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坪記
魯山山脈橫亙在沂源、博山兩區(qū)縣之間,蜿蜒崎曲,成幾十里山地。山與山不同,嶺與嶺有異,就漸依了形狀面貌的差別,被喚作峰,喚作崮,喚作坪。志公坪居魯山之陰,池上鄉(xiāng)界。山高不過千米,其趣在登山無道,游者須穿林越溪,攀石援壁而上。冬季雪落更將山前山后封個嚴(yán)實(shí),山下的休想上去,山上的更莫敢下來。山頂林場的守山人則動用早就備辦妥貼的儲備給養(yǎng),捱過三月兩月再說。如今山上植了參,圈了羊,鄉(xiāng)里有雙萬畝板栗林基地建設(shè),又是“道拉吉”(朝鮮族語,即桔梗。池上桔梗因在東北腹地聲名赫赫,又專稱中國池上桔梗)種植工程,守山人已是樂此不疲,寧守寂寞地決不下山的。
時值盛夏,天大旱,淄河水早已杳無蹤影,空留滿灘若屋若斗、如熊如牛的頑石,被日頭曬得嘎嘎破裂。三、四只癡鵝被暗褐色亂石襯得雪白,如仙物一般。
穿過河灘,沖著一條溝壑狀的幽谷進(jìn)山,不時竟有一、兩戶人家掩映在竹樹之間。人家門前,拓出稍平坦一片地面,必用亂石另砌一間廚房,廚房留出的窗洞又必被炊煙熏燎出烏黑的邊緣。那烏黑的洞眼下極規(guī)矩地堆了干透的枯柴。往往這附近的樹木就細(xì)而修長,爭相擁向天空。再往里去,則有陡崖險(xiǎn)坡,樹皆雜木,枝杈錯縱遮天蔽日,使原本明白的溝壑也隱而不見。試想山雨滂沱之時,此溪定然轟隆有聲,堆云噴雪。
上躲撲面枝蔓,下拔絆腿草莽,人物都在林莽里作水底潛泳一般,左奔右突好大陣功夫后,頓時豁然開朗,一個個魚貫浮出。噓噓喘過復(fù)繼續(xù)向高處攀去,樹木漸稀而滿目危石堆卵,哪里還辨出依稀的路徑。小心翼翼地踩實(shí)了,跨一步又一步,俯了身體匍匐而上。幾塊如屋的碩石,突兀而立,招來嗚嗚的風(fēng)吼,又都似處立不牢,大有翹然滾去之勢,及至到了它們的高處,仍一陣陣汗顏。好在危石之上,有了十來步平緩,使游人驟得消停。緊緊相跟著,又是三、四百米懸崖巖峭壁,最后循一魚脊樣的山梁而上,便望見了山房的檐影和山頂?shù)姆e云。
山頂?shù)貏萜骄?,多矮樹與灌木,唯極頂志公廟旁有一參天古柏,濃蔭匝地。臨風(fēng)極目,山腳各村,房舍似豆,陌上馬牛,走蟻一般。頓感如入超然物外之境,若小住三天五日,恐怕亦“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了。山下旱情持久不解,山頂側(cè)坳里竟亮亮地蓄著偌大一面小湖,好客的主人甚至已備好幾根魚桿,殷切地邀游人中擅此舉者臨淵垂釣。山頂盡是裸露的砂巖,哪來的水源呢?主人笑而不宣,只引我們來到一僻靜處,蹊蹺原來在此。
只見一面數(shù)丈絕壁之下,由壁跟處生成幽幽一道石縫,瘦極的一線清泉就從那竹筷子般粗細(xì)的縫道里汨汨流出。據(jù)說這一線泉流雨淫而不汪一分,旱極亦不枯一毫,真真一眼靈泉無疑了!曾有人以此水煮茶品茗,齒頰留香,竟三月不沾肉味。
近前屈身用坡上折來的草莖作吸管,足足暢飲亥時,不舍而返?! ?/p>
志公坪多發(fā)黃花,原名黃花山,后山民感念志公善民恩德,在山頂修志公廟,樹志公碑,故名。
1988年10月3日
2006年盛夏,我在原池上林場黃場長陪同下,再次由池上陡溝村登志公坪,途中不時可見大型挖掘機(jī)在山道上施工,一些大如屋宇的巨石被掘出,幾百年長就的古松連根刨起,邐迤的新土碎石即將指向山頂,看到又一處天然景觀在人類的“熱情觀照”下在劫難逃,梗骨在喉。
讓河水自由流淌,讓溪山自由生長,在當(dāng)下人類活動所及的區(qū)域,竟然成為了第一難事!
親愛的,誰能知道這是為什么?
2008年1月4日又記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
▼
本文為劉培國先生原創(chuàng)文字
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此公眾號
轉(zhuǎn)發(fā)時切勿刪除版權(quán)信息
劉培國
Hash:4834a472b20cddb4be8f14dbab69566fccbcfdec
聲明:此文由 顏山孝水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