑,它是蘑菇中僅次于猴頭蘑的上品蘑。入秋時,元蘑象魚鱗般叢生在樹的腐木上,樺、柞、楊、榆樹的倒木、枯立木、伐樁上都有,尤其是椴樹的倒木上最多,它菌蓋呈扇形或腎臟形,灰褐色,每個寬五至十五厘米;菌柄短扁,白色或淡黃色;菌肉白色,味極鮮。曬干后,成黃色大塊,吃時,用時溫水泡便恢復(fù)鮮時形狀,同雞肉燉圪最佳。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糖類和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譽為植物肉,有的還可入藥,治消化不良、化痰理氣、手足麻木、無名腫毒等病癥,不可為小兒麻疹解表。

我國食用蘑菇有悠久的歷史,古時稱為凍青、羊肚、雞腿、銀盤粉子等,早在漢朝時就是盛宴上的佳侑。清初,鏡泊山區(qū)的蘑菇每年有數(shù)十擔(dān)送往盛京做為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