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巖風(fēng)景區(qū)位于桐城市陶沖鎮(zhèn)境內(nèi),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景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飛瀑流泉,丹霞炫彩,煙嵐騰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畫卷。分下巖、中巖、上巖三層。下巖一簾瀑布從空投下,飛珠瀉玉,其聲數(shù)百米可聞;中巖怪石嶙峋,飛泉噴射,化出一道長虹;上巖從巖頭跌落,形成數(shù)迭瀑布,似雪簾披垂,灑珠如玉。巖上,春朝秋暮,云霧繚繞,陽光衍射,形成五彩絢爛的光環(huán),謂之“神光”。瀑布壯觀,風(fēng)物秀美,令人樂而忘返。這里曾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渡江戰(zhàn)役等“紅色之旅”紀念地,花果園紀念碑和彭年水庫見證了這段歷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獅形山遺址等是三道巖景區(qū)獨特的人文資源。
三道巖的第一站是江皋墓,傳為新近發(fā)現(xiàn)之古跡。江皋墓在江大路旁山中,步行不遠即可找到,封土、墓碑均完好,張廷玉銘文也清晰可辨。中書“皇清誥授通奉大夫分守福建興泉道布政使司參政加二級磊齋江公墓”,右書“年家眷侄張廷玉題”等字,左為子孫曾孫名。江皋墓能保存完好,與地處深山關(guān)系很大,加之有密林護佑。如在近郊,或早已湮沒不存了。墓旁有幾戶人家,姓潘。房子外看不起眼,但其格局有濃郁的西鄉(xiāng)特色。中有天井,雖僅數(shù)尺見方,但屋舍明亮,勝過北鄉(xiāng)所謂的“黑六間”不少。潘家門檻兩旁有石刻,應(yīng)是前朝大戶人家之物。如何流落尋常百姓家,不得而知。據(jù)潘家人講,江皋后裔住山下,即江嶺。江嶺的得名與江皋當不無關(guān)系。
江嶺附近有一亭,位置很好,矗立山間,山下一覽無余。亭雖好,名甚劣。居然叫做休閑亭。何不叫做磊齋亭或江公亭呢? 過江皋墓往前不遠就到了三道巖入口處。這是一條河谷,沿河谷往下,行走于幾乎半干涸的河床,多的是各種石頭,奇形怪狀,稍稍彌補了少水的尷尬。有些河段甚至少許的一點水都看不到,完全洇入了沙下,成為地下水,直到河谷陡峭處才重新流出地表。
在河谷中行走,頗有幾處險處,然而美景奇石也多在險處。一處名龍宮,溪流從水簾洞瀉下,流入深潭。潭中清澈見底,游魚細石清晰可見。水簾洞中仿佛有大蛇,細看為三角型石頭,嵌于洞中。上有數(shù)米高的倒爬石,下有更高的瀑布。瀑布因水量的原因,瘦成一縷,水邊是青苔,
又有一處如美人臥浴,細看又如美人魚嬉水,妙趣橫生。出了三道巖河谷,可以看看傳說中的南方香木。南方香木在此處不遠,頂如華蓋,很有層次感,果然名不虛傳。我們推想或許此木當有數(shù)百年之齡,詢之左右,有說僅數(shù)十年之齡。樹上掛有鐵牌,樹名南方香木,產(chǎn)地越南,鑒定人為何家慶。三道巖謂之桐城市古崖名瀑中的極品,輔以豐富而獨特的人文景觀,極具觀賞游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