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李氏民居群

小相李氏民居群

小相李氏民居群位于鞏義市魯莊鎮(zhèn)小相村興魯大道西側(cè),南北兩側(cè)各有一條自然溝,舊時方圓一里之內(nèi)有橋4座,故稱“一里四座橋”,其村以李姓、楊姓居多。該民居始建于明末,興盛于清代,規(guī)模宏大。小巷、胡同、水井,高墻深院,紅石墻基,小青瓦蓋頂,磚墻或磚柱土坯墻。原有大房20余處,現(xiàn)在保存較好的還有李國平宅院、李端陽宅院、李好閃宅院、李三槐宅院等4處,19幢房屋50余間,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雕梁畫棟,裝飾豪華、楹聯(lián)、隔扇、磚雕、石雕、木雕極盡工巧,端莊華美,建造精致,具有一定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李國平宅院地處淺山丘陵區(qū),南有嵩山,東有鳳凰山,西北有滑城河自南向北流過,地勢優(yōu)越,環(huán)境宜人。坐北向南,東西寬11.5米、南北長67米,建筑面積77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6幢近20間,是一座三進式四合院,現(xiàn)為兩家居住。

前院為李國平宅院,現(xiàn)存建筑有東、西廂房、過廳;后面為

李宏祿宅院,現(xiàn)存有中院東、西廂房、后院上房、后門等。均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小灰瓦蓋頂,主脊、側(cè)脊飾以磚雕紋飾,廂房為單坡頂,蓋小瓦;前院過廳前出檐,檐下兩根石質(zhì)明柱,上刻楹聯(lián)、花卉及各種吉祥圖案,上聯(lián)“丹桂有根獨長詩書門第”,下聯(lián)“黃金無種偏生勤儉人家”。額枋、斗拱之間裝飾精美的雕花、隔架科,尤其是木質(zhì)隔扇,圖案精美,造型精巧別臻,是木雕中之上品。據(jù)說李宏祿宅院中院與后院之間原有一座轉(zhuǎn)角樓,高大堅固,解放后才拆除。上房檁柱上墨書“嘉慶二十年九月二十日”點明了建造年代,距今有193年。后門門額上方有一個小龕,里面供奉著門神,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

李端陽宅院與李國平宅院相距50米。該處宅院有東、西兩個院落構(gòu)成,均坐北向南,原為一家,中間有小門相通,現(xiàn)在居住兩戶人家。

東院是李新建家宅院,南北長22.7米,東西寬8.6米,面積近200平方米。據(jù)說這里原有五間大房,屬四進式四合院,現(xiàn)存

倒座、儀門、東西廂房、正房。倒座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小灰瓦蓋頂,寬8.6米,進深5.4米,二層架木棚板,主脊飾有纏枝花卉。東西廂房結(jié)構(gòu)相同,寬9.1米,進深3.6米,為單坡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部分為土坯墻。正房寬8.6米,進深5.6米,內(nèi)有保存完好的胡梯和壁櫥,脊檁上墨書“乾隆辛巳年”,即1761年所建,距今有250年的歷史。

西院為李興祥宅院,南北長42米,東西寬11.1米,面積近460余平方米,現(xiàn)為二進式四合院。現(xiàn)存前院西廂房、過廳、后院東、西廂房、上房。李興祥的曾祖父親李端陽在咸豐年間,因其父李福申攻打捻陣亡而獲獎九品功牌,又因守御出力,保奏六品頂戴,故為一處官宅。廂房均為單坡式磚木結(jié)構(gòu),前院西廂房面闊2間,寬7.8米,進深4.1米;后院東、西廂房面闊2間,

寬12.1米,進深4.1米。過廳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小灰瓦蓋頂,寬11.1米,進深8.2米,前出檐,檐下為方形抹角石明柱,明柱刻折枝花卉及楹聯(lián),“庭有余香謝草鄭闌燕桂樹,家無別況唐詩晉字漢文章”,檐柱下墊束腰仰覆蓮石柱礎(chǔ)。過廳十二扇六抹隔扇門,有直棱窗、欞窗、棱格窗,門窗上木雕變形龍紋、鳳紋、瑞福等吉祥喜慶圖案。上房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小灰瓦蓋頂,寬11.1米,進深6.4米。

李好閃宅院在李國平宅院西20米處,坐北向南,東西寬10.5米、南北長51.4米,建筑面積539平方米。

前院為該村李氏祠堂,后院為李好閃宅院,現(xiàn)存建筑有前院倒座、東廂房、過廳,后院東西廂房、上房,均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小板瓦蓋頂,脊飾纏枝花紋。? ??座寬10.5米,進深6.2米,面闊3間,與門洞連為一體,東側(cè)為門洞,中間架木棚板,磚柱土坯墻,門枕石上線刻鹿銜芝草紋。廂房進深3.92米,寬6.6米,高5.5米,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2間,磚柱土坯墻,單坡脊,小灰瓦蓋頂,二板瓦隔帶。過廳寬10.5米,進深7.9米,高5.5米,建筑于0.72米高的基座上,基座前有青石五階踏步。過廳前臉部分改建,原為前出檐,檐下有檐柱,柱下墊石質(zhì)圓柱礎(chǔ),方礎(chǔ)座,椽頭略上挑,部分山墻改建。后院東西廂房建筑格式相同,寬13.29米,進深3.77米,面闊2間,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磚柱土坯墻。上房寬10.5米,進深5.41米,面闊3間,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中間架木棚板,主脊、側(cè)脊飾花卉。

李三槐宅院與李國平宅院后門相對,南北長43米,東西寬12.4米,面積448平方米,是處二進式四合院建筑。原有倒座、前院西廂房、過廳、后院西廂房、上房等,現(xiàn)存只有倒座、過廳,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磚柱土坯墻。其他建筑已被改建。倒座面闊3間,寬10米,進深5.4米。東側(cè)是寬2.4米的門洞,可過馬車。過廳寬10米,進深5.25米,其前墻厚0.75米。其東側(cè)也是寬2.4米的過道。在倒座前有一口老井,有井臺、井口、轆轤架、轆轤組成,井口直徑約1米,深約40米,是一眼古井。與鞏義市其他民居相比,李氏民居特色顯著。

一是獨一無二的四進式結(jié)構(gòu)。按堪輿學、風水學的理論,民居倡深忌淺,講究“深宅大院”,認為院淺者不發(fā)家,而院子深者藏風聚氣,才能人財兩旺,因此院子越深越好,故鞏義民居中有一進式、二進式、三進式院落等。與眾不同的是,李氏的4個大院,全是四進式結(jié)構(gòu),融民居、廟宇、宗祠、衙門等特色為一體,在鞏義市是獨一無二,在中原地區(qū)也極為罕見。

二是建筑呈集群式,設(shè)計合理,功能齊全。李氏四個大院緊密相連,呈巍峨的建筑群,并以主宅區(qū)為核心,向南、東、北三方輻射,北是后花園,東是飼養(yǎng)區(qū)(兼?zhèn)}儲),南為花園,布局緊湊,設(shè)計合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內(nèi)眷足不出戶即可到后花園賞花散心,出行時車馬距主宅區(qū)僅一路之隔,隨叫隨到,清明時節(jié)及重要節(jié)日可到南花園、東花園踏青觀光,其設(shè)計獨具匠心。

三是文化積淀厚重。據(jù)李氏18世孫興祥、新報先生回憶,過去四個大院中均有書房,書畫及藏書之多在當?shù)責o出其右。后代子孫有專門讀書、習武之地。廊柱對聯(lián)“庭有余香榭草鄭闌燕桂樹,家無別況唐詩晉字漢文章”、“丹桂有根獨長詩書門第,黃金無種偏生勤儉人家”及民國十六年匾額“教育恩深”都是很好的佐證。

四是木雕、石雕、磚雕彌足珍貴。莊園中僅剩的頂子床、過廳欞子門及廊柱上雕刻的梅、蘭、竹、麒麟等,雍容華貴,典雅大方,彰顯出主人不凡身世,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李氏家族在明、清時期,乃鞏縣南半縣的首富,鼎盛時期,擁有良田800余畝,房屋百余間,人丁百余口,騾馬成群,財產(chǎn)無數(shù)。但李家不是為富不仁的“鐵公雞”,而是慈善之家、書香之家、官宦之家、孝悌之家,在當?shù)匕傩罩锌诒畼O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