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漸行漸遠的老宅

央廣網(wǎng)洛陽2月15日消息(記者王豐 關(guān)鍵 任磊萍 辛如記)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傳統(tǒng)村落是承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根”和“魂”,蘊涵著豐富而深邃的歷史文化。它們是中華民族不可丟失、失不再來的珍貴遺產(chǎn),是傳承民族基因、凝聚民族力量的“最后的家園”。但是,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生活方式強烈沖擊下,我們的傳統(tǒng)村落正在急速消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這一季聚焦古村落。我們將觸摸散落在古村落中的書院、宗祠、民居、戲臺、碼頭,喚醒失落在寂寥古村中的文化基因。

朗朗書聲每天從溫溝村的學(xué)堂里傳出,不知不覺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也催老了村里的百年老宅“溫家大院”。

溫溝村

溫溝村,位于洛陽正南方40多公里,地處嵩山余脈的丘陵溝壑之中?!皽丶掖笤骸笔冀ㄓ诿髂┣宄酰妥湓跍販洗宓?a href='/xinan41/' target=_blank>西南。

劉百靈介紹,“我在90年代搞近現(xiàn)代文物普查的時候,就是我們先發(fā)現(xiàn)的。我記憶中它是三座院子,它那個石雕非常漂亮,我們一看這個建筑就非常漂亮?!?/p>

洛陽歷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百靈講起17年前發(fā)現(xiàn)“溫家大院”的情景,至今仍然驚喜不已。正是和劉百靈的這一面之緣,“溫家大院”后來成為了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溫溝村村口的古寨門

如今已經(jīng)退休的劉百靈又一次回到溫溝村,想看看這深山中的大院,是否還保存著當年的模樣。

一眼認出劉百靈的是溫氏家族第十八代后裔溫強國,這些年,他一直在為保護自家古宅而奔波。

推開溫家大院厚重的木門,一切都是17年前的模樣,雕欄玉砌、石刻壁畫依然存在,這讓劉百靈心里的牽掛踏實了許多。

溫強國說,這青石的壁畫都有說處,四季分明,春牡丹、夏荷花、秋冬梅;上邊的是福祿壽。這都是古代人的一種向往。

溫溝村

相傳乾隆年間,溫家十世先祖溫六爻做油品生意,一度人丁興旺、富可敵國?!皽丶掖笤骸苯ㄖ闹行摹⒑笤荷戏看髲d兩側(cè),至今還嵌有一幅石刻對聯(lián),字跡雖已斑駁,卻也依稀可見:“半耕半讀恒佩先人懿德,克勤克儉恪遵古圣良規(guī)”。

“半耕半讀,就是說最早你是從事農(nóng)業(yè)的,但是你的子弟一定要讀書,要學(xué)習(xí),有文化才行?!眲凫`說。

祖先的教誨并沒有給溫家?guī)砀毁F綿延,到了清朝末年,溫氏一族家境逐漸落敗,溫家大院昔日的繁華也一去不返了。

溫強國介紹,如果在這斜看,還能看見臺階的痕跡還有??催@兒,欄桿都拆了。當年就在這個地方有個二層小樓。

如今,溫強國已經(jīng)在縣城買了房子,而故鄉(xiāng)的祖屋一直是他難以割舍的牽掛。

溫強國說,“因為啥,年輕人,特別我媳婦結(jié)了婚以后,說啥不想住這老房子。你這房子住著不中,太不實用,冷,老陰森!”

由于沒人居住照管,祖宅的墻壁有的坍塌,雕刻也在慢慢變得模糊。這讓劉百靈深感惋惜。

溫溝村里破敗的古民居

劉百靈表示,這些都是后來加上的,補的,它不是原來的,他不應(yīng)該有這樣的東西?,F(xiàn)在從語言、工藝上,完全趕不上過去。曾經(jīng)很多年前,他就提出來,將來農(nóng)村這邊可不能,千城一面,萬村同貌。

溫強國也曾想修復(fù)古宅,但靠在外打零工的收入,顯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溫強國說,自己有這想法,他想有錢給它好好這整一下,光宗耀祖,可以體現(xiàn)祖上當年的輝煌。自家人肯定沒有這能力,像這個不投資個三五百萬能成?

洛陽曾經(jīng)是九朝古都,在它的周邊,散落著無數(shù)像“溫家大院”這樣的明清古民居。它們的命運會如何呢?

上戈村

上世紀90年代初,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讓山西喬家大院名聲鵲起。在距溫溝村幾十公里外的洛寧縣上戈村,也有一座“喬家大院”,相傳是喬氏家族遷到洛陽經(jīng)商留下的古宅。

32歲的喬麗是喬氏后人,如今在上戈村小學(xué)做代課教師。她周末會回城里的新家,平時就居住在自己的祖屋里。

與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相似,洛寧“喬家大院”也有一條長長的甬道,聯(lián)通各處宅院。六座四合院內(nèi),門窗、房檐、階石,無不造型精巧,匠心獨具。可這些在喬麗眼里都是回憶和故事的木雕石刻,卻成了一些人牟利的目標。

“經(jīng)常不注意,這個門都被偷走了。就是那個門被盜了,我就哭了好幾次。你不知道,我好心疼,從小我就在這里長大的……”喬麗說。

上戈村喬家大院

雖然還是寒冬臘月,距離上戈村150公里的孟津縣衛(wèi)坡村,卻是一派繁忙。幾百棟仿古民宿的仿建工程正在抓緊施工。

穿過工地,主街南側(cè)一處院落是衛(wèi)紅恩老人的祖宅。

記者:那個宅子是您家,是嗎?

衛(wèi)紅恩:我家。

記者:您是第幾代?

衛(wèi)紅恩:第十三代。

上戈村喬家大院

老屋所在的“魏家坡民居”已經(jīng)作為旅游景點進行了保護性開發(fā)。衛(wèi)紅恩老人既是祖屋的傳承人,也是景點的講解員。雖然建起了新房子,老人還是有些懷舊。

“我這里還有些古東西,寶貝!這都是我收集的。有些,現(xiàn)在他們不懂,不要了。我懂,我把它收回來。”衛(wèi)紅恩說。

“溫家大院”、“喬家大院”、“魏家坡民居”,這些散布在全國各地古村落中的古民居不計其數(shù)。這些石刻木雕,記錄了多少家族的陳年往事,留下了多少人的童年記憶!

衛(wèi)紅恩說,那時候,小字輩經(jīng)常打架,他奶有時候會拿著掃帚打他們。

喬麗說,剛住的時候院子里可多人,都是在這個院子里玩,真是可開心、可高興。到后來,人慢慢少了,都搬出去了。

溫強國說,那時候站到東邊的嶺上,看著下邊全部是瓦房,連綿不斷,看著真漂亮,現(xiàn)在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都消失了。

春節(jié)剛過,衛(wèi)紅恩老人在自家的老宅里給游人講述著家族的歷史和童年的故事。

衛(wèi)紅恩說,我們老祖先在清朝是三品的文官,回到家用自己的錢建了這片故居。

此時,喬麗正在自己出生的老宅里生火做飯,守候著心里的眷戀。

溫強國還在縣城尋找新的工作,他希望能賺到更多錢,去修復(fù)老宅里那些溫暖的記憶。

Hash:9e5092c20c4795f342698b1983b24f0f9a3526e4

聲明:此文由 中國之聲_plth1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