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安國寺
解讀安國寺
一、安國寺概況
根據(jù)1936年民國【陜縣志】考:“安國寺,俗名琉璃寺,因殿宇以琉璃瓦構(gòu)成,故名;據(jù)現(xiàn)存碑敘:系創(chuàng)自隋時;唐、宋、元、明、清各有修葺,楹柱皆青石造成,作八面形,多刻名士題詠於其上,在五區(qū)昌河之北元上村附近。”根據(jù)安國寺青石柱載:安國寺“創(chuàng)自有隋”。
元上村,今陜州區(qū)西李村鄉(xiāng)元上村,距三門峽市約64公里?!霸背跻?;“上”為高,有改天換地重建家園之意。故名“元上”。元上村在西李村鄉(xiāng)東南的瑞云山之陽。面臨昌水,東、西、北三面山嶺綿亙,樹木蔥蘢,形成屏障,向南坦出一豐腴膏田,村人稱作頭道坪、二道坪、三道坪。全村面積10平方公里,居住190戶村民,張姓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還有琚、王、李、黃等姓,分6個村民組,世代農(nóng)耕,和睦相處,民風淳樸。
村西200米處便是聞名遐邇的古剎安國寺。安國寺北依瑞云山,南臨永昌河,古代是從雁翎關(guān)東經(jīng)宮前向洛陽的必經(jīng)之地。安國寺的名稱由來,傳說不一。一是“隋煬帝為鎮(zhèn)壓豫西一帶農(nóng)民起義、群雄并起而敕建”的,這一說法是可信的。二是相傳隋末瓦崗寨農(nóng)民起義首領李密叛唐,與大將王伯當?shù)葢?zhàn)死在熊耳山下,唐帝李淵令將李密與王伯當首級懸竿號令。夜晚秦王李世民夢見李密、王伯當向其索頭,忽然驚醒。早朝時,李世民、魏征、徐茂公等奏請唐王準許,將李密、王伯當身首合葬。秦王李世民與瓦崗寨舊部程咬金、秦瓊、羅成、尤俊達等親臨熊耳山下吊唁。令徐茂公等訪察圣地,撥銀擴建琉璃寺,并賜名“安國寺”,有“安國定邦”之意。安國寺西永昌河兩岸現(xiàn)有李密、王伯當、唐公主三座墓冢,三墓排列位置呈三角形,相距500米左右。寺院自唐以來,歷代均有修葺。所以頗受以后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寺院不僅建筑宏偉,而且裝飾講究,每座殿宇,凡墻壁為磚者必有磚雕,梁枋為木者必有木雕,院落藏石者必有石雕……
安國寺主體建筑群座北向南,依山門和火墻門樓為中軸線,由南向北逐級遞升,以火墻為界分為前后兩處院落。前院包括山門和前、中、后佛殿三座,經(jīng)房、禪房5處16間,鐘樓一座,東西蓮池2個,石碑4道,石碣2塊,殘碑、廢經(jīng)幢各1個,以及石臼、石磨、碾盤等。后院有佛殿一座。寺院附屬建筑有方丈住所(四合院)一處和尚住所六處。主體和附屬建筑共計64間,其中圍墻以內(nèi)總面積2728平方米。
前院山門為南面帶有檐廊的單檐硬山式建筑,面闊3間,門額有清嘉慶六年(1802年)書:“香云結(jié)彩”磚雕一方,朝南的兩側(cè)墻壁上有磚雕龍風壁畫。山門兩側(cè)各置一耳門,正門外有石蹲獅2個。前殿為面闊3間的單檐硬山式結(jié)構(gòu),殿后墻上有明代重修殿宇的殘?zhí)枕僖粔K,前殿西側(cè)有配殿3間,結(jié)構(gòu)同前殿。前殿東側(cè)有一座石砌基,青磚筑起的正方形鐘樓一座,樓頂四沿有磚雕仿木斗拱。鐘樓二層現(xiàn)已無存,有殘石柱一根。前殿與山門之間有清順治十年(1650年)和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石碑各1通,一為“重修安國寺記鐘樓碑記”,現(xiàn)風雨剝蝕,字跡難辨;一為“重修鐘鼓樓碑記”字跡清楚。
中殿為面闊3間,進深3間的歇山式建筑,四面帶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拱,龍風大脊,正吻和脊獸如生,六抹格扇門。殿后北墻外側(cè)東西各砌清順治年間(1644年)重修寺院的石碣1塊,中殿東、西兩側(cè)有條石砌成的蓮花池各一個。
后殿面闊3間,單檐硬山式結(jié)構(gòu),殿廊下山墻上各有磚雕1塊。中殿和后殿兩側(cè)的經(jīng)(禪)房亦是單檐硬山式結(jié)構(gòu)。東側(cè)經(jīng)房南山墻與東蓮池之間有一小門,方便出入。
中殿與后殿之間有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安國寺金妝神像碑記”和明萬歷五年(1571年)十月立的《曹洞正宗碑》殘碑各一通。其中最為珍貴的是說明安國寺乃曹洞宗正宗寺院。
“曹洞正宗碑”碑立于安國寺大殿(毘盧殿)之前,該碑青石質(zhì),通高2.14米,其中長方形座高0.35米,碑身高1.79米,寬0.74米,厚0.26米,碑額半圓形,全碑正、背兩面都刻有字。正面:邊飾線刻纏枝牡丹圖案,碑額上部正中陰刻“敕符”兩個大字,字大7厘米-6厘米,“敕符”是皇帝頒發(fā)的賜給六品官以下官員的憑證。以下為明洪武十五年皇帝賜發(fā)“敕符”內(nèi)容。其文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古帝王設官任職,分理庶務,已有成制,稽諸典禮,復有僧官之設,以掌方外之士,非徒為僧榮也。欲其率修善,道陰功王化耳。非真誠寡欲,澹泊自守者奚足任斯職哉!朕仿古制,授爾以官,給爾以符,爾其體朕至心廣佛功德,以己之善,化人為善,來朝考績,朕將合焉!欽哉!
洪武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
以鼓勵僧人以己之善、化人為善。
正面碑身部分刻“重修瑞云山安國寺碑記”其文為:嘗聞禪教之設,有自來矣!蓋禪者,佛道也。佛祖者,圣人也。圣人于人,無不欲其入于善。教分五派,法演三乘,其重不為口口,見其性而成正覺也。此其教人為善,夫宣有他意哉!我朝帝王尊崇佛道,敬信經(jīng)典,無上于修蓋寺院而已。至于設立僧官僧政之職,無非以已之善,化人為善者耳。人能率修善、道陰功、超凡,又圣是以圣人之徒而崇正黜邪者也。禪教口說不亦有功于斯世斯人者乎!故禪有毘盧佛者也。毘盧古佛,禪之佛祖者也。
建立于瑞云山下安國寺內(nèi),其陰功厚德,感發(fā)人心,不可勝主者也。本寺舊有佛殿,但其殿塑口口遠,規(guī)模雖存,體制將及傾壞,供奉焚香之間,恐不定以安神明而伸誠敬之心。乃欲更易其舊修理而口新之,又恐大事不能獨舉,遂與同寺人眾僧人洪振、洪妙等相議,曰:“佛殿持久日敝,若不重整更新而坐視因仍其舊,則下有愧于名列僧家之流,上有負于佛祖功德之厚也”。眾僧即日:“佛殿固所當修,然山門金剛,佛之護法神也,尤本寺名望所系之重,亦當與佛殿而共新之也”?!?a href='/shifang34/' target=_blank>十方施主各欲喜捨資財,共成盛事,其心與長老合而一者也其”后還有數(shù)百字,說明修繕經(jīng)過,及修繕后的壯麗輝煌。大明萬歷五年冬拾月七日。庠后學生員嚴連成名倫書志。當代住持洪朗,門徒普田,法孫廣計,廣有,廣田,退隱僧周文,周會,洪住,洪浣洪振,洪妙等。定林寺住持洪實,西林寺住持道口口。其后為參與修繕的本寺僧人洪字輩、普字輩、廣字輩、宗字輩和道字輩共約80余人的法號。
該碑背面(碑陰),額部正中,豎行刻“曹洞正宗”四字,字6厘米*5厘米,其下刻曹洞宗宗譜七十代法號的序列,其文為:
?;壑琴Y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崇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禎素。
德行永廷恒,妙體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鏗重祚。
秉正善喜祥,啟勤原濟度。
雪連大道師,引入歸玄路。
其下碑身部分刻著數(shù)百人的布施者姓名。
從“曹洞正宗”碑上至少可以知道以下六方面的歷史信息:
一是明洪武十五年,皇帝給安國寺下詔書,在此設僧官,賜“敕符”,鼓勵僧人“以已之善,化人為善”,說明當時安國寺規(guī)模之大,香火之盛,官方乃至皇帝之重視。
二是“曹洞正宗”碑,刻出曹洞宗宗譜七十代法號序列,說明該寺院并非一般寺院,表示出該寺院之“正宗”。假冒偽劣不僅近現(xiàn)代社會有,而且在古代宗派林立的佛教界也有,寺院住持之所以特意在刻有皇帝賜發(fā)的“敕符”大碑上刻出“曹洞正宗”大字和七十代宗譜法號序列,就是因為害怕有人打著該宗該寺院的旗號,不干善事,毀了本宗本寺院的名聲。
三是該碑刻立于明萬歷五年(1571年),立碑人是住持僧周朗,按其法“周、洪、普、廣、宗”,已是宗譜上的第十一代的法號,說明萬歷五年距編寫宗譜法號序列者,已過十代,說明曹洞宗在此并非“新來客”,而是經(jīng)官方乃至皇帝認可的,已落腳十代的“老住戶”。
四是從參與明萬歷五年重修安國寺的僧人法號看,有“周、洪、普、廣、宗、道”這六代師徒,其中的“周”字代,是主持僧和退隱僧,居當時的老字輩,“洪”、“普”兩代,是寺院內(nèi)的中層負責人。如工程監(jiān)司(施工和監(jiān)理人員),司庫、經(jīng)堂管理、門衛(wèi)負責人、還有外出僧等,可知當時寺內(nèi)的組織機構(gòu)和分工情況。廣、宗、道三代是當時最基層的和尚,有幾十人之多。所有僧人的法號都嚴格按照宗譜法號序列排列。
五是從碑后的布施人員和“贊助單位”中,看出附近寺院如空廂寺、定林寺、西明寺等寺院的住持僧法號和陜州僧官的法號,均屬安國寺所刻列的法號系列,說明當時陜州附近寺院的住持,有的可能是安國寺僧人出任外寺院的住持,并出任陜州的僧官,管理全陜州的僧政、僧務工作,有的雖然不是出自安國寺,但住持僧的法號按照安國寺曹洞宗宗譜排著輩份,說明當時陜州附近寺院,多是曹洞宗寺院。可見當時曹洞宗在陜州地區(qū)佛教中的主導地位。
按理說安國寺距空廂寺僅10公里,空廂寺是千古名剎,是禪宗初祖達摩的葬身之地,這兩個寺院原本都是北宗的正宗寺院,到此時都成了南宗的正宗寺院,南宗大發(fā)展了,成為禪宗的主流。北宗銷聲匿跡了,被南宗所代替。從而反映出南宗人的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意識和北宗人仍然堅持“禪定概括全部佛事”、“師傅之言、不敢變”、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一個宗派的大發(fā)展和一個宗派的銷聲匿跡,都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六是依據(jù)“曹洞正宗”碑所列的七十代法號序列,筆者查看了該寺院明弘治年和清代康、雍、乾三朝的重修碑,其上所刻列的僧人法號,均符合上述宗譜的法號,排列有序,法號不亂,可知最晚明清兩代,安國寺僧人法號,嚴格按宗譜排列?!安芏凑凇卑矅旅鋵?,當之無愧??瘫衅呤ㄌ柕牟芏醋谧谧V,這塊碑在國內(nèi)罕見,當屬國之瑰寶。曹洞宗在安國寺扎根明、清兩代,延續(xù)將近600年,在國內(nèi)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曹洞宗正宗”寺院。
火墻(由石碣得名)高約4米,自東而西將寺院界分為前后院。正中為門樓。單檐硬山。內(nèi)外沿及額頭雕二龍戲珠等圖案,火墻南面東側(cè)為磚雕“蟠龍”圖案,西側(cè)為“麒麟”圖案門楣兩側(cè)為“五瑞”圖,墻北面亦有磚雕圖案兩幅,均為大型“麒麟”圖?;饓ι锨队忻髀c四年(1571年)“重修瑞云山安國祥寺火墻記”和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安國寺火墻序”石碣各1塊,正殿在火墻北側(cè),面闊5間,單檐硬山式結(jié)構(gòu),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拱,龍鳳大脊,正紋和走獸等磚雕裝飾及廊檐下的透花木雕為“八仙人物”和“佛教故事”圖案等基本完整,門窗為雕花六抹格扇。廊下承檐的4根小八角通體磨光青石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時改換的,石柱高約3米,上雕刻楷書對聯(lián):
寶筏渡迷津原里犬河邊牛愿相逢去
金繩開覺路井中蛇藤上鼠應早脫來
昌水縈洄萬頃流光映梵宇,
瑞山繚繞四圍爽氣浮衹園。
兩聯(lián)均為教化心靈之佛理梵語。石柱側(cè)面刻有歷代名僧高士吟詠安國寺的詩和熏沐立石大吉之語,包括“安國八景”:半山朝雨、龜首夜燈、瑞嚴現(xiàn)佛、昌水鳴鐘、蓮池通碧、翠柏交蔭、古碑苔篆、蒼鷹秋落。不難想象當年安國寺的景色、情趣和盛況。石柱子上還有工匠留下的“山西稷山石工”的字樣,稷山就是晉南古絳州后稷故里。
石柱側(cè)面刻有安國寺八大景并配有詩文。
安國寺八大景詩文
(一)半山朝雨
天教山寺凈浮塵,雨灑朝巒似有神。
泥染蓮峰得益遠,??掌袠渖紕颉?/p>
川前霧鼓難開窗,去外鐘聲欲濕晨;
何必暮崖誇霽里,屏圍水墨曉尤新。
(二)龜首夜燈
日下龜峰夜色空,危岑影漏一燈紅。
可能照去燃山雨,總不吹來滅夜風。
白自迷津虛處現(xiàn),明從覺路暗邊迎;
法門傳授光依末,想見禪心了了中。
(三)瑞巖現(xiàn)佛
瞥眼層巖瑞氣迎,牟民寶相此特呈。
前身粟蓮金光認,幻影蓮應白座擎。
心境全空塵世界,手花巧沉眾迷情。
個中解脫知誰得,咒缽生涯細細評。
(四)昌水鳴鐘
一路禪機寂寂天,鐘從昌水起鏗然。
鳴來意若依依慣, 聽去聲疑抱佛圓。
窾坎催平千心浪,悵悵蕩出半灘煙。
人知到此聞清夜,定誤響從山寺傳。
(五)蓮池通碧
艷質(zhì)抽青蓋,占柏蘢蔥茂。
香隨風繞岸,凈愛水漩渦。
野鷺眠時穩(wěn),游鱗戲處多。
淤泥心不染,況是迎伽陀。
(六)翠柏交萌
芳池漾碧波,長年樾蔭成;
云容鋪冪羅,日色透空明。
欎欎森森意,亭亭矗矗情;
山依消夏處,憩想道心情。
(七)古碑苔篆
碑古苔紋秀,形模鳥篆同。
口箝那可讀,手剔轉(zhuǎn)成空。
停閣蕓香繞, 臨池草訣通;
時當微雨至, 波折染尤工。
(八)蒼鷹秋落
白馬翻蹄去,蒼鷹奮翅來:
秋風增歷疾,大野任徘徊。
狡兔窺一瞥,飛鵬伴幾回;
地靈人杰甚, 鳥亦不凡才。
唐代詩人錢起游玩安國寺曾在安國寺留下詩作:
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韓翃舍人
題安國寺用上人院
【唐】錢起
慧眼沙門真遠公, 經(jīng)行宴坐有儒風。
香緣不絕簪裾會, 禪想寧妨藻思通。
曙后爐煙生不滅, 晴來階色并歸空。
狂夫入室無余事, 唯與天花一笑同。
注: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至唐代經(jīng)過500多年與中國文化的撞擊與交流,終于確立其在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在唐朝時形成了“佛管出世,儒管治世”的格局,后來還出現(xiàn)了東晉高僧慧遠與道土陸靜修、詩人陶淵明在廬山上演的“廬山三笑的傳說。佛教從此以后就以出世間為其特色。但是就佛家本身而言,他是超越世間二元對立的,是世間與出世間二元的統(tǒng)一,所以《六祖壇經(jīng)》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p>
錢起(約722—約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省吳江縣)人,唐朝著名詩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載(751年)登進士,有《錢仲文集》留世。錢起曾任考功郎中,即吏部掌官員的考核、釋免、處分的職務,世稱錢考功。錢起、韓翃均為唐代宗(766-789年)大歷十才子之一。
起居,官職名,隋時掌修記言之史:郎中,官職名,帝王侍從官:舍人,官職名掌書寫店救韓卻在唐德建中年間,任駕部員外朗兼制誥。錢起、王錥、程浩、韓翃四人均為唐朝時期皇帝身邊的著名才子,一同游安國寺,并在用上人進行了學術(shù)交流。
此詩前兩句將用上人比作慧遠,表明了作者對用上人佛儒合一禪僧風格的推崇面作為佛法的“香緣想”與作為家的“裙”、“藻思”相互會通,則體現(xiàn)了本身世間。出世間圓融無礙的特色:而第五、六句則通過對寺院景色的描寫將“階色”等現(xiàn)象的先天變化“并歸空”,體現(xiàn)了禪本身是先天法與不生天法、世間法與出世法的統(tǒng)一;最后作者將自己比作狂夫(代表眾生煩惱)與當年靈山一會上佛陀拈花微笑等同,則徹底體現(xiàn)了禪宗“煩惱自行本清凈,眾生原來皆是佛”的思想。
安國寺的附屬建筑有方丈住所、和尚住所共有房屋7處33間,窯9孔,現(xiàn)已倒塌無法住人。此外,安國寺西側(cè)還有塔林一處,和尚塔三座。據(jù)說,明朝朱元璋曾秉燈夜游,今塔林已蕩然無存。1982年、1984年、2010年、2012年歷屆政府又先后撥款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
2013年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在福建省運回佛像30余尊,并及時在寺院殿堂中安放。
二、安國寺塔銘碑記
目前,安國寺內(nèi)銘碑很多。
(一)重修安國寺碑記
位于大殿后東側(cè),明洪武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立,高180厘米,寬74厘米,厚25.5厘米,中間斷裂,上部分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正文為重修寺院碑記,碑后為曹洞正宗和尚輩分:?;壑琴Y覺,了本圓可悟,周洪普廣宗,道慶崇玄祖,清凈真如海,湛寂淳禎素,德行永延恒,妙體常堅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鑑重祚,衷正善喜徉,啟勤愿濟度,雪蓮大道□,引入歸玄路。
(二)圓寂親忍師祖有公禪師塔銘
此碑在安國寺內(nèi),為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所立。
(三)重修鐘樓碑記
此碑在安國寺內(nèi),為清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所立。
(四)重修安國寺金妝神像碑記
此碑在安國寺大殿后西側(cè),高200厘米,寬89厘米,厚24厘米,乾隆元年(1736年)歲次丙辰林鐘月乙酉吉時立。
(五)安國寺山門內(nèi)東側(cè)《重修鐘鼓樓碑記》碑
碑高240厘米,寬79厘米,厚21厘米,共6行,每行57字。全文如下:
重修鐘鼓樓碑記
蓋聞摩騰入漢,指嶺以相形,明帝奉祠始繪圖而立像,宏開峻宇大闡玄風。魏晉以降,上而王都邦邑,下而鄉(xiāng)井間間,莫不精嚴梵宇,安妥西方大圣人之像。為口由象馭日輪運慈心而楦溺苦海,迦音鹿苑廣悲智以解縛迷途。自是感應道教非微發(fā)期會有不可思議者詎無自而然哉?矧茲安國禪寺者,去陜郡百四十里,背負熊峰晴霞流金紫之光,胸吞昌水碧波涌玉毫之瑞。實堪忍之凈土真舍,衛(wèi)之精藍也。內(nèi)有鐘閣所,歷代重修,殘碑無放,不知毀自何時,年深日久,雨剝風摧,梁傾柱壞,不勝有將壓之虞。于是同祿憂之,故發(fā)重修之愿,率領本寺僧眾,庀工鳩材,仔肩共事石為柱,撤故以新,未期年,復還舊觀。但見斗拱凌云,星檐拱地,連山翠柏晨鐘風送出林端,午夜月明雨花繽紛飄凈界。工既告線,志勒芳名。住持同祿請予為記,其實暫余緇林,散木獨事面墻。固不能文辭不獲,已姑從其請,而為之證。
臨濟正宗第二十□世中山寶泉寺性慈沐手撰并書
泰直大夫知陜州正堂加二級孟起正文。
康照59年歲次庚子菊月
安國寺四至:東至洪巖溝,南至昌河,西至夜游坡,北至官路
又地一段坐落:古店西南嶺椿扒,東至溝,南至路,西至溝壑,北至嶺頭。
后記
知道安國寺很早,但真正去看安國寺是在2002年左右,那時市交通局在陜縣西李村鄉(xiāng)上斷村駐村。當時為打通從上斷村到李村鄉(xiāng)政府的那條路,我先后在鄉(xiāng)里和村里往返過幾十次,其中四次到安國寺參觀,出于好奇,又對上斷村的龍脖水庫和李密墓進行過多次探訪。駐村結(jié)束后,我和朋友三次到安國寺拍照,2006年還寫過一些文章。2021年麥收后,我又陪同攝影家鞏衛(wèi)東夫婦到安國寺采訪。
去年寫完空廂寺文章后,我們就開始搜集安國寺的有關(guān)資料。先后閱讀完段孝廷先生主編的《禪宗文化》、許勝高先生主編的《名人文化》、李久昌等著的《陜州文化》、劉書芳先生著的《崤函古道與文化傳播》等書籍。2022年新年又閱讀了張項學先生撰寫的《黃河故事之十七:安國寺》一文。
安國寺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它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每次參觀完總有一種震撼,同時也有幾分惋惜……
安國寺是三門峽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完整、建筑分布合理”的古寺院。198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國務院確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村是革命老區(qū),有紅色基因。有熊耳山、空廂寺、安國寺,是佛教圣地,有旅游資源。水資源豐富,有龍脖水庫,適宜發(fā)展高效農(nóng)業(yè)。西李村的煙葉、紅薯、粉條有名,頗受人們喜愛。實業(yè)家王地夫先生研究發(fā)現(xiàn),生長在西李村的辣椒有一種天然的膠質(zhì),深受南方人青睞……在鄉(xiāng)村振興的今天,所有這些都是發(fā)展旅游和產(chǎn)業(yè)的文化支撐及載體。
(文:牛占亞 尚柏仁 朱家昊 圖:鞏衛(wèi)東 編輯:侯林峰)
資料來源:
1、1936年【陜縣志】
3、《李村鄉(xiāng)志》
4、《五燈會元》曹洞宗淵源[南宋]普濟
Hash:93898cd975141ab1243a187c6ee8dbeffe02c1d7
聲明:此文由 天鵝湖視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