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澄邁羅驛村游記

澄邁老城鎮(zhèn)的羅驛村已有上千年歷史,宋代時是海南西行的驛站,“羅驛”村名也由此得來。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羅驛村的童年見證了一位滿面風(fēng)塵、精神矍鑠的文化巨人登島離島的傳奇歷程——一段塵封在漫長歷史之中的惹人遐想的朦朧畫卷,后面再說。

參天古木掩映下的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坐北向南,三進(jìn)四合院布局。雖然幾經(jīng)修繕,但地上擺放的老物件還是透露了當(dāng)年的氣派。同其它的祠堂一樣,李氏宗祠也擔(dān)負(fù)著“教化后代,丕振文風(fēng)”神圣使命。1919年,原設(shè)于老城的澄江書院搬到李氏祠堂,1926年更改為澄邁第二高級小學(xué)。

清朝嘉慶壬申年(1812年),海南唯一的探花張岳崧應(yīng)友人李瑩亭之邀來訪羅驛村,在李氏宗祠里給當(dāng)?shù)貙W(xué)子講課授業(yè),并為該祠題寫“萬葉枝柯”匾額和對聯(lián):“祥自宋開,膺歲薦,登貢書,有創(chuàng)有垂于今為烈; 族從元茂,守邊陲,任民社,乃文乃武振古如茲?!?

科普一下:這種屋面僅有前后兩坡,左右兩側(cè)山墻與屋面相交,并將檁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墻內(nèi),左右兩端不挑出山墻之外的建筑叫硬山建筑。

紀(jì)念文英公之孫,元朝千戶李福庇的忠烈祠。對聯(lián)“忠心報國古人訓(xùn),烈德惠民今傳承?!敝v的是李福庇帶兵剿匪平亂,戰(zhàn)死沙場的故事。清乾隆年間(1757年),倘驛(今羅驛)村后人建“忠烈祠”奉祀。

景泰年間為舉人李金所立的步蟾坊

明永樂年間為舉人李惟銘所立的“文奎坊”,原物已毀壞,此為現(xiàn)代仿品。李惟銘是李金父親,兩人留下了一門父子皆中舉的佳話。

乾隆五年建立的“節(jié)孝坊”,表彰年僅22歲的蘇氏為夫守節(jié),孝敬公婆終老?!靶ⅰ本土T了,“節(jié)”則是令現(xiàn)代人不恥的對寡婦的不人道的摧殘。一個時代有一時代的局限,女性的解放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撐??燎蠊湃?,譏諷他們愚忠愚孝,進(jìn)而貶損他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biāo)的價值,這樣做是不厚道的。畢竟,僅就“堅守”而言,這樣的節(jié)操義氣就遠(yuǎn)比“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朝三暮四”更有價值。這個道理,大家可以參看顧炎武《夸毗》一文。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 這里是蘇大學(xué)士登臨海南島的第一站,也是離開海南的最后一站。

重量級人物總是最后登場,與蘇軾相比,前面提到的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因了這段機緣,羅驛在我眼中附著了瑰麗的色調(diào)。

古道,西風(fēng),瘦馬,蘇學(xué)士在天涯

920年前,也就是公元1097年6月11日,蘇軾東坡海安的海邊對前來送別的蘇轍笑道:“其所謂‘道不行,乘桴浮于?!咭 ?。說完,便與小兒子蘇過登舟渡海,來到了海南第一站澄邁。

雖為戴罪之身,但不妨礙群眾對他的愛戴:白蓮鵝,地瓜酒,滿堂歡笑雄豪語?!澳炒估贤痘?,無復(fù)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當(dāng)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瞑,此亦東坡之家風(fēng)也?!?當(dāng)?shù)毓偌潖埦皽?、黃宣義等的熱情接待讓準(zhǔn)備死在海南的蘇東坡心生些許暖意。

儋州的蘇東坡生活窮困,但保持苦中作樂的一貫做派: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fù)西。”

1100年6月13日,遇赦北歸的蘇軾在澄邁給不能前來送別的好友趙夢得留了一封信: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云??忠训焦鸶?。若果尒。庶幾得于??迪嘤?。不尒。則未知后會之期也。區(qū)區(qū)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忽忽留此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p>

6月20日東坡惜別海南,登舟北上,寫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罚?“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 苦雨終日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 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 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 茲游奇絕冠平生?!?/p>

莫羨春光好,詩酒趁年華

蘇軾的豁達(dá)不是無可無不可的鄉(xiāng)愿的茍且,他在新舊黨人之爭中兩面不討好??少F的是,生斯世也,踽踽獨行,但并不為難自己。

災(zāi)難給人帶來的不僅是健康財產(chǎn)損失,還有“why me?”的憤怒以及面對他人“why u?”的壓力。蘇軾用一句“人間何處不巉巖”來勉勵自己勸慰世人,躬身實踐了羅曼?羅蘭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rèn)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p>

“蘇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際,其次則器足以任重,識足以致遠(yuǎn),至于議論文章,乃其與世周旋至粗者也?!鼻赜^的這段話可以幫我們更深入真切地感受這個獨步古今的第一通人的魅力:寵辱不驚、履險如夷、臨危若素。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留有蘇軾雪泥鴻爪的羅驛成為游人憑吊感懷之地,蘇軾不幸羅驛幸。

Hash:235e269ae0d4b86fc4299f1a6a5d5bd86c6cdd07

聲明:此文由 走讀一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