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沿河對面商業(yè)街 ——竹行街
(店面與門牌號可能不一致,錯漏處請指正)
五十年代初的竹行街(22圖)
老編先說
竹行街居于周浦鎮(zhèn)中心,在咸塘港市河?xùn)|岸,南起巽龍橋,北至張家浜,長約700余米,與隔河的椿樟街、衣莊街平行相鄰,是老周浦最長的沿河對面街。竹行街上有不少竹器作坊,經(jīng)營竹籃、竹傘、竹椅、籠格等竹器,此街叫竹行街也順理成章了。周浦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在竹行街、椿樟街、衣莊街之間表現(xiàn)最為搶眼。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姚塤建橫跨咸塘港的永興橋(老石橋)后,把咸塘港兩岸的竹行街和椿樟街連接了起來,方便了鎮(zhèn)上的群眾。竹行街上各種商店、作坊,鱗次櫛比。除了竹器行之外,還有嫁妝店、銀樓、雜貨、鐵鋪、藥店等,幾乎應(yīng)有盡有。邵正興鐵鋪生產(chǎn)的菜刀、鐮刀,四鄉(xiāng)聞名;百年老店良利堂(清道光五年,1825年開設(shè))精制的八珍糕等道地藥材,更是有口皆碑。
“重現(xiàn)老周浦”在廣泛采訪原居住在這條街上的居民,將“鑰匙橋”到“關(guān)帝橋”竹行街這一段最繁華的店面商鋪作了排列,展現(xiàn)其原來的歷史風(fēng)貌。
作者簡介
賀正毅,小學(xué)語文高級教師。1953年生于上海虹口區(qū),1958年隨同家人遷居周浦居住,而后就讀于周浦鎮(zhèn)第一小學(xué)、周浦中學(xué)。
1968年插隊在原周西公社花墻大隊,1977年進(jìn)入原周西中心小學(xué)任教,1995年調(diào)入上海黃浦區(qū)廈門路小學(xué)。工作期間曾被縣人民政府表彰為先進(jìn)工作者,1993年受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之聘,擔(dān)任上海市青年教師大獎賽評委。
周浦竹行街印象——兒時的回憶
賀正毅
竹行街鑰匙橋由南往北入口處
1958年,我6歲,母親帶著我們兄妹4個遷居周浦。從此,我知道了周浦的祝家港、南八灶、船廠街、椿樟街、竹行街、咸塘江……與江南水鄉(xiāng)周浦有了親密接觸。
兩年后,我們一家從南八灶搬到了竹行街。竹行街南北走向,南邊從鑰匙橋堍開始一路向北,到太平弄為止,太平弄以北的那一段則稱北竹行街。街面房子大多數(shù)是兩層的,底下是商鋪,樓上住人,屋頂蓋著黑色小瓦。街道用石板鋪就。街道中間的石條約4尺來長,一尺來寬,呈東西走向。道路兩邊靠近屋子的地方,石條則成南北走向,并且壘成臺階。那些石條經(jīng)歷了日曬雨淋,表面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坑洼,但是依然平坦整潔。
竹行街關(guān)帝橋、聚秀橋處
竹行街三陽泰食品工場街面
竹行街是周浦的商業(yè)街。雖然已經(jīng)過公私合營,有些商鋪搬遷到中大街去了,但是竹行街上南貨店、切面店、裁縫店、鐘表店、竹行、秤行……生活所需的店鋪依然應(yīng)有盡有,可算繁華。那些商店的主人勤勉誠信。早上,天蒙蒙亮,人還在睡夢中,就能聽到店主人陸陸續(xù)續(xù)開排門、碼排門的響聲。在此起彼伏的噼噼啪啪的響聲中,拉開了營業(yè)的序幕。
我居住的竹行街61號在鑰匙橋與老石橋的中間,房子座西向東,共兩層。樓上住的是我們的房東母子仨。房東男主人不知何故離開了周浦,女主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不易,就蝸居于樓上,把樓下出租了貼補家用。
竹行街連接衣莊的街永安橋
竹行街上的百年老店良利堂街面
(注:關(guān)于良利堂以后出專題推出)
竹行街老石橋南面的大水橋
61號東面臨街是排門,我們不經(jīng)商,排門就用一根粗粗的門栓頂住,留下最南面的兩扇進(jìn)出。房子面積不大,約20平米,其中7、8平米是“后水閣”?!昂笏w”的建筑如同吊腳樓,即在河中埋下幾根木樁,然后搭好架子,在上面鋪就木板。“后水閣”是純木建筑,木板圍出空間,上面按有木窗。
打開木窗,可以看到河對面的椿樟街。椿樟街的臨河屋子結(jié)構(gòu)與竹行街基本相似。除了一排排的后水閣,兩座水橋的印象特別深刻。南邊的水橋比較簡陋,沿著河灘零零星星地散落著一些石塊碎磚,一直延伸到河邊,但是并不影響人們在那里淘米洗菜,蕩滌衣物……北邊的水橋顯得精致,一塊又一塊大小勻稱的石板,整齊有序地排列著,疊綴出一級又一級的臺階,似乎能通向河底。那些石階的縫隙里,毛茸茸、軟綿綿的苔蘚異常頑強,一到春暖,便換上翠綠的新衣,顯擺著美妙的姿態(tài)。至今,只要游覽江南古鎮(zhèn),徜徉于水邊街景時,腦海里總會泛起椿樟街水橋的苔蘚。
竹行街垃圾橋到老石橋一段(往南看)
竹行街垃圾橋到老石橋一段(往北看)
“后水閣”下面的河,人們稱它為咸塘港。我們可以從后水閣直接欣賞到咸塘港那潺潺的流水,青青的水草,悠閑的小魚。咸塘港是通潮港,不出家門,便可以了解潮汐。有一次下暴雨,又恰逢大潮,河水上漲很快,風(fēng)大雨急,木窗無法開啟。從后水閣的木縫里往下看,湍急的河水夾帶著碧綠的水草,奔騰而下。小魚兒無法嬉戲玩耍,乖乖地潛入河底。小我兩歲的弟弟耐不住寂寞,找了一根細(xì)細(xì)的竹條,從地板木縫里往下?lián)軇?。不一會兒,竹條上就纏滿了水草,再一會兒,竹條斷了。于是,再找竹條,繼續(xù)撥弄……不亦樂乎!
竹行街垃圾橋口(往南看)
竹行街老石橋周邊
竹行街61號南邊的鄰居姓屠。屠伯父不在周浦工作,屠伯母一人操持一個籃笪店,還要照顧5個孩子,非常辛苦。屠家房子有一上一下,樓上是臥室,樓下用木板隔成兩小間,靠街的做店面,臨河的為廚房與餐廳。
這籃笪店面積不大,但是貨物不少,以籃子為主,也有少許柳筐與藤器,東西擺滿整個店面:有篾青編成的各種形狀的籃子;有篾黃編織的簸箕;有藤皮編制的座椅;有柳條織成的簍筐……方的、圓的、高的、矮的,形狀各異的籃子;大的、小的、深的、淺的,各不相同的團(tuán)箕;有靠背的沒扶手的小藤椅、有靠背又有扶手的太師椅;形形色色的簍子、大大小小的籮筐……有的放地上、有的擺架上、有的懸掛空間,連排門上、墻壁上也擺放得錯落有致,占滿了鋪面的角角落落,煞是好看!
這些琳瑯滿目的盛器無不顯示出店主人的勤勞與智慧。屠家大女兒小雯年齡與我相仿,我們常在一起玩耍。據(jù)說她現(xiàn)在居住于惠南鎮(zhèn)上,我們有幾十年沒見了,當(dāng)年的小女孩也成了年過花甲的老太了吧!
竹行街96號街景
竹行街64號街景
竹行街宓泰山藥店街景
竹行街步贏水果店一段街景
我家對面是58號弄堂,弄堂里居住著幾十戶人家,鐘苓、鄒偉、宓哲人都是我的同班同學(xué)。那里有一大片空地,周浦人稱之“荒場”。那時候,學(xué)業(yè)沒有負(fù)擔(dān),放學(xué)以后,大家就相約在荒場上游戲:女孩子跳皮筋、造房子,男孩子抽陀螺、滾鐵環(huán)……
弄堂北邊有一戶諸姓的人家,諸家小女兒比我大幾歲,她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給我們上課、講故事,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80年代竹行街(照片由康康提供)
竹行街南部一段街景
(點擊看大圖)資料由南匯鄉(xiāng)土提供
作者原居住地周邊
我居住竹行街的時間不長,雖然年幼懵懂,但是卻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個街道的靜謐溫馨及濃濃的人情味。
而今竹行街已難覓蹤影,鄰居們亦各奔東西,唯有兒時的回憶縈繞于腦海。
2017年竹行街垃圾橋處
2017年竹行街鑰匙橋處
信息來源:重現(xiàn)老周浦
Hash:6b79555a8cc5c3a25d35b49b9431bd2ea1b73ce6
聲明:此文由 周浦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