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出處和發(fā)展史是怎樣的?
九品中正制為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出始于曹魏時期,為曹丕命吏部尚書陳群所創(chuàng),兩晉南北朝所沿用,直到隋朝才被廢除,歷時四百余年。
九品中正制雖然名聲不太好,一直被人批評諷刺,但是作為一種人才選拔制度能夠維系四百年,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淺談九品中正制的優(yōu)勢與弊端,形成發(fā)展與消亡。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內(nèi)容與作用九品中正制由兩部分組成,一為“九品”二為“中正”。
“九品”為級別區(qū)分,將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也就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一到三品為上三品,四到六品為中三品,七到九品為下三品。
“中正”是一官職,也叫做“品評人”,為朝廷所設(shè),中正一職多為德高望重的當朝老者,在各個州郡專門負責品評人才,將他們按照九品進行分級。
“擇州郡之賢有識鑒者為之,區(qū)別人物,第其高下”——《通典》“九品”、“中正”為九品中正制兩大核心。
一、“中正”一職的選舉與作用
“中正”作為品評人,他的選拔至關(guān)重要,而中正一般具有五個特點,兩個作用,我將其命為“五特兩用”。
五個特點:
1.中央任命
中正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到地方也就各個州郡挑選人才,并將其按照一定標準進行評級,提交給中央,有一個分割與制衡地方政府權(quán)力的作用。
2.文人老者
中正一般都由老者、文人擔任,文人老者干預(yù)政事的能力相對較差,故選舉他們作為中正,可減少對朝廷政治的干擾。
3.德高望重品行兼優(yōu)
光為老人、文人還不行,還要德高望重品行兼優(yōu),這樣由中正推舉出來的人才才會被大家所認可。
4.不可摻雜政治因素
中正一直要做一個“局外人”,不考慮政治因素,不考慮外在條件,只考慮人才的衡量標準,也就是說,中正不可以摻雜政治因素,要專心選拔人才。當然,這個是最難的,生在紅塵中,怎能不被紅塵所擾!
5.有權(quán)無實
“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書;尚書據(jù)狀,量人授職,此乃與天下群賢共爵人也?!薄段?書》中正只有推舉權(quán),而無任用權(quán),也就是說,中正只是將人才按照九級標準挑選出來,至于朝廷用不用,怎么用,則由朝廷的尚書省說的算。因此中正與尚書省是一個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從以上中正的五個特點,可以初窺門徑,中正一職有兩大作用。
1.制衡地方政府
中正由中央直接選拔,也就是說推薦與選舉人才的權(quán)力由中央政府把握,而不是地方政府直接任用。
這使想要奔仕途的“人才”,第一考慮便為中央為政府,中央政府收獲人心,地方政府少了這項人才選拔與任用的權(quán)力,影響力越來越小,這也是九品中正制能夠維系四百年的一個根本因素。
2.選拔人才
歸根到底,九品中正制還是一個人才選拔制度,其核心作用便是為朝廷選拔人才。九品中正制雖然在選拔人才方面建樹不多,被后人所批評,但是他起初的本意是好的,只不過是制度不可控性太多,導(dǎo)致最后變了形。
二、“九品”的品評標準
“九品”為九品中正制兩大核心之一,他的標準自然至關(guān)重要。而其主要按兩個方面進行品評,即“家世”與“行狀”。
1.家世
“家世”即為祖輩資歷,家族名望。
祖輩資歷就? ?考察被選拔者的祖上是做什么的,功勞有多高,如祖輩是開國功臣或位極人臣,或普通小吏,或默默無聞等。中正根據(jù)被選拔者的祖上地位,給其打分。
家族名望即是現(xiàn)在,被選拔者的家族在當時地位如何,是名門望族還是寒門子弟,中正在根據(jù)這個進行一個打分。
祖輩資歷與家族名望兩者加在一起,便是中正為被選拔者在“家世”這一項所給的總分。
2.行狀
“行狀”即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道德情操、個人能力。
行狀即是查看被選者本人,道德品質(zhì)是否高尚,是否有真才實學(xué)可承擔大任,行為舉止是否大方得體。
司馬炎曾下詔規(guī)定過:
“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潔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fù),六曰學(xué)以為己?!薄稌x書》行狀的選舉要符合六點要求,大致意思如下:一是忠心耿耿,不顧自身,可舍小家而顧大家;二是孝順父母;三是對兄弟友好;四是清廉潔身自好;五是有信有義;六是要有真才實學(xué)。
相對于家世,形狀則顯得難以判斷,是否是真孝順、真忠心、真義氣、真才學(xué),不是很好確認,因此九品的品評標準逐漸向家世傾斜,導(dǎo)致最后九品中正制制度變了形,逐漸以門第取仕,最后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這一現(xiàn)象。
九品中正制的發(fā)展興衰九品中正制為曹魏時期吏部尚書陳群所創(chuàng),九品中正制可以說是“繼承”與“完善”了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察舉制。
察舉制選拔人才方式是自下向上推薦,九品中正制也是自下向上推薦,因此算是一種繼承。
不同在于,察舉制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選拔人才,因此地方權(quán)力很大,到了漢朝末期,地方強權(quán)很多,直接威脅到了中央的統(tǒng)治。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選拔人才,中央任命人才,分了一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權(quán),也可以說是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這是九品中正制能夠傳承四百年的根本原因。
九品中正制確實能夠在短期為朝廷尋到不錯的人才,這也是他能夠發(fā)展起來的重要原因,但是若長期使用這一制度,則漏洞百出,九品中正制有三點不足。
一、選拔人才標準不合理
上面介紹過,選拔人才標準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家世”,二是“行狀”,起初大家按照這兩大標準進行選拔人才。但是“家世”具有可視化、好判斷等特點,而“行狀”則不好判斷,不好確定,因此,選材標準逐漸向“家世”偏移,導(dǎo)致最后選拔不到具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
二、“中正”一職可操作性強
中正作為選拔人才的品評人,而其本身也很可能切容易被操作,到了九品中正制的后期,中正一職近乎被世家大族所壟斷,這樣一來自然也談不上人才選拔的公正公平。
三、貴者越貴,貧者越貧
人才長期得不到公平公正的選舉,常此彼往,高官重位逐漸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寒門子弟自然沒有出頭之地,大族越來越大族,寒門越來越寒門,這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而且九品中正制還衍生出“門第”一觀念,只有平等的家族才可以通婚,也就是門當戶對,將女兒嫁與低一等的家族則被視為下嫁,很沒面子。
常此彼往導(dǎo)致社會階級分層明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定是要出問題的,直到隋唐時期徹底爆發(fā),九品中正制也到此走到了盡頭。
時刻錄品歷史九品中正制雖然一度被人們貶低,但是他繼承了漢朝的察舉制并將其? ?善,又為后來唐朝的科舉制打下了基礎(chǔ),九品中正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成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使命,也算盡了他該盡的責任。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Hash:8761c4dcfad6e1f8cba7a9b16763a735f67deaa7
聲明:此文由 區(qū)塊大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