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歷山古遺址:上古舜帝誕生之地和躬耕之所

關(guān)注

歷山古遺址

是上古舜帝誕生之地和躬耕之所

位于菏澤鄄城縣閆什鎮(zhèn)歷山廟村西

南臨東西村街

西為新建舜廟建筑

東、北兩面為民居

歷山古遺址西北鄄城城區(qū)22公里

南距臨濮沙河1.5公里

歷山古遺址及出土的漢代至龍山文化的陶片(資料片)

1980年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并確定該遺址,當時遺址地表可采集遺物的范圍東西45米,南北77米,總面積3465平方米。地表采集遺物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燒土塊和金屬冶煉渣。陶片以夾砂紅陶和夾砂灰陶為主,泥質(zhì)灰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最多,方格紋、籃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還有少量的磨光黑陶

從部分可以看出器形的陶片分析,主要有鬲、罐、盆、杯、瓦等,可以看出器型的有:細泥黑陶筒形杯、夾細砂灰陶鬲、泥質(zhì)灰陶敞口罐等陶片,分屬于山龍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漢文化遺物。

歷山舜廟建于何時,已無法考證。自漢以后,歷代官吏為其修廟朝拜。南朝宋顏延之有《祭虞帝文》,北魏溫子升有《虞帝廟碑銘》。元張須著《舜祠記》并刻碑立于舜廟,該碑現(xiàn)仍立在歷山古遺址之上,碑文曰:“須來游于鄄,知帝廟在雷澤之北,瓠河所經(jīng)是為姚墟,亟往拜焉。”《帝王世紀》《竹書紀年》等史籍均記載舜生于姚墟,故姓姚。綜合文獻記載和文物資料考證,以今歷山古遺址為坐標,姚墟在雷澤西南,西鄰瓠子河,歷山腳下。

歷代所修舜廟,因黃河河患或人為破壞,廟堂建筑損失殆盡。如今,歷山舜廟得以重修,著名學者季羨林題“歷山虞帝廟”匾額懸于山門,國家圖書館館長、哲學大師任繼愈題“舜耕歷山古遺址”已刻巨石于廟中。今舜耕歷山遺址位置與歷代史籍的記載完全相符,鄄城不僅有歷山古遺址,更是帝舜之故里。

歷山為鄄城縣古代四座土山之一,該遺址距地表較淺,文化層較厚,遺物豐富,延續(xù)時代較長。歷山古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0年9月全省文物普查中。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歷山古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樹立了保護標志。

2014年4月,為編制歷山古遺址保護方案,菏澤市曹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歷山古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遺址平面呈橢圓形,本次勘探所能探及遺址面積南北最長約106米,東西最長約69米。

通過這次較為系統(tǒng)的考古勘探,基本了解歷山古遺址所在區(qū)域的地層堆積狀況。該區(qū)域?qū)冱S河沖積平原,地層屬淤積而成。同時,對堌堆遺址內(nèi)涵有了大致了解。魯西南地區(qū)在上古時期,地勢低洼,野草叢生,林木茂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先民采集漁獵農(nóng)耕的天然王國。但在這一時期,人們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有限,為避水患,先民常擇高而居,或通過人為活動抬高居住環(huán)境。先民聚落遺址在黃河決口多次沖刷、淤積后,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巨變,形成如今之現(xiàn)狀。

目前,在鄄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尊重歷史事實,忠于歷山虞帝廟原貌的基礎(chǔ)上,借助鄉(xiāng)村振興魯西樣板工程,規(guī)劃了大型旅游項目“甄氏家祠”“聚龍園”“游樂設施”等內(nèi)容,真正成為國內(nèi)外游人,特別是甄氏族人觀光、游覽、祭祖的活動場所。根據(jù)游覽路線的便捷性,旅游區(qū)擬劃為三個功能區(qū):雷澤湖景區(qū)、歷山舜王紀念區(qū)、聚龍園,將舜耕歷山遺址、雷澤湖、伏羲文化進行復合型開發(fā),再現(xiàn)“舜漁于雷澤、耕于歷山”的遠古文化意境。通過再現(xiàn)舜耕歷山遺址,恢復元代建筑,籌劃建設成集祭祖、游覽觀光、休閑購物等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區(qū)。

來源:菏澤日報

Hash:bdb68fb18f31b2c7c07a512435f02b5d5d4787b5

聲明:此文由 菏澤市旅游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