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光武帝劉秀登基之地,品嘗高邑十大特色美食
高邑縣,又名鳳城,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古稱"鄗",春秋時期屬晉國,戰(zhàn)國時期先后隸屬于趙國、中山國;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高邑城南"千秋臺"登基稱帝,詔改"鄗"為"高邑",縣名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油酥燒餅
高邑傳統(tǒng)地方風(fēng)味食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燒餅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內(nèi)外焦脆,香酥可口,適合各種年齡的人食用。如果裝進(jìn)食品袋中,還能存放很長時間,不疲不餿,吃起來和剛出鍋時一樣。 油酥燒餅制作工藝比較嚴(yán)格,面粉要經(jīng)過發(fā)酵,秋冬季節(jié),和面水應(yīng)該溫和一些。
2、王家燒雞
王華亭燒雞又稱“糖燒雞”。怎么個“糖”法,這是王家人的秘方,誰也說不出來。只是在品嘗他的燒雞時香里有一種甜滋滋的鮮嫩口感,或許這就是王家“糖”雞的獨(dú)有風(fēng)味。王家燒雞手藝是家傳,下鍋的雞全部用無病公雞,限量制作且用百年老湯悶煨,未待出鍋,四城外就聞到了王家燒雞的香味。王家的燒雞色澤糖紅,肉滑骨酥,鹵浸五味,香薰八珍。誰要是聞一下,繃住嘴長吸忘呼氣,咬一口,閉著眼細(xì)品不出聲。真是回味無窮??!
3、磨房酥魚
磨房酥魚是一門傳統(tǒng)手藝加工,已有百年歷史,起源于清代,盛行于二十世紀(jì)80年代。
4、石磨豆腐
高邑古槐石磨豆制品技藝應(yīng)該起源在明朝年間,當(dāng)時坊冊的大豆種植在全縣位居第一,產(chǎn)量很高,人們就在大豆的食用上認(rèn)真琢磨,用人推石磨磨制,然后用豆?jié){制成各種豆制品。高邑古槐石磨豆制品技藝的顯著特點(diǎn)就是選用上等的本地產(chǎn)黃豆、黑豆、綠豆,用石磨磨成豆汁后,放到大甕中泡上一宿,然后撈出,再在石磨上磨漿。最初磨漿的動力是靠人推大石磨,或用手搬小石磨和晃磨,單手搬小石磨和晃磨依然用人力操作。由于石磨速度慢,磨出的豆?jié){不發(fā)熱,豆里的營養(yǎng)得不到破壞,所以制出的豆制品色澤、味道、營養(yǎng)都上乘。
5、董記糖葫蘆
里村董記糖葫蘆屬于民間手工技藝,是高邑縣中韓鄉(xiāng)里村 董培林家祖?zhèn)鞯囊豁?a href='/nongchanpin/' target=_blank>農(nóng)產(chǎn)品技術(shù)。董記糖葫蘆從山楂的選購,采摘,儲存,去籽,蒸制,到果料的選購,儲存,蒸制,糖料的選購,熬制,以及及其他輔材的選購上,都需要層層把關(guān),嚴(yán)格控制。
6、老謙麻糖
高邑有個有名的油條叫老謙麻糖。麻糖也是油條的另一種說法,老謙是他的名字。老謙不是高邑本地人,解放前來到高邑落戶,他到底姓什么叫什么沒人說清了,可他的“麻糖”在本城是有了名的。老謙和麻糖面放入的鹽、礬、堿、水、配比合理,糅合時間長,面醒有勁。選用精制的食油面粉。炸麻糖時,按時按比例往油炸鍋里摻入小磨芝麻油,油溫忌高適度,炸出鍋的麻糖色澤金焦,清香可口,吃起來脆而不干,外酥內(nèi)細(xì)。
7、老尺水煎包
師傅會做買賣,他以獨(dú)樹一幟的風(fēng)味小吃”水煎包”把這個飯棚做活了.吃的東西講究的就是貨色好、味道好。
8、油炸編果
高邑油炸編果因是用兩片兩條編在一起,花型象辮子,所以俗稱“油炸辮果”或“油炸小果”。高邑油炸編果選用上等小麥精粉,最初和面時加熟紅薯泥和軟柿子攪拌在一起,后來和面時加糖和雞蛋等攪和在一起。然后將搟好的面皮割成條兩個辮在一起,放到油鍋里炸,炸熟撈出瀝干后,香脆可口,色澤黃潤。9、高邑縣豆腐干
高邑縣豆腐干是當(dāng)?shù)乇容^知名的地方美食,豆腐干(俗稱:豆干、干子、香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豆腐干是佐酒下飯的最佳食品之一,也便于旅途攜帶和食用。豆腐干有鹵干、熏干、醬油干等,是宴席中拌涼菜、炒熱菜的上乘原料。其含水量比水豆腐小,硬度高,厚度小,是豆腐的再加工食品。10、船樓板面
船樓板面,名不虛傳,據(jù)說賣板面的還是個美女。
Hash:bf95db316e71e63519ba94901ec3ae0c66727c4b
聲明:此文由 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