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抗日忠烈祠,全稱"陸軍第84軍忠烈祠" .位于今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東南郊,建成于1943年7月7日。
1942年春,陸軍84軍軍長莫樹杰為斂葬1937年北上抗戰(zhàn)諸役該軍殉國將士散失各地的遺骸,特撥款在商城東南半個店購荒地,興建此忠烈祠。忠烈祠坐北向南而建,由祠宇與墓葬兩部分組成。祠宇前有弧形花垣墻,倚墻筑露天音樂臺。陵園中央建一牌坊,額鐫"精忠報國"4字。后為歇山飛檐,盤龍雕柱紀念堂,正門上懸刻有時任第5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題的"忠烈祠"匾額。兩側(cè)懸掛莫樹杰撰寫的楹聯(lián)。堂內(nèi)正中有"陸軍第八十四軍"抗日陣亡將士神位內(nèi)壁鑲嵌《陸軍第八十四軍忠烈祠碑記》,以及鐫刻該軍為國捐軀將士姓名簡歷的橫連碑。
1940年5月,日軍為報第一次隨棗戰(zhàn)役慘敗之仇,集中5個師團的重兵,并加之以大量空軍、炮兵、裝甲車,對鄂北第5戰(zhàn)區(qū)主力發(fā)起突然進攻。第二次隨棗會戰(zhàn)開序幕。5月2日起,日軍在飛機、大炮及裝甲車的掩護下,向中國守軍陣地發(fā)起集團沖鋒。5月5日,日精銳部隊突破173師左鄰部隊的防線,企圖迂回包抄中國守軍主力。
奉命擔任后衛(wèi),牽制日軍,掩護主力后退的173師在鐘毅師長的帶領下,擾襲敵人交通,屢挫做鋒,但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軍、師及長官部的無線電通信失靈,部隊與上級夫去聯(lián)系。鐘毅判斷敵主力必直襲棗陽,遂兵分兩路,向呂堰驛以北集結(jié)。他自率左翼縱隊及師直屬部隊進入棗陽以北的太平鎮(zhèn)與蒼臺之間。不料,正與日軍主力相遇,被敵包圍,鐘毅布置部隊沖鋒突圍,邊打邊退,173師傷亡慘重。
5月8日,鐘毅率部到達河南邊境蒼臺附近時,又遭日軍騎兵追襲。雙方短兵相接,殺成一團。5月9日,鐘師長身邊只剩下一個衛(wèi)士排。他率領衛(wèi)士與日軍廝殺了2個時辰,彈盡糧絕,官兵傷亡殆盡。鐘師長右胸負重任,血染前襟。他囑咐所部:吾等身為軍人,當此危急存亡間不容發(fā)之際,正宜奮命抵抗,萬不得已,當留一彈自用,勿為敵得,遺羞華胄。他頑強地支撐著,下令士兵分散突圍,然后把筆記本、作戰(zhàn)資料等機要物品埋在陣地的蘆葦根下,之后從容地舉起手槍。這位年僅39歲的中將師長,悲壯地實現(xiàn)了自己"男兒仗劍出鄉(xiāng)關(guān),不斬樓蘭誓不還;太息中原長板蕩,要將只手挽河山"的諾言。鐘毅死后,隨員們英勇奮戰(zhàn),除特派副官蔣志飛受傷潛入水中脫險外,其余全部壯烈犧牲。
84軍歷1937年淞滬戰(zhàn)役、1938年夏徐州會戰(zhàn)、同年秋武漢保衛(wèi)戰(zhàn)、1939年和1940年兩度隨棗會戰(zhàn)、1941年豫南會戰(zhàn),戰(zhàn)績卓著,犧牲師長鐘毅,副師長周元,旅長龐漢禎等將士達萬余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