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伏牛山余脈中的神垕古鎮(zhèn)
神垕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觀。
伯靈仙翁廟,也稱“窯神廟”,位鎮(zhèn)區(qū)老街中心。據(jù)史料記載,始建于宋代,據(jù)現(xiàn)存碑文記載,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鈞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鈞都”、“瓷鎮(zhèn)”的重要標志。廟內主要建筑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廳,正門為花戲樓,窯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窯神孫伯靈,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孫臏,因其隨師鬼谷子學藝,曾燒過炭,既是燒炭的祖師也是瓷業(yè)的窯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歷史上的舜帝,據(jù)史載,舜曾“陶河于濱”,被窯民們奉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傳是一位躍火祭鈞的民間女子。
廟門外設計的一個抱庭,石獅、石柱、石雕古樸、莊重,引人入勝,這在省內眾多古建筑中是少見的?;☉驑鞘遣`翁廟的主體兩用建筑(即山門和戲樓合用),兼出、入、演戲為一體,設計精巧,雕工細致,古樸、莊重、美觀、大方,整個戲樓采用木結構為主的歇山,九脊飛檐,樓閣式建筑,龍飛斗拱,層層疊裝,陰陽浮雕,盤龍翔鳳,獅象競爭,玲瓏透剔,古樸端莊,精致文雅,構成線條明朗,棱角優(yōu)美,五彩繽紛的精美圖案,戲樓內雕梁畫棟,粉壁彩屏,以盤龍透雕為中心的井圖案,其造型設計,線條構描,別具風格,極盡精工,全樓都是彩釉琉璃瓦蓋頂,在陽光下金光閃耀。樓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馭鈞瓷寶瓶,栩栩如生,一派祥瑞之氣,由當?shù)卮蓸I(yè)行幫會供養(yǎng)一個“一把泥”梆子戲(現(xiàn)禹州市豫劇團前身),長年在“花戲樓”演出。
古代與伯靈翁廟緊鄰的關帝廟(現(xiàn)為一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邊與伯靈翁廟并排也有一座同樣的“花戲樓”,為東戲樓。北面與窯神廟緊挨,是一座鐘鼓樓和木牌樓,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設計為單間二柱單樓式,這樣的純木結構建筑能完整保存數(shù)百年,它對研究古代木結構建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神后老街俗稱“七里長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兩岸的五個古老村莊(二道街、高老莊、朱園溝、茶葉溝、老窯坡),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yè)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jīng)商,使五個村莊逐漸連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神后鎮(zhèn),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全長3.5公里,狀如一只巨大的蝎子。老街是隨著神后瓷業(yè)的發(fā)展形成的,特點是狹窄,街面店鋪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鋪就,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地勢而建,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老街兩邊還有許多胡同,都是交通便道,如“霍家胡同”、“雞蛋胡同”、“文家拐”等。老街到處滲透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也是神后經(jīng)濟自古繁榮的見證。
神后古寨是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墻,有的高達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墻,寨四周和寨墻上建有炮樓,主要作用是軍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災。每個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等,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寨門之上。東寨墻建于清光緒20年,墻體為青磚結構,墻基高2米左右,均為巨石砌成,墻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見方,繞東寨一周,長約6000米。寨門洞高約4米,上部由拱形青磚砌成,門洞長約8米,寨門上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炮孔,供瞭望和射擊使用。門上刻有“望嵩”二字,據(jù)說站在古寨墻的寨門上可以看到嵩山,故有“望嵩門”之說。每個寨內都有不少傳統(tǒng)建筑,如東寨內(行政街)有的伯靈翁廟、關帝廟、花戲樓等,西寨內有文廟、二郎堂、老君廟、白衣堂、貞節(jié)牌記等,還有沿街店鋪和富有時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設有保甲組織和武裝民團,以維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亂、匪患。在教育上,每個寨子都設有學校。因此,無論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建筑各方面看,每個寨子都象一座小城。
白家大院,座南向北,高門臺,走馬門樓,石雕門墩,木雕門額,五脊六獸,有影壁。磚圈垂拱二門,六階兩層上層,由右山墻可達后院,磚雕、木雕、石雕及房頭小飾物,特別是主房屋瓴均為磚雕牡丹,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溫家大院,座北向南,由一個主院和一個跨院組成,主院為一進五院落,大門左側客房屋雕梁畫棟,寬敞明亮,是主人會客的重要場所。主房又稱上房屋,為五間兩層清式建筑,高大氣派,整個院落結構嚴謹、錯落有致。院內有古井、側門、便道、過庭,是封建社會達官貴人進入神后的接待驛站。
霍家大院,座北向南,高門臺,走馬門樓,一進三宅院,進入大門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門,過屋、上房及廂房均為廊柱式磚木結構,屋門、窗欞木雕精美,天花板、木隔扇做工精細、彩繪鮮美。
辛家大院,位于西大街,座北向南,一進三院落,現(xiàn)保存有大門、過門、主房和廂房,主房為三間三層,鐵裹門,石窗,安全防火性能好。
鄧禹樓(基本原貌),原是東漢大將鄧禹屯兵神后時的住處,一進三的宅院。前院很小,有門樓一間,臨街三間,西廂房一間。二門為垂拱門。進二門后,西廂房是青磚灰瓦,石雕窗欞;東廂房是一座紅石炮摟,高三層,每層均有磚雕石窗;上房是高臺階,三層樓。保存完好,經(jīng)明代重修。
轉角樓(基本原貌,頂部坍塌),座東向西,是一個占地數(shù)畝的四合樓院。二層門樓,雙扇大門。進門后,依門欞作梯可登上二樓。從門樓向北、向東、再向南、再向西,不用下樓,可轉大院一周。大院之內,樓上樓下住著幾十戶人家,便于聯(lián)防,互為照應,可防匪、防盜。這是北方地區(qū)不常見宅院格局,很有歷史研究價值。
此外還有苗家祠堂、楊家大院、王家大院、苗家院、郗家院等多處古民居,都具有不同的建筑風格和特色。
Hash:2a1976506c6eb435f1144ae0298f0d775c4a00b3
聲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