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山

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呂祖廟、小蓬萊,位于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風浪驟起,袁驚恐,幻覺遇呂洞賓得救。返里后建廟紀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全國罕見的船形園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氣勢,前有山門,中有純陽寶殿,后建望月臺,臺上有八仙亭,臺下有純陽洞,洞中置呂洞賓木雕臥像,形象栩栩如生。

數(shù)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引無數(shù)名人學士興詩作賦。明代的董其昌、王鐸、錢謙益、孫承澤、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湯斌、宋犖、田蘭芳等名人學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賦。有詩贊曰:“金縷歌終撒瑟期,露盤丹爐幾遷移;蓬萊盛事原難紀,但錄當年待月詩。”王鐸于崇禎六年曾在此作《甘露臺》詩一首而為此山增色。

袁家山為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所建,建于明天啟六年(1626)。明代的袁家山與后面的兩個“袁尚書大石坊”及“袁尚書府第”恰在一條中軸線上,十分威嚴壯觀。明天啟二年,明皇帝派袁可立巡撫山東登萊一帶,招募水師“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明代抗倭名將沈有容在此充任總兵官。時有日本侵入琉球群島,袁可立奉旨出海平倭(見馬洪申《睢州史話》、尚起興《商丘史話》及原商丘市文物處處長閻根齊《歷史名城話商丘》等),途中突遇狂風惡浪,兵船險有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xiàn)身于袁尚書面前,袁尚書急忙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袁尚書以為是呂祖顯靈相助,歸朝后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尚書為還所許之愿,歸里后在睢州南城之一汪碧水自己的“陸園”中大興土木,建呂祖廟以紀念,以后世代香火不絕,明清兩代為遠近聞名的大道場。由于建在水中,地勢頗高,因稱袁家山。又仿山東蓬萊閣體制而建,稱“小蓬萊”,依山旁水,就高臨下。遠遠望去,恰似一艘戰(zhàn)船蕩漾水中,與周圍碧水構成一派山水園林景象,列為睢州八景之一,曰“仙峰滴翠”。

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以“在陸肇祥”為題錄入道經:“襄邑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四圍林樹高聳,巖壑水水,木清華景逾濯錦。上建純陽寶殿,額曰‘夢覺迷津’。后供呂帝闔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設丹爐。最后高亭四敞,豁達清虛。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飛現(xiàn)云中?![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于是袁家山在道界名重日高,從此名聞海內外,至今每年不斷有大量臺灣及海外同胞來此進香祭拜。清道光二十九年睢州知州范陽洵曾大修袁家山,事成州中名士各撰聯(lián)題額,有詩賦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鳴劍兮鶴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蒼生兮億萬斯年”(《重修袁家山呂祖廟碑記》拓片存河南省文物局)。近年來,河南省人民政府曾投入巨資進行維修,然當?shù)匾恍┤瞬活櫸奈锉?的三令五申,在其重點保護范圍內竟劈去袁家山山基的后半部,使主體建筑暴露無疑,已嚴重危及到主體建筑物的安全,不能不是游山拜道者的一大遺憾。

特色

明兵部尚書袁可立

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風浪驟起,袁驚恐,幻覺遇呂洞賓得救。返里后建廟紀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