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域外國王墓:這兩處葬在中國的國外國王陵墓值得一看
春暖花開之際,如果條件允許,尤其適合走出家門,到大自然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和外面的世界來一次旅游之約。后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能否邂逅一場雨,真切感受一次踏青寄幽、懷古抒情?除了文明祭奠自己的族親,今天再向小伙伴們介紹兩個特殊的、葬在中國的外國國王陵墓景區(qū)。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與各國交往最為頻繁的時代之一了,鄭和下西洋溝通了東南亞、南亞、中亞乃至非洲之間的聯(lián)系。這個時期中國的使臣大量走訪國外各國,很多國家也向中國派出了使節(jié),甚至有的還是國王或王子親自到訪。曾經(jīng)就有2位東南亞的外國國王到中國朝貢之后,因氣候或是身體等方面的原因,客死在異國他鄉(xiāng),死后他們都被以王族規(guī)格葬在了中國。
【一】 南京的“古浡泥國王墓”遺址(1)來訪
古浡(bó)泥國就是今天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今稱文萊達魯薩蘭國,與中國早有交流,明代時來往更為密切。明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派御史張敬之等人出使浡泥國?;貒鴷r,國王馬合謨沙派使者隨同張敬之一道來華,祝賀明王朝建立;永樂三年(1405年)冬,浡泥國王遣使來華,獻上上特產(chǎn)品,明成祖封其為王;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浡泥國王率王妃、弟妹子女及近臣150余人,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朝廷專門派員去福建迎接浡泥國王一行。沿途及到達南京后,均受到高規(guī)格熱情的招待。
(2)病逝
同年十月,不料國王忽染急病,經(jīng)太醫(yī)會診搶救無效,病故會同館,年僅28歲。國王臨終前留下遺囑曰:“體魄托葬中華?!泵鞒勺鏄O為悲傷,為之“輟朝三日”,追溢“恭順”,按中國禮儀葬南京安德門石子崗,并尋找人中國籍的西南夷人為國王守墓,每年春秋兩季,由專人祭掃。國王之子遐旺襲封浡泥國王。
(3)陵墓
古浡泥國王陵墓坐北朝南,前臨池塘,遙對牛首山雙闕,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實為"風水寶地"。從東門進入,首先見到神道牌坊,上刻“古浡泥國王墓”。離這里不遠的地方,立有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牌。繼續(xù)前行,便可見到一個三面有墻的亭子。亭內(nèi)有一碑趺,可惜碑趺上面石碑的碑頭已缺失,碑上的文字亦不甚清楚,好在碑亭的后壁上有重新鐫刻的《浡泥國恭順王墓碑》碑文。
按照指示路牌導向,再向西南方向走上一段,就到達浡泥國王陵墓的神道和墓冢了。陵前有神龜馱碑一處,上鐫"浡泥國王恭順王墓碑"。神道兩側(cè)排列有石馬一對、石馬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及文臣武將各一對,其規(guī)制與明代當時常見的功臣墓一樣。新立的花崗石墓碑之上刻有“古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墓冢明顯是后來修復的,墓頂被密密的綠竹樹木所覆掩。
陵墓園區(qū)環(huán)境幽靜、林木蒼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數(shù)十個品種的上千株樹木交相環(huán)抱。由于面積不大、知名度不高,所以來這里的游人還是相對很少的。走在寂靜的空間里,內(nèi)心還是會升騰起一種滿足的——人本身就是渺小,對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個翁仲,還有這座墓?!覀冎皇且凰查g的存在,而他們卻已經(jīng)感受幾百年了。
(4)意義
這個景點無疑是一處古跡,對于中外交流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據(jù)載,永樂十年九月,遐旺和他的母親曾再次訪問中國南京,祭掃父墓。此后的時間里,兩國更有有著廣泛的經(jīng)貿(mào)往來,浡泥國王墓成了中國與文萊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2012年11月,浡泥國王墓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chǎn)點之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錄。
【二】德州“蘇祿國東王墓”遺址(1)來訪
明朝初年的時候,菲律賓蘇祿群島上已有一個叫蘇祿國的小國,這個小國當時并存著東王、西王和峒王三個國王,其中勢力最強大的是東王。當時鄭和下西洋,挾大明雄風席卷沿海諸國。就是蘇祿國這樣的小國,也得到了大明饋贈的數(shù)量不菲的中國特產(chǎn)……這一系列的舉動讓蘇祿國的三位國王對中國產(chǎn)生了無限向往之情。
以東王為首的蘇祿國三位國王經(jīng)過長期醞釀和準備,終于在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開啟了朝拜之旅,他們率領(lǐng)由王妃、王子及隨員300多人的使團,攜帶著珍珠、寶石、玳瑁等珍寶漂洋過海,長途跋涉,終于在時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一到達北京,見到了向往已久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熱情地予以款待,并責成鴻臚寺(相當于今外交部)官員,陪同使團人員參觀游覽了正在大興土木的北京城。時值秋日,天高云淡,層林盡染,加之北京城的大氣巍峨、金碧輝煌,讓這群島國王室人員驚得合不攏嘴,贊嘆之聲不絕于耳!以至于流連忘返、樂不思“蘇”了!
(2)病逝
美是美了,樂也是樂了,就在大家沉浸在大國氣象中不能自拔的時候,哪知天公不作美——20多天后突然北方冷空氣南下,長期生活在暖濕海洋氣候的蘇祿人端地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寒冷,不得已只能向明成祖朱棣辭行。這事兒也沒法挽留不是——朱棣便饋贈了他們大量的絲織品、金銀飾品等珍貴器物,讓他們順著京杭大運河南下回國。不成想當他們的船隊即將到山東德州時,寒潮再襲,蘇祿東王病體加重,搶救無效,于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不幸病逝。
(3)陵墓
朱棣得知情況后,甚是痛惜,親筆寫信慰問東王長子都麻含,并親自撰寫祭文,派官員趕到德州吊祭。同時,親囑戶部(相當于今財政部)撥款為蘇祿東王修造墓穴,以朝廷名義于農(nóng)歷十月初三為其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將蘇祿東王安葬在德州北郊。經(jīng)東王王室內(nèi)部磋商,并報請明朝廷,決定長子都麻含繼承王位與西王、峒王一起回國,東王妃子葛木寧、次子安都魯及三子溫哈喇等10余人留在德州守墓,3年守孝期滿后返國。
此外,為進一步顯示怏怏大國之風范,明朝廷還給予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照顧:撥出官田238畝為祀田,并免去賦稅以作為祭祀東王的經(jīng)費;命令德州地方政府每年清明節(jié)和仲秋節(jié)代表朝廷祭祀;從德州和歷城(今濟南)遷入3戶回民家庭協(xié)助守陵,并照料他們的生活;再撥專款按中國習俗為東王墓地修起明樓、享殿,供奉其畫像,在神道兩側(cè)建造了石人、石馬、石虎、石豹等,使這里成為一個莊嚴肅穆的王陵區(qū)。
(4)意義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蘇祿國王蘇老丹率團來中國訪問,瞻仰蘇祿東王墓,慰問留居中國的僑民,并代僑民向清政府申請加入中國國籍,享受國民待遇。清政府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并允許東王的八世孫安汝奇、溫宗楷等人以“安”、“溫”為姓加入中國國籍,成為大清王朝的子民。從此,蘇祿東王的后代就成了中國人民的一部分,“安”、“溫”兩姓除了在山東德州北營聚居外,隨著子孫的不斷繁衍和遷徙,今江蘇、河北、天津等地都散居著蘇祿東王的后代。
蘇祿國王墓是中菲友好的歷史見證,1997年這里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ash:5b9f600a39e8f999c374e886d7fe5b82d3e4628b
聲明:此文由 高興旅游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