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陜西行|尋訪渭南市臨渭區(qū)寇準墓

渭南臨渭區(qū)官底鎮(zhèn)左家村向南500米,有一處被綠色麥田環(huán)繞的“孤島”,北宋名相寇準的墓就在其中。

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一生三度為相,兩居樞密院,死后追謚忠愍(mǐn)。寇準墓封土為圓丘形,高約4米,底徑10余米,墓前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畢沅所書“宋寇萊公墓”石碑。

 身處松影森森的寇準墓,耳聽鳴禽鳥語啾啾,聯(lián)想到寇準跌宕起伏的人生,有風颯然而至,穿林過田,忽然讓人產(chǎn)生“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感慨。

古代的朝廷中,既有身段柔軟,長袖善舞的弄臣,也有心如鐵石,直言敢諫的諍臣,寇準身上沒有撕不掉的標簽,只有以君子的處事之道逡巡政壇幾十年的傳奇。

馮友蘭用“極高明而道中庸”評價中國哲學,這句話來自《中庸》,意思是君子在達到極端高明的同時又要遵循中庸之道。

寇準作為一代名相,在為人上踐行著一種極剛的處世規(guī)則,水火不侵,百毒不侵,以達到親賢人,遠小人的目的,在處理政事上,他又足夠變通,只要于國有利,沒有不可商量的事,這種執(zhí)兩用中,遵循中道的人生觀,在澶淵之盟的處理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公元1004年秋(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圣宗率20萬大軍南下。遼軍氣勢洶洶,而在前線統(tǒng)領北宋10萬精兵的大將王超卻按兵不動。王超是宋太宗趙光義潛邸舊人,作為功勛宿將,宋真宗趙恒指揮不動,朝廷能調(diào)動的中央軍只有10萬左右,如果遼軍進攻開封,后果難料。宋廷慌亂無措,以宰相和副相為代表,主戰(zhàn)與主和的兩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論。參知政事王欽若,主張放棄東京,遷都金陵(今江蘇南京)。樞密副使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朝堂上多是附和逃跑的聲音,只有宰相寇準力排眾議,請宋真宗親自領兵前往澶州前線,用御駕親征的態(tài)度激勵將士,與遼軍決一死戰(zhàn)。宋真宗在寇準的勸說之下,最終決定北上。

 宋真宗不通軍事,下令由寇準統(tǒng)領軍隊,經(jīng)過幾次穩(wěn)扎穩(wěn)打的反擊,宋軍逐漸扳回劣勢。遼軍主帥蕭撻凜急火攻心,輕敵冒進,被宋軍用床弩射殺,遼軍上下震動,暫停進攻。

幾十萬大軍隔空對壘,每天靡費巨大,雙方都承擔不起,要么戰(zhàn),要么和,只能選一條路,最終,遼國首先要求議和,寇準與宋真宗商議后認為戰(zhàn)略目標已達到,批準議和。

作為議和條件,遼軍要求得到后周世宗柴榮收回的“關(guān)南之地”,關(guān)南指瓦橋、益津、淤口三關(guān)以南的地區(qū),戰(zhàn)略價值很高,對于防御遼國的騎兵侵擾至關(guān)重要,宋真宗不許割地,表示可以多給錢帛作為補償。

打不贏面前的澶州宋軍,背后還有定州10萬宋軍情況不明,遼軍補給又不斷告急,只能答應了宋廷的和談建議。

宋真宗囑咐議和特使曹利用:“迫不得已的情況,賠銀帛100萬也可以答應?!?/p>

曹利用剛出門,就被寇準叫住,面授機宜道:“雖然圣上已經(jīng)下了命令,但你去交涉的時候,答應給遼國的銀絹不得超過30萬。”

最終,曹利用不辱使命,宋廷不用割地,每年給遼30萬銀絹作為軍費,遼帝稱宋帝為兄,宋帝稱遼帝為弟,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前,宋遼鏖戰(zhàn)25載,連年征戰(zhàn)對國家發(fā)展極為不利,寇準作為宰相,最能體會這種上下不得的尷尬,從任何角度來看,和平對宋廷都彌足珍貴。

實際上,在寇準的操作下,澶淵之盟基本是宋廷獲勝,即便每年送給遼國銀絹30萬,最后也通過貿(mào)易回到了中原。鑒于經(jīng)濟科技水平的差異,宋對遼一直是貿(mào)易順差。遼國需要宋廷的糧食絲綢、瓷器茶葉、鹽、鐵等,而宋廷從遼國主要進口牛、馬和皮毛,遼國對宋貨的需求量極大,但沒有足夠的貨幣進行交換,有了宋廷每年的30萬銀絹,就能購買宋廷的商品,一來一往之間,宋廷賺取的利潤何止30萬。

縱觀寇準一生,體現(xiàn)“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事跡數(shù)不勝數(shù),澶淵退遼只是其中的代表,但僅就這一件事而言,他就為宋遼爭來百年和平,使得無數(shù)生靈免遭涂炭,無愧于一代賢相的美名。(特邀記者倪 偉)

[責任編輯:梁紀委]

Hash:3252ac296288c30b243cf121c13e7ceb09b0cac1

聲明:此文由 好旺熱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