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葉餑餑是滿族食品。丹東的滿族人,對這種滿族食品是情有獨鐘的,一般在農(nóng)歷四五月間,上山采集嫩而大的波羅葉子,回家洗凈待用。將糯米或黃米以水浸泡數(shù)日,磨成面,搟成薄餅煮熟,再以小豆煮爛搗成豆泥包于其中,把波羅葉內(nèi)面涂一層油裹于其外,蒸熟后去葉食用。波羅葉餑餑略帶柞葉的清香,食之頗具風味。
做法:
一般在農(nóng)歷四、五月間,上山采集嫩而大的波羅葉子,回家洗凈待用。將糯米或黃米以水浸泡數(shù)日,磨成面,搟成薄餅煮熟,再以小豆煮爛搗成豆泥包于其中,把波羅葉內(nèi)面涂一層油裹于其外,蒸熟后去葉食用。另一種作法是:將高粱米或苞米碴子浸泡磨面,浸干成面糊狀,再把面糊抹在波羅葉的正面,包韭菜、豆角、豇豆之類時令鮮菜切成的餡,蒸熟后去葉食用。波羅葉餑餑略帶柞葉的清香,食之頗具風味。
傳說滿族人的先祖是靠打獵為生,在打獵收獲不足以充饑時,也采集橡子樹的果實吃。當時,他們稱橡子樹為“波羅木”,稱橡子果實為“波羅”。后來,山上的野獸越來越少,打獵越來越困難,滿人的祖先就學著漢人的樣子,慢慢地學會了農(nóng)耕。
然而,滿族的先祖?zhèn)冇舍鳙C時代變?yōu)檗r(nóng)耕時代的初期,人們由吃野獸肉改吃五谷雜糧肚子總是感到不適。特別是到了夏天,總是腹瀉。一拉肚子,便渾身無力,不要說上山打獵,就是下地種田也干不得。這樣一來,地也荒蕪了,人也憔悴了,眼看著滿部落的人都要完了,可人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正在萬分焦急、走投無路的時候,一天晚上,大家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相同的夢: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自稱是王母娘娘的七仙女中的老三,反復向他們說著一句話,“別忘了舊波羅”。誰也記不住她說了多少遍。等仙女上天了,大家也都醒了。第二天,大家說出昨夜的夢,都感到奇怪。“舊波羅”是指什么呢?誰都解釋不了。這樣的夢大家一連做了三天。大家雖然知道這是仙女在給他們指點什么,但又苦于不解其意,感到十分苦惱。第四天,全部落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這個夢預(yù)示著什么。大家七言八語,說什么的都有,但總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最后一個白胡子老者干咳了一聲,慢條斯理地說:我琢磨著,這是仙女在拯救我們。現(xiàn)在我們把谷米叫做“波羅”,但我們的祖先是把橡子樹叫做“波羅木”,把橡子叫做“波羅”的。仙女告訴我們不要忘了“舊波羅”,是不是告訴我們要治好大家的拉肚子病,要用橡子樹。但橡子果實不好吃,我們試試用“波羅葉子”包餑餑吃,看看靈不靈。大家覺得老人說的有理,就派人采了些波羅葉子,包在餑餑的外面,蒸熟吃。吃了幾天,大家的腹瀉病慢慢地好了。從此以后,波羅葉餑餑成了滿族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為感謝仙女的指點,他們還做成各種各樣的波羅葉子餑餑祭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