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打糕是以糯米為原料,用糯米飯槌捶打而成。 丹東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黏黏糯糯、香甜可口、晶瑩透亮的真得是難得的美食。
介紹:
制作時,(1)先要將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為止,然后把米撈出濾干。(2)隨即把米放入蒸籠用大火蒸半個多小時之后,(3)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板上,用木槌邊打邊翻動,邊翻動邊用水擦砧板,否則,打糕就會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動,打的時候越勻越好。一般要打到看不見飯粒為宜,(4)最后,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咸的,可佐上鹽。此打糕粘潤可口,味道清香。
如今,在寬甸滿族自治縣石湖溝鄉(xiāng)寶山朝鮮族村,來賓會客時,還可看到這一有趣的生活畫面。
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制作而成的黃打糕。打糕的制作方法是: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后,撈出來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槌反復(fù)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tuán)使之捶打均勻。于是,一份香粘細(xì)膩、筋道適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jié)、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jié)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