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地名辨異

作者簡歷

陳晉,原供職于甘肅隴西師范,語文高級講師,副校長,調(diào)研員,1996年退休。長期從事地方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重要成果有:《讀易觀象惺惺錄》(合作)《王海帆文集》《襄武人物志》(合作)《鞏昌府志校注》(合作)《隴西方言研究》(合作)等。《隴西金石文存》(合作)和《隴西方言詞語匯釋》(待定)有望近期內(nèi)出版。

隴西地名辨異

靛 坪

西城關(guān)西北二千米左右西鋁廠后邊渭河南岸有個村子,民間和官方都寫作“靛坪”,現(xiàn)出產(chǎn)一種白酒叫“靛坪大曲”?!暗迤骸?a href='/mingqing/' target=_blank>明清時期寫作“墊坪”。明·萬歷、崇禎年間的《董大兵墓志銘》和《董大儒墓志銘》中都有“葬于墊坪祖塋”的記載,銘文中說:“墊坪之坪,水遠山迎?!笨芍说氐孛瓰椤皦|坪”。

“靛”和“墊”通語中都和“電”同音,隴西方言中送氣音較多,“靛” 和“墊”都和“欠”同音。因此當今用“靛”替代了“墊”。

此地原先為什么叫“墊坪”呢?“墊”本有“地勢低洼”的意思?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隰,濕,墊也?!?a href='/beiwei/' target=_blank>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江左假息,偏居一隅,地多濕墊?!彪]西“墊坪”在渭河南岸,地勢低平潮濕,故叫“墊坪”。

當今用“靛”替代“墊”,把此地地名寫作“靛坪”,就不可理解了?!暗濉笔且环N在植物中提取的藍色染料,叫“靛青”,又叫“藍靛”。此地不生產(chǎn)染料藍靛,因此叫“靛坪”是不恰當?shù)?。同理,菜子?zhèn)有個村子叫“羊靛”,當然應該是“羊墊”了。

地名的正名應是地名普查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靛坪”應當按傳統(tǒng)恢復為“墊坪”。

靛坪大曲酒

鄂窯溝

鵝鴨溝學校雪景

鵝鴨溝雪景

洗馬溝

隴西縣永吉鄉(xiāng)有一條溝,《隴西地名資料匯編》標注為“洗馬溝”,2017年地名普查上報材料中也標注的是“洗馬溝”?!跋瘩R溝”實屬“枲麻溝”之因“音近而誤”的錯解?!皷牎笔莻€生僻字,和“洗”同音?!皷牎焙汀奥椤蓖x,“枲麻”隴西現(xiàn)在叫“大麻”,明清以來書面語中一直寫作“枲麻”。 “枲”是個古老的字。《說文》:“枲,麻也?!敝祢E聲《通訓定聲》:“麻無實者,夏至開花,榮而不實,亦曰夏麻。(引申)為凡麻之大名?!薄皷犅椤痹?jīng)是隴西的特產(chǎn)?!鹅柌尽罚滴醢妫弘]西物產(chǎn)中有“胡麻、麻子二種,無子者曰‘枲’?!蔽倚〉臅r候,隴西人把大麻中的雄株叫“公麻”,雌株叫“母麻”。除少量雌株留作繁殖種子以外,其余不論雌雄,到收割時通統(tǒng)砍倒?jié)a制,用以剝麻。這就是“枲”既指大麻的雄株,又泛指大麻的原因。

《隴西地名資料匯編》中說:“洗馬溝、波龍溝為境內(nèi)兩條主要河流,……水質(zhì)較好,有灌溉之利……經(jīng)濟作物種植胡麻、大麻、甜菜、黨參。”可見這條溝內(nèi)盛產(chǎn)大麻(即“枲麻”)。從此地的地貌、水質(zhì)、物產(chǎn)等特征來看,其地名當以“枲麻溝”為正。據(jù)乾隆版《隴西志》載,“枲麻峪,在東四十里,峪多種麻枲”,枲麻峪中有一河溝,叫“枲麻溝河”。由此可見,此地叫“枲麻溝”,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雖然,“枲”字生僻了一點,但我們應當正視現(xiàn)實,承繼歷史,讓地方和地名能名實相符,盡量避免名不副實的狀況。

洗馬溝雪景

窎 鳥

隴西縣城西十里鋪渭河南岸有個村子,因其地在河邊狹長地帶,過去一直叫“窎峧里”??墒乾F(xiàn)在村子邊上豎立的地名標牌上寫的是“窎鳥”。2017年進行地名普查時,上報材料中還編造了一個“此地因為曾飛來過一只很窎的鳥(意指鳳凰),所以叫窎鳥”的離奇故事。查《隴西縣地名資料匯編》,標準地名錄和地圖上卻標的是“窎窅”。這樣,就有很多人對這個地名提出了質(zhì)疑。

“窎”本來是個生僻字?!胺枴焙汀暗酢蓖簦小斑h”和“長”的意思,隴西方言中有“窎遠”“窎長”“窎桌”“窎地”“窎莊”“窎襠褲”“窎葉子”等常用詞。此地地形狹長,用“窎”字命名,極其恰當。渭河鄉(xiāng)還也個村子叫“窎坪屲”,福星鎮(zhèn)有村子叫“窎溝”“窎堡子”,文峰鎮(zhèn)有個村子叫“窎地下”。

“窅”,通語中和“咬”同音,有“深邃”的意思,“窎窅”與此地特征不合。至于“窎鳥”就更是荒誕了。

“峧”,和“交”同音。是個地名用字。山西有“劉家峧”,河北有“西峧”,浙江有“峧頭”……

如此看來,這個村子的地名還是應以當初“窎峧里”的“窎峧”命名為是??墒菫槭裁磿霈F(xiàn)“窎鳥”“窎窅”“窎峧”的差異呢?這就要歸溯到方音問題了。在隴西全縣方言中,過去“峧”“鳥”“窅”都和“交”屬于近音或同音,因此出現(xiàn)了“音近而誤”的問題。這里要說到的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隴西城關(guān)一帶有些自作時髦的人,他們認為“窎峧”是“窎鳥”(由形類推) ,嫌鄉(xiāng)下人把“鳥”說成“絞”太土,而故意把舌頭尖挑起來,把“鳥”說成“了不得”的“了”。這就是“窎鳥”的由來。后來在地名普查中又隨意采用了“窎窅”(隴西方言中“窅”“峧”同音),就更難理解了。

現(xiàn)在很多人關(guān)心這個地名問題。筆者建議民政部門能盡快研究,讓名正言順的“窎峧”這一地名恢復其原狀。

渭河從吊鳥處流過

菜 子

隴西縣城西南部有一條季節(jié)性河溝叫“菜子河”,河溝中有個村鎮(zhèn)叫“菜子鎮(zhèn)”,是一個著名的鎮(zhèn)子,上世紀40 年代行政機構(gòu)就設有“菜子鎮(zhèn)”,早在清·光緒年間就設有集市,叫“菜子河鋪”。清·光緒《隴西縣志草》載:“菜子河鋪有市廛聚貨,貿(mào)易遐邇,居民利之。”由此足見“菜子”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且影響較大的地方。但是“菜子”為什么叫“菜子”?前些日子有一位家住菜子剛退休的老師來訪,說起“菜子”的地名問題時,他說這在他心里一直是個謎。當時我談到隴西方言中“菜”和“寨”“砦”是同音字,聲母都屬于送氣舌尖音,這幾個字隴西都讀成“菜”,“菜子”可能是“村寨”的“寨”的方音。那位老師表現(xiàn)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態(tài)說:“對對個,你一下把我心里的一個長久的謎解開了!”

“砦”是“寨”的異體字。隴西的首陽鎮(zhèn),宋代就叫“熟羊砦”?!罢焙汀皞蓖簦且粋€地名用字,多指聚居的村莊,也指散居的村落。上世紀農(nóng)業(yè)學大寨,隴西鄉(xiāng)下人都說“學大菜”。隴西以“寨”為名的村鎮(zhèn)很多,大部分盡管方言中讀“菜”,但在書面上一直寫作“寨”。如“柯寨鄉(xiāng)”的“魚家柯寨”“白家寨子”,碧巖鄉(xiāng)的“寨子里”“寨子溝”,云田鎮(zhèn)的“寨子川”,渭陽鄉(xiāng)的“陽坡寨子”……這些地名中的“寨”隴西方言都讀作“菜”。但讀寫一致叫“菜子”的地名也有如文峰鎮(zhèn)的“菜子莊”。

如此看來,“菜子鎮(zhèn)”“菜子河”的“菜”,必然是“寨”在隴西方言中由于音同而產(chǎn)生的別寫了。但是“菜子”這一地名已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久已約定俗成,且已經(jīng)過幾個朝代官方的批準和群眾的認可,現(xiàn)在就只能默認了,而且是誰也難以做什么更改,同時也沒有更改的需要了。面對現(xiàn)實,尊重歷史,是我們正確對待地名用字的重要原則。當然,我們弄清這個地名的來龍去脈極其源流,也不是多此一舉,至少是解開了這個地名存在于人們心中的一個謎。

菜子?頭山風

越 圣

隴西縣城關(guān)鎮(zhèn)南部昌谷溝內(nèi)有一座藥鋪山,山下有郭家鋪等自然村,上世紀1949年在此處設“越圣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后,此地屬菜子公社“越勝管理區(qū)”,1961年屬昌谷公社“越勝大隊”。其后在鄉(xiāng)社調(diào)整中又屬于隴西縣城關(guān)鎮(zhèn)“越勝村”??傊霸絼佟币幻延?0年的歷史,且已頻現(xiàn)于官方文書,有關(guān)地名資料和地圖中也標示“越勝”之名,似乎已根深蒂固了。但是從隴西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傳說以及群眾的意愿來看,“越勝”不符合此地特征,據(jù)地方實情來看,此地地名應當是“藥圣”。

隴西有一個民間故事,說藥王孫思邈曾來到此地行醫(yī)采藥,帶來了許多名貴藥籽,撒播于此地山上山下,所產(chǎn)的藥材成為隴西人民的寶貴資源。同時藥王還治愈了群眾的疑難雜癥,留下了好多就地采藥治病的活命仙方。當?shù)厝嗣駷榱思o念藥王孫思邈,便把此地的大山叫“藥鋪山”,在山下修建藥王廟,讓藥王孫思邈享祀千秋。在當?shù)厝罕娦哪恐校八幫酢币簿褪恰八幨ァ?,便把郭家鋪附近的村片叫“藥圣”,這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

時下很多人對“越勝”之名,不感興趣,認為應該恢復為能體現(xiàn)“藥都隴西”特色和反映文化傳承的“藥圣”之名。以前由于群眾文化水平太低,常將“藥圣”二字隨意用同音字代替,以達到“叫響”之目的的情況肯定是有的。在隴西方言中“藥圣”和“越勝”同音。1949年在此地設鄉(xiāng)級行政機構(gòu)時便定名為帶有“革命色彩”的“越勝鄉(xiāng)”,同時具有了官方認定批準的權(quán)威性。盡管如此,隴西人甚至來此采訪、旅游的人要求恢復“藥圣”之名的呼聲愈來愈高。且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尚未結(jié)束,建議順勢而為,堅決果斷地將“藥圣”這一地名恢復原狀。

越勝人家(繪畫)

官桌溝(官卓溝)

隴西縣渭陽鄉(xiāng)東北靠近云田鄉(xiāng)有一條山溝,溝內(nèi)有一個自然村,溝名和村名一致,《隴西縣地名資料匯編》的地名錄中記載的是“官桌溝”,而地圖中標示的是“官卓溝”,顯然進行地名普查時對這個地名沒有搞清楚。當?shù)厝罕妼@個地名的叫法也不一致,有“官桌溝”“官磚溝”“官莊溝”等叫法??驾^起來,應當以“官莊溝”為是。

這首先需要從“官”字談起?!肮佟焙汀肮钡囊馑枷嗤?,是“私”的反義?!蹲謪R》:“官,公也。”《漢書》:“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史記》司馬貞索隱:“官,猶公也,謂不私也?!惫脠龅亟小肮賵觥?,公用道路叫“官道”,公用水渠叫“官渠”(文峰鎮(zhèn)有一條水渠,地名資料中標注著“關(guān)渠”,誤,實應為“官渠”),公用莊園叫“官莊”。渭陽鄉(xiāng)的官莊溝,舊時有一座較大的莊窠,是很多人家共同居住的莊窠,因此叫“官莊”,“官莊”所在的溝因此得名“官莊溝”,官莊因在溝內(nèi),也叫“官莊溝”。渭源縣的會川鎮(zhèn)有一個大堡子,居住著好多人家,因此此地過去叫“官堡”。我小的時候只知道渭源縣有個大鎮(zhèn)子叫“官堡”,不知道有“會川”?!肮偾f”“官堡”同理。

地名是地方某種特征的反映,表述著地方文化氣質(zhì)。毫無疑問,“官莊溝”這一地名應當予以更正。

官莊溝之夏

官莊溝之冬

春家巷 春家掌

隴西城關(guān)東街和光明巷之間有一條巷道原來叫“種家巷”,隴西縣福星鎮(zhèn)有個村叫“種和”,種和村駐地叫“種家掌”,西十里鋪有個村子叫“種家墳”,據(jù)乾隆版《隴西志》載,城南隅有個“種家池”。這個“種”字,通語中和“蟲”同音,隴西方言中和“沖”同音?!胺N”原本是一個姓氏字?!队衿罚骸胺N,人姓?!薄锻ㄖ尽罚骸胺N氏,本仲氏,或言仲山甫之后,因避難改為仲。宋種放,自處士召拜司諫,望出河南?!彼未?a href='/mingren/' target=_blank>名人中還有種師道。明·成化年間種霄、種勛都督父子隸鞏昌(隴西),其子孫定居繁衍于隴西,隴西便有了種家人,也有了以“種家”命名的巷道和村莊。這樣看來,“種家巷”“種家掌”這些地名是沒有異議的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進行地名普查后于1987年出版的《隴西縣地名資料匯編》中的“標準地名錄”和地圖中明載著“種家巷”和“種家掌”。

但是從現(xiàn)狀來看,種家巷的門牌上是“春家巷”(此門牌大約是上世紀80年代制作),一些文書上、標牌上寫的是“春家巷”“春家掌”,連當?shù)鼐?a href='/minhe/' target=_blank>民和姓種的人,都不承認這個“種”字,而只接受“春”字。2017年進行地名普查時,基層上報的材料中寫的仍然是“春家巷”“春家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變化呢?

這要從漢字簡化說起。本來“種”和“種”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字,但在漢字簡化時用“種”替代了“種”,“種”成了“種”的簡化字。這樣,“種”就有了兩個義項,除作姓氏字以外,還有了“種植”的義項。其結(jié)果是“種”作“種植”用的頻率很高,而作姓氏用的頻率很低。這就出現(xiàn)了喧賓奪主的情況,見了“種”字,人們就知道是“種地”的“種”,而忘記了“種家人”的“種”了。由于隴西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以為“種”和“春”是同音字,便用“春”代替了“種”。這在一般人還說得過去,但姓“種”的人發(fā)生這樣的錯誤,就不好說了。

這里還要說到“種和”的問題。自從公社化以后,出現(xiàn)了“種和公社”,社址就在“種家掌”?!峨]西地名資料匯編》中說:“種和公社以原種和鄉(xiāng)而命名,為種姓人和睦相處之意。”顯然“種和”之“種”,就是“種家掌”之“種”??墒且话闳酥恢馈胺N”是“種地”之“種”,便把“種和”叫做“種和”了。

“種和”怎么叫,可以按約定俗成的原則再不去矯正,但作為姓氏字和地名用字,還應該本著尊重歷史,繼承傳統(tǒng)的精神恢復其本來面目。

春家巷老門牌

春家巷

種和秋色

镢頭山

隴西菜子鎮(zhèn)有座著名的高山,在地圖上標的是“崛頭山”,《概況》中說:“境內(nèi)崛頭山海拔二千七百六十二米,為全縣最高處。”但在《標準地名錄》中是“镢頭山”,前后矛盾。有一段時間,網(wǎng)上有人撰文討論這個問題,似乎傾向于“镢頭山”者意見更強烈,其中有人說“此山形似镢頭”。我于2017年夏天專門上山看了一趟,從山前到山后認真看了一番,總沒有看出“镢頭” 的形象,而看到山頂上有一巨大的壁壘式的紅巖在高高矗立,當時我立即想起了“崛起”一詞,“崛頭山”之名即已定格在我心中。

回來后我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首先考究了一下“崛”字?!搬取庇小案咂稹薄巴怀觥敝x?!段倪x》:“洪臺崛其獨處兮,?北極之嶟嶟?!崩钌谱⒁龖吭唬骸搬龋孛惨??!眲㈠幼ⅲ骸搬?,特起也?!薄搬取钡囊馑记宄?,“頭”當然是指山頭了?!搬阮^山”就是“山頭上有一壁立高峰崛起”的意思。

乾隆版《隴西縣志》中說“崛頭山在西南六十里,脈自露骨山來,雄踞一方”,“怪石巉巖,匝布山頂”。這里把“崛頭山”的形貌描摹的十分逼真。由此看來,“崛頭山”之名,有記載以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應該是確定無疑的了,一切分歧和爭議似乎已沒有必要。

菜子風光

關(guān)注

圖片來源:網(wǎng)友提供

Hash:9f65131dd4d54e15870af62fa9376ab5c1a18f5e

聲明:此文由 隴上人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