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再現,“點亮”臺灣首座中式燈塔

臺海網7月1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臺灣澎湖西南面有一座西式燈塔,是較為古老的燈塔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里還曾有過一座中式燈塔——澎湖西嶼燈塔,這是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燈塔,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落成,清道光三年(1823年),福建同安人、時任澎湖水師協鎮(zhèn)的陳化成等人籌資重修。這座燈塔的原貌是什么樣?何以默默無聞,連許多當地人都不了解?240年后的今天,是誰揭開這座燈塔的神秘面紗?它與兩岸有著怎樣密不可分的聯系?

碑記上的閩將

現在澎湖漁翁島的燈塔是在西嶼燈塔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的。它附近立著一塊古碑,其上《西嶼塔燈碑記》里寫道:協鎮(zhèn)現署水師提憲陳元戎等籌款即就原基重修。

“陳元戎”是誰?據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顧問景祥祜等人考證,碑文中所寫的“陳元戎”是陳化成,稱“元戎”為諱飾,以示尊敬。陳化成出身于同安一個貧苦家庭,從小智勇過人,稍長投身軍界。澎湖任職后,陳化成調任福建水師提督,后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保衛(wèi)吳淞口時英勇殉國。

史料記載,經陳化成等人重修的西嶼燈塔于夜間燃火照明,方便航船往來,事故大為減少。為此,東南沿海一帶的老百姓都非常感念陳化成。

西嶼燈塔始建于1778年。彼時,臺灣知府蔣元樞奉命鎮(zhèn)守臺灣,經常聽到來往澎湖與臺灣的漁民、商人感嘆航行險惡,無可作為航行者的指引,于是開始興建西嶼燈塔?!白詮B而東者,則左西嶼而轉以抵臺;自臺而西者,則右西嶼而轉以抵廈?!睆摹杜_灣文獻史料叢刊(第1輯)》的《澎湖廳志》中可以得知,100多年前,廈門至臺灣途經澎湖西域島的航道已經形成。澎湖海域暗礁險巖密布,史稱“黑水溝”。特別是西嶼燈塔附近海域,由于海溝引起急流和涌浪,海象異常兇險。1779年夏,西嶼燈塔建成,成為附近海域航行船只的重要安全坐標。

1823年春,因為西嶼燈塔前的天后宮房舍倒塌,玻璃損毀,塔燈時有時無,無法發(fā)揮原有效果,帶來諸多不便,來往的漁民、商人叫苦不迭。時任澎湖通判的蔣鏞與協鎮(zhèn)陳化成商議,決定一起籌款重修。景祥祜告訴記者,由于澎湖當地不產花崗巖,修建燈塔所用的花崗巖都是從與澎湖一海之隔,也就是陳化成的老家福建用船運過來,部分石材至今依然用在新修燈塔的房舍中。

這座重修后的西嶼燈塔一直使用到1875年。隨著時代更迭,利用油鍋燃燈所產生的光力明顯不足,為滿足航海需要,它被改建為照明效果更好的西式燈塔,命名為“漁翁島燈塔”。從此,古老的西嶼燈塔走入歷史。

3D還原古老燈塔

“中國有燈塔嗎?”兩年前,第一次接觸到燈塔項目,還在香港城市大學攻讀建筑學專業(yè)的梁嘉豪心中不免疑惑。從小到大,看到的燈塔都是圓柱狀西洋

燈塔,中國式燈塔長啥樣呢?他告訴記者,參與西嶼燈塔的研究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大學四年,東方西方各式建筑他都大致學過一遍,也天天想著設計出新穎的建筑形態(tài)。直到有一天了解到,原來中國也有自己的燈塔,他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要設計新建筑,舊的全懂了嗎?未了解舊的,如何造新的呢?”于是,梁嘉豪加入到燈塔研究團隊中,用電腦軟件、二維圖紙、3D模型再現西嶼燈塔。

在搜集文獻資料的過程中,研究小組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圖書館發(fā)現了一張拍攝于1875年的珍貴照片。這是在西式漁翁島燈塔興建前拍攝的中式西嶼燈塔舊照。從照片可以看出,西嶼燈塔的塔身是一座八角形的佛塔,前面還有一座媽祖廟。由此也佐證了早期西

方測繪海圖中關于此舊燈塔的燈高數值記錄、神將文物等相關歷史資料。據碑碣《澎湖西嶼浮圖記》描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屠七級,級凡七尺,其頂設長明之燈……

以老照片做參考,梁嘉豪和同伴們先勾勒出粗略輪廓,再根據文獻提供的數據構建出固定比例的模型。為了真實還原燈塔,他們還大量采用了電腦軟件做輔助計算。

確定燈塔尺寸后,燈塔朝向是下一個研究目標。由于在老照片上的廟宇前墻出現兩處明顯的陰影,研究團隊利用3D建模軟件,經過多次比對,最終確定了西嶼燈塔是朝向南方。

2017年,研究團隊到澎湖進行田野調查,發(fā)現燈塔附近的二坎村陳家古厝的建筑結構、瓦頂顏色和墻身質地與1875

年舊照片上的西嶼燈塔前方廟宇極為相似,由此初步判斷西嶼燈塔前方廟宇的墻身嵌有碎貝殼,屋頂為橙紅色的仰合瓦。

在大量搜集文獻資料,進行科學計算、比對,以及實地調研后,研究小組用3D打印技術做出了一個1∶65的西嶼燈塔模型,使得這座中國最古老的中式燈塔得以風華再現。

燈塔的東方智慧

畢業(yè)于香港城市大學會計系的王瑋樂祖籍泉州,自幼跟著祖父學習書法。這次他專門用毛筆手抄了《澎湖廳志》的相關章節(jié)作為禮物,送給澎湖縣政府。他告訴記者,抄寫的過程也是在用心了解每一個字背后的含義,這對于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大有裨益。

在西嶼燈塔項目中,王瑋樂選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西嶼燈塔的管理模式。沒想到這一鉆進去,竟然發(fā)現了個“寶庫”。王瑋樂說,原來這個最早的中國燈塔采用的是當時公共事業(yè)中非常罕見的官督民辦的模式,并且非常巧妙地將之與天后宮、屋舍蓋在一起。從史料中得知,為了維持燈塔的正常營運,募集燃料成本、燈塔管理員的生活費用等,當時的資金主要有兩項,一是屋舍容納往來旅客寄宿的房租,二是來自征收燈塔附近港口船舶的燈塔使用費。

史料記載,為了保證西嶼燈塔的長期穩(wěn)定運營,1823年,蔣鏞和陳化成在重修燈塔的同時還成立由10人組成的董事會,通過每位董事會成員的捐款,建立了總額為440“番銀”的捐贈基金。該基金購買了澎湖馬公附近的農業(yè)商業(yè)用地,目的是通過農業(yè)生產和租賃增加燈塔收入。剩余資金則由董事會投資以賺取利息收入。當時的財務審計也十分嚴謹,土地租賃等產生的盈余均有檔可查,“印簿二本輪管備本”,一份留在官府,一份留在董事會,以避免滋生弊端。

王瑋樂還發(fā)現,西嶼燈塔的管理運營甚至還出現了早期的期貨概念,例如為了控制點燈用的花生油成本,一年一買,然后分12個月取用。

“原來一直以為燈塔和市場經濟都是舶來品,沒想到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才智早已包含在這座古老的燈塔中?!蓖醅|樂告訴記者,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燈塔,西嶼燈塔歷經風雨守護著這片海域,團隊研究的過程也是在幫助當地找回失去的記憶。今年5月,香港城市大學在香港海事博物館做了一期燈塔研究成果展,一下涌入2000多名觀眾,讓團隊成員頗為驚喜。他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重新“點亮”中國傳統(tǒng)燈塔,傳遞東方智慧。

Hash:61fae0278c0b08b8824a84110608f81a63090137

聲明:此文由 微觀兩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