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靈霄山的前世傳奇:中國歷史上惟一留下的農(nóng)民起義文化遺存

風雅邢臺

批準時間:1993年7月15日

靈霄山又名凌霄山、中巖山,靈霄山寨,又名黃巾軍寨。位于邢臺縣海拔1062米的靈霄山中段,距邢臺市區(qū)35公里。

黃巾軍寨自然景觀壯美,尤其是金秋十月,蒼鷹盤旋于懸崖峭壁之上,野菊怒放、五彩繽紛、青松翠柏掩映其間,紅葉似火,染盡層林,更勝香山紅葉。

黃巾軍寨也是太平道的發(fā)源地,黃巾軍起義的大本營。東漢末年,邢臺巨鹿人張角在靈霄山創(chuàng)立“太平道”,聚義的四方英雄豪杰,招募平民百姓,懲治貪官污吏,沉重打擊了腐朽的東漢地主階級統(tǒng)治。

山上至今還遺有當年黃巾軍的點將臺、練兵場、石梯、寨子門、寨墻、水牢、營址、地道、民進洞、八角亭、寨墻、寨門、古棧道歷史遺存和刻有“大賢良師”字跡的滾龍柱兩個,有刻有大賢良師座中巖的石椅,尤其是“水牢”保存完好,是當年張角懲治貪官污吏、豪強劣紳的地方。

自宋代元豐年代開始,曾相繼在此建立“靈霄寺”“皇姑廟”等諸多建筑,至今仍有南寺塔、皇姑廟、睡佛、塔墳等古建遺址和諸多碑刻。

據(jù)專家考證,這是我國歷史上數(shù)百次農(nóng)民起義中惟一留下的農(nóng)民起義運動的文化遺存。當年,黃巾軍依山勢構筑起了近百里的石頭寨墻,寨墻宛若長城,高達丈余,并在東西南開有三個寨門。寨門雖然早已坍塌,但保留下來的根基依然整齊方正,臺階上班駁的磨痕依舊留有黃巾軍出入時踏出的印記。

東漢末年張角在此山傳播<<太平道>>,發(fā)展信徒,策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有目的的農(nóng)民起義—— 黃巾起義。

邢臺巨鹿人張角,自創(chuàng)太平道,號稱“大賢良師”。他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nóng)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十余年間,發(fā)展教徒達十萬余人,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教徒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張角統(tǒng)一指揮。

公元184年,以頭裹黃色頭巾為統(tǒng)一標志的農(nóng)民,高喊著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開始了推翻東漢王朝統(tǒng)治的起義。

直到1993年,靈霄山寨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轉載于 風雅邢臺

Hash:cda454be92ea17ef04a85ac0f54d19c05c9babd9

聲明:此文由 邢臺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