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西之臨汾美食推薦,看看你家鄉(xiāng)的美食上榜了嗎
小編嘔心瀝血
用一張最全最新的“美食地圖”
收集最全的地方美食
換你滿分幸福!
看看你的家鄉(xiāng)美食能讓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嗎?
今天糖糖帶大家來到臨汾
這里除了忘不掉的味道
還有已經(jīng)申報非遺成功的美食
來,拿起臨汾美食地圖走起!
羊湯又叫“羊雜割”,羊雜割的故鄉(xiāng)在曲沃。關(guān)于羊雜割的來歷在晉南長期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曲沃縣好地方,夏豆糕、冬雜割,四季饸饹,加麻饦(即麻花)。曲沃羊湯最講究的是湯,肉雜碎為輔,曲沃羊湯在熬煮過程中,使骨髓盡溶湯中,湯色浮白,香氣撲鼻。喝湯之時,講究熱、辣、咸,其味鮮香獨具。喝湯時還可配以泡饃、餅子、麻花、餃子等食用。
曲沃羊湯一年四季皆可熬制,以麥?zhǔn)蘸蟮钠甙嗽路轂樽罴褧r機(jī),此時羊群因大量啃食麥茬而肉肥骨壯無青草氣,湯極其鮮美,俗稱“麥茬湯”。
食譜
1.砂鍋內(nèi)放入適量清水,放入焯煮過的羊肉。
2.放入準(zhǔn)備好的熟羊雜。
3.放入大蔥1段、生姜1片、花椒5粒。
4.大火煮至水開,轉(zhuǎn)中火熬煮。
5.煮到表面有白沫飄起時,用勺子把白沫撇凈,繼續(xù)熬煮20分鐘(因為是熟羊雜所以用的是簡短,如果是生羊雜,時間要延長直到把羊雜煮熟)。
6.把羊肉用筷子夾出,放在一個盤子里。
7.用漏勺把羊雜瀝掉湯汁撈出。
8.熬好的羊肉羊雜湯倒在一個鍋里,留著備用。
【生姜黃芪當(dāng)歸羊肉湯? ?熬煮】(第二次湯汁):
1.砂鍋內(nèi)重新放入適量清水,撈出的羊肉放入鍋中。
2.放入黃芪和當(dāng)歸。
3.放入剩下的生姜片、大蔥段和花椒粒。
4.大火煮至水開,轉(zhuǎn)中火熬煮。
5.一直熬煮到羊肉熟,湯汁成奶白色。
6.用筷子把羊肉夾出,放在一邊備用,鍋里留下羊肉湯。
【混合湯汁的熬煮】(第三次湯汁):
1.第一次熬好的羊肉羊雜湯倒在第二次熬好的羊湯中,稱為混合湯汁。
2.煮熟的羊肉撈出,用刀把骨頭和肉分離。
3.剔下的羊骨頭放入砂鍋混合湯汁中。
4.大火煮至湯汁開,轉(zhuǎn)中火熬煮30分鐘,使骨頭里的骨髓熬出湯汁奶白。
5.加入適量食鹽調(diào)味,至此,湯汁就熬好了。
曲沃羊湯的特點是鮮、熱、辣、色、香、味俱佳,兼?zhèn)潋?qū)寒健胃、補鈣活血和滋腎等功效。
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羊湯,不僅享受到了美味,而且還驅(qū)寒暖身增營養(yǎng)。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解釋,喝羊雜對我們?nèi)梭w的五臟六腑均有滋補保健的功效。
臨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個字概括--辣,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在山西省臨汾市區(qū)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于平價小吃。最正宗的要數(shù)白家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還有秘制的湯,很辣很爽。滿滿一大碗面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食譜
【原料】 牛腿肉750克,雞蛋150克,蔥頭400克,胡蘿卜300克,土豆500克,豌豆50克,雞油400克,精鹽15克,牛肉清湯2.5公斤,香葉半片,干辣椒1個。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牛肉洗凈,切成塊,100克蔥頭去皮,和牛肉入在一起用絞刀絞兩遍,再用刀剁一遍,放人盆內(nèi),加入5克精鹽,50克雞油、胡椒粉、味精、雞蛋攪拌均勻,加水150毫升,隨倒隨攪,和成肉泥。
2.向湯鍋內(nèi)放水燒開,用于把肉餡擠成i20個丸于,放入開水鍋內(nèi),燒一個開,丸子漂起,把原湯潷出,將丸子放入冷水里洗去浮沫,調(diào)入漏勺內(nèi),控凈水。
3.把胡蘿F、蔥頭去皮,洗凈,切成小方丁,將土豆去皮,洗凈,切成 40塊。 p>
4.往鍋內(nèi)放入200克雞油,燒至五成熱。先把胡蘿卜丁、蔥頭丁放入,隨之放入香葉,胡椒粉、干辣椒,用半炒半炯的方法,將蔬菜炯到成熟,放入牛肉湯、味精、精鹽,調(diào)好口味,把土豆放入場鍋煮到九成熟把丸子放入,燒兩個開,改微火稍煮,起鍋裝盆。
5.食用時,分10客,每份放豌豆5克,牛肉丸子12個和湯,即可。
油炸馓子,又叫麻油馓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屬于油炸食品。據(jù)《洪洞縣志》載: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洪洞、趙城兩縣要在廣勝寺進(jìn)行祭水廟會。逢此日,廣勝寺人山人海,兩縣縣令及地方紳士都來參加。
油炸馓子用上等麥子磨的面粉,加少許食鹽和調(diào)料,用水調(diào)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條狀,環(huán)繞排滿盆中,上面灑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面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粗細(xì)均勻一致,折疊造型,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絲套環(huán)的黃脆脆的金馓子。
食譜
【用料】
面粉500g,小蘇打1g,白糖100g,植物油,熟芝麻50g
【做法】
取一個大一點的盆,依次放入面粉、小蘇打、綿白糖、植物油、熟白芝麻,慢慢加入水,用筷子攪拌,混合均勻后用手揉面,揉成面團(tuán),一直揉到面比餃子面硬一些就可以。
2.面團(tuán)揉好后放置到一旁醒面30分鐘。
3. 用搟面杖將醒好的面團(tuán)搟成3mm左右厚的薄餅,用刀切下帶弧度的部分,將面餅切成盡可能大的方形,將方形薄餅切成長不限、寬14cm的面片,切好的面片上下對折,此時面片應(yīng)該是7cm寬,一邊開口,一邊連著的。
4.用刀從兩層面片連著的那一端開始下刀切細(xì)條,注意切到離開口寬0.5-1cm處停下,不要把面片切斷,重復(fù)以上步驟,直到把一整塊面片切完。將切好的面片按10cm為一個馓子的寬度,分成幾份切斷。
5.接下來可以開始捏馓子了,把步驟4切好的馓子段抻開,抻開的形狀是矩形,兩側(cè)完好粘連,中間是切好的一條一條的細(xì)條。拿起左上角和右下角,兩角捏在一起,然后順著右下角的面片往里捏,直到矩形右側(cè)全部捏進(jìn)兩角捏合處,然后換左下角面片同樣捏進(jìn)兩角捏合處,捏成扇形。捏著捏合處抖抖馓子,讓馓子條抖 散,不要有連刀。
6.全部馓子捏好后,就可以下鍋炸了。冷鍋放植物油,中小火,油溫達(dá)到五成熱,將捏好的馓子放入油鍋,用筷子輕敲馓子使馓子條更蓬松,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晉南醪糟是山西傳統(tǒng)的漢族小吃,這種甜點聞名遐邇,最早出現(xiàn)在霍山南麓洪洞城的小吃攤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廟會,來此觀光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應(yīng)運而生。洪洞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長的糯米,還因為用獨特的灶具與奇特的釀制方法。
食譜
【原材料】糯米500克、甜酒曲2克、冷涼白開。
【制作第一步之浸泡】
1.選擇短圓形的粳糯米500克。
2.先用涼白開把糯米沖洗干凈,再往容器里加入足量的涼白開。
3.水面高度最少要以完全浸沒糯米高出約1~2公分為宜。
4.把糯米放在一邊浸泡一夜,至手可以輕松把糯米捻碎。
【制作第二步之瀝水】
【制作第三步之蒸米】
1.電飯煲的蒸屜內(nèi)鋪一層蒸籠布。
2.瀝去水分的糯米放在蒸籠布上。
3.電飯煲內(nèi)膽里裝入適量清水,將蒸屜放入內(nèi)膽。
4.糯米的表面用筷子捅幾個小洞。
5.蒸制約15分鐘后,打開鍋蓋,在糯米上灑小半碗涼白開。(注意要點:撒一點涼白開,可以使蒸出的糯米晶瑩剔透,彈性足)。
7.再蓋嚴(yán)鍋蓋,在電飯煲蓋子上覆蓋一干凈的布,用布將電飯煲的出氣口蓋嚴(yán)實,繼續(xù)通電開始蒸制。
8.再蒸約15分鐘,至糯米熟里面沒有硬芯即可。
【制作第四步之沖涼】
1.取一個直徑大于電飯煲蒸屜的空盆。
2.淋入約小半碗涼白開給糯米沖涼。(注意要點:淋水的目的有二:一是剛剛蒸熟的糯米之間有熱氣,粘性足,澆入涼水降溫可以減少粘性,使糯米變得松散;二是澆入適量涼水制作好的酒釀湯汁多。)
3.用手提起蒸籠布,把水分瀝干。(注意要點:一定要再次把水分瀝干。)
【制作第五步之拌酒曲】
1.瀝干水分的熟糯米放在一干凈無水無油的容器內(nèi)。
2.用電飯煲的鏟米板把糯米輕輕攪拌松散。
3.往糯米里均勻的撒入約1.5克酒曲粉。
4.兩手戴一次性手套,把兩只手分別放在糯米的邊緣,從底部將糯米由靠近身體的里側(cè)向外一層一層的攪拌,再由另一側(cè)往靠近身體的這一側(cè)一層一層攪拌,使酒曲與糯米充分的攪拌均勻。
5.攪拌好的糯米放在一容器內(nèi),最好是有蓋的密封容器,我用的是密封碗。
6.用筷子在糯米表面捅個小洞。
7.剩下的0.5可酒曲粉放在一小碗內(nèi)。
8.加入少量的涼白開攪拌成酒曲液。
9.拌好的酒曲液均勻的淋在糯米表面。
【制作第六步之發(fā)酵】
1.蓋好容器的碗蓋。
2.把密封碗裝在一保鮮袋里扎緊袋口。
3.取一個大于密封碗的空盒子,把碗放在盒子里。
4.準(zhǔn)備一個暖水袋,裝好溫度在70~80度的熱水。
5.把暖水袋放在盒子里。
6.蓋好盒蓋,放在一邊讓其自然發(fā)酵約30~48個小時即可。
7.發(fā)酵約30~48個小時后,就做好了。
吳家熏肉,是山西省平陽(今臨汾市)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以豬肉為主材,特點肉皮明亮,色澤金黃,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草香濃郁,蚊蠅不沾,經(jīng)久耐放,開胃健脾。清末民初時由吳老廣創(chuàng)制,吳氏三代,獨家經(jīng)營,百余年來,盛名不哀。吳家熏肉是臨汾市吳保元、吳保恒兄弟7人經(jīng)營的祖?zhèn)魅馐趁a(chǎn)。它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食譜
主料:豬肉(肥瘦)(5000克)
輔料:丁香(5克) 高良姜(5克) 白芷(5克) 砂仁(5克) 肉豆蔻(5克) 草果(5克) 陳皮(5克) 甘草(5克) 八角(5克) 桂皮(5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5克) 沙姜(5克) 蓽茇(5克) 香櫞(5克) 佛手(5克)
調(diào)料:白砂糖(50克) 鹽(150克)
制作工藝:
1. 將豬肉拔盡豬毛,用明火燎皮,除出絨毛,刮洗干凈,改刀成大方塊;
2. 老湯2500毫升加鹽、加水2500毫升、加香料(丁香、良姜、白芷等等),倒入碼好肉塊的缸內(nèi),一般腌泡7天;
3. 根據(jù)肉質(zhì)和季節(jié)的不同,泡制時間可縮短和延長;
4. 將腌過的肉塊和清水煮至七成爛,撈出瀝干水分;
5. 用白糖、鋸末熏成金黃色,切片上桌。
燒麥是晉南地區(qū)傳統(tǒng)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里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贊不絕口,回宮后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食譜
【原料】燒賣皮:普通面粉:250克、溫水125克
餡料:圓糯米250克、五花肉一小塊、香腸一根、豌豆一把、洋蔥小半個、胡蘿卜小? ??根、干香菇3-4個、蓮藕一小段、油適量、鹽適量、白糖適量、白胡椒粉適量、生抽適量、料酒少許
【做法】
1、圓糯米清洗干凈浸泡5小時以上。泡發(fā)好的糯米控干水分,放入鍋里隔水蒸。我喜歡用大鍋鋪開,薄薄的一層,熟的快。
2、面粉和溫水,放入面包機(jī)或手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揉好后包上保鮮袋,醒1小時。
3、干香菇洗凈泡發(fā),泡發(fā)的水留著備用。豌豆洗凈。五花肉去皮切丁,放一點生抽、料酒、白糖、鹽,腌漬一會兒。
4、香腸、香菇、胡蘿卜、洋蔥、蓮藕全部切小丁。
5、鍋里放油,把五花肉丁放下去翻炒至變白,裝出備用。香腸同理。
6、香菇、洋蔥依次放入,再放蓮藕、胡蘿卜、豌豆下去,炒出香味后,放料酒、白糖、鹽、生抽、白胡椒粉,再把五花肉和臘腸放入。倒一些泡香菇的水,中小火讓所有材料的香味全部出來。
7、把糯米飯放入,有湯汁不要害怕,糯米飯放下去拍散之后,會把所有材料的湯汁全部吸收。翻炒均勻,嘗一下味道,少啥放啥。
8、醒好的面團(tuán),搓成長條,切成你需要的大小劑子。按壓扁,搟成圓形燒賣皮形狀之后,搟面杖在邊沿,推一下推一下,就能搟成褶子花邊。
9、搟好的燒賣皮放上餡,用虎口把皮全部包上,在花邊下方,用虎口收緊捏一下。
10、全部包好后,放入蒸籠。水開后,放入鍋中。根據(jù)大小蒸5-7分鐘!蒸好后燜3分鐘再開蓋!
霍州是晉中和晉南的貿(mào)易中心,歷來商賈云集,各種商號、餐館、飯莊星羅棋布,叫賣之聲此起彼伏,各種佳菜名食、風(fēng)味小吃豐富多彩。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西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于霍州,霍州名廚為其制作御宴。西太后、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tǒng)名吃。
豬血灌腸是一道山西的漢族特色小吃。主料是豬血,配以豆芽等。它創(chuàng)制于清朝中葉,加工精細(xì),風(fēng)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在山西,一年四季街頭巷尾均有攤點銷售山西小吃豬血灌腸,它既可涼吃,亦可炒吃。
食譜
熱炒做法
【食材】
豬血灌腸3片、鹵油、蔥花、豆芽、醬油、食鹽、醋、大蒜
【做法】
1、豬血灌腸三片,切成長條。
2、炒瓢置于火上,放入40克鹵油, (即鹵肉的湯油),油熱后投入少許
灌腸
蔥花及10
0克綠豆芽,加入適量醬油、食鹽略炒
3、將豬血灌腸條倒入瓢內(nèi)蓋住略燜,燜熱后再加少許醋和蒜泥汁,翻瓢略炒,盛入碗內(nèi)即成。
涼拌做法
【食材】
【做法】
1、灌腸放在碗內(nèi)用刀劃成菱形小塊(或切條),澆以灌腸鹵
2、調(diào)芥末汁、芝麻醬、蒜泥、油辣椒(辣椒面用滾油一潑即成)及醋等調(diào)
料。
3、用削尖的竹筷扎上 豬血灌腸塊蘸鹵湯而食。
【注意事項】
灌腸鹵的做法:水中煮腐皮或腐竹小丁、腐干片,加醬油、食鹽、醋及少許五香粉,然后用淀粉芡勾成稀糊狀鹵湯,浮面撒以黃芽韭小段,用辣椒、花椒油熗之即成
臨汾乃堯帝故里,傳承上古,源遠(yuǎn)流長,有幾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稀松平常,但要說我們常吃的小吃也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你會不會大跌眼鏡?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身邊那些最熟悉的陌生“非遺”吧!
饸饹又名河漏、河撈,是古老的面食品種。曲沃的饸饹面以交里橋最為馳名,是特有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交里橋為一地名,據(jù)說在城東南2公里處有做石橋名交里橋。橋邊的村子就叫交里村,村里人祖祖輩輩制作一種面食——饸饹面。
曲沃交里橋饸饹面,就是用當(dāng)?shù)貎?yōu)質(zhì)冬小麥面粉、蔬菜、油料等,精心制作,聞名于世400余年。
制作的古老用具是木制壓面的床子(架子)、大鐵鍋、砂火鍋、長木盤、笊籬、爐、灶等。原料:優(yōu)質(zhì)白面粉。輔料:五花豬肉,曲沃中藥店特制十全調(diào)和面 (即用傳統(tǒng)工藝精細(xì)炮制的調(diào)味品,八角茴香(大料)、小茴香、花椒、肉桂、丁香、豆蔻、砂仁、陳皮、草果、干姜十種天然香料加工制成),曲沃優(yōu)質(zhì)黑醬、棉籽油或油菜籽油、鮮菠菜或鮮嫩韭菜,食鹽、曲沃米醋等。
2011年,交里橋饸饹面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同年,李新安(上圖左)被確定為山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交里橋饸饹面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太平烤饃
“太平烤饃”以其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和工藝 流程做出香酥可口、甜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特色食品。因其獨特的外脆里酥、外咸內(nèi)甜、外干里軟的特點形成了它所具有的存放時間長、不易變質(zhì)、便于攜帶的美食佳品
2012年,“太平烤饃”的手工技藝,被確定為臨汾市第三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剪刀面制作工藝
剪刀面制作時左手持面,右手握剪,面剪不離,聲如鵲鳥歸巢之喧,形如銀魚入水之躍,高手每分鐘可剪出200余根,令人目不暇接。
膏腴
王記羊肉鍋子
膏腴是指肥沃的土地,是富裕的意思。
北膏腴村隸屬襄汾縣汾城鎮(zhèn),位于西部,村距汾城5公里。膏腴的羊肉鍋子,色香味俱全,堪稱一絕。羊肉塊頭大,一斤也就七八塊的樣子。大塊的羊肉,嫩軟易嚼,入口滿口留香,回味悠長。
膏腴羊肉鍋子鼻祖是王記魁老先生,現(xiàn)在有三家店。其創(chuàng)立的“膏腴王記羊肉鍋子”被列為襄汾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項目。膏腴是個古語,意為富庶,實際上本意就是肥美,膏為脂肪,腴為腹下肥肉。羊肉鍋子出自此地算是名副其實了。
黃米蒸飯是臨汾傳統(tǒng)的風(fēng)味食品。汾西縣有大面積的丘陵半坡地,較適宜抗旱性強(qiáng)的黍子生長,去了殼的黍子比小米稍大些,顏色淡黃,所以叫做黃米。
制法是將新鮮黃米飯在涼水中浸泡十個小時后,另將紅棗、紅蕓豆放在鍋中煮熟備用;然后將黃米撈出,在大鐵鍋上放上鐵鍻;鋪上蒸飯片,一層黃米一層蕓豆,一層紅棗鋪放,大火蒸一個小時就好。最后在磁面盆中擠壓成糕狀,加上黃米蒸飯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軟。
除了以上的美食,臨汾還有很多美味小吃
抿節(jié)在方言中讀“抿節(jié)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所用雜面系由豌豆和麥子磨合而成,調(diào)水和成軟面團(tuán),放在密布篩孔的抿節(jié)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只有寸長。抿 節(jié)營養(yǎng)豐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洪洞麻托兒
“麻托兒”是洪洞民間只有在春節(jié)時才做的一種油炸面食,叫媽拖兒,有人寫成媽托兒,有人寫成媽脫兒,大同小異,相傳遠(yuǎn)古時期是洪洞當(dāng)?shù)厝藶榱思o(jì)念偉大母親女媧所制作,世世代代流傳至今,有一種極具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食品,五六十年前,這種媽拖兒只在大年春節(jié)才做才吃才用.平常日子極難見到。
襄汾油粉飯
油粉飯,關(guān)鍵是“油粉”,先把綠豆用水浸泡,膨脹后用食物料理機(jī)磨成成粗漿,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兩天后,粉漿水發(fā)酵變酸,就叫“油粉”。
羊雜燴是洪洞縣的特產(chǎn),最早出現(xiàn)于元代。其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diào)味品,諸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ń贰⑽毒?、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這一作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xí)俗大同小異。
安澤火腿,是山西省漢族傳統(tǒng)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產(chǎn)歷史。安澤的火腿,色澤紅白分明,氣味濃香,味道鮮美,享譽省內(nèi)外。據(jù)《安澤縣志》載:“金華火腿而外,以安澤火腿為最,亦土產(chǎn)中之絕佳者。”“宦游他處者,每購以饋親友焉?!?安澤火腿應(yīng)該是源自金華火腿,說起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
鄉(xiāng)寧白面油糕,是臨汾地區(qū)的一道漢族糕點,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
鄉(xiāng)寧油糕以“皮脆肉軟,味道甜美”而享有盛名。在古代,油糕就被當(dāng)?shù)厝水?dāng)作美味佳肴,也是當(dāng)?shù)厝苏写腿说纳系蕊埵场.?dāng)?shù)厝巳 案狻睘椤案摺钡闹C音,把吃油糕當(dāng)作一種吉利象征流傳下來。逢年過節(jié)食之,款待親朋食之,歡慶喜事食之。鄉(xiāng)寧縣城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古會便成了當(dāng)?shù)厝顺杂透獾母叱比?。因而鄉(xiāng)寧縣的“四月八”古會便命名為“四月八”“油糕會”
太后御膳泡泡糕“泡泡糕”是山西省侯馬地區(qū)漢族糕類名吃。這種糕食是在油鍋里煎制而成,熟后猶如一堆泡沫,故而又有“泡泡油糕”的美稱。
蕨菜,是晉西南地區(qū)的古縣獨有的特產(chǎn),俗稱“龍頭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肥大,葉柄直立,不開花,用孢子繁殖。多生于林邊、為沿向陽坡的疏林地帶。細(xì)嫩莖葉可食用。莖在卷曲時恰如一柄如意,所以又叫“如意菜”。也可入藥,新的根莖則富含淀粉,俗稱“蕨粉”或“山粉”,也可食用,又可作為釀造原料。鮮蕨菜須經(jīng)腌制后方能貯運、外銷。
臨汾美食還有好多
小編只集合了部分
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美食?
歡迎留言,為家鄉(xiāng)點贊~
Hash:54fb3d510ff0492df75c220111d03bc77fad4a9c
聲明:此文由 美麗山西鄉(xiāng)村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