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懸棺一樣的中國景點 著名懸棺景點在哪里
導讀:像懸棺一樣的中國景點 著名懸棺景點在哪里 1. 著名懸棺景點在哪里 2. 有懸棺的地方 3. 龍虎山懸棺在哪個景點 4. 懸空棺材是哪個旅游區(qū) 5. 懸棺在哪個景區(qū) 6. 千年懸棺圖片在什么地方 7. 懸崖棺材景點在哪里 8. 懸棺在哪里最多 9. 有懸棺的旅游景點
1. 著名懸棺景點在哪里
來得及,大明山全程時間在半天左右。
景區(qū)位于浙江省武義縣東南部,距縣城48公里,交通便捷,總面積5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以奇松、怪石、云海、飛瀑被稱為“四絕”,天池、懸棺、小三峽等景點更使景區(qū)錦上添花。山間一座古村落,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達到了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人們休閑度假之勝地。
2. 有懸棺的地方
懸棺,是古代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古代生活的人采用的最多的一種祭祀方式,其方法是將去世之人的棺材安置于人跡難至的懸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于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樁將棺材架于其上,高距地面一般為幾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觀非常令人驚訝,而且古人采用這種喪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個千古之迷?! k人懸棺景區(qū)位于宜賓地區(qū)珙縣境內(nèi),面積130平方公里。僰人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懸棺葬是僰人的一種特殊葬俗。懸棺在國內(nèi)分布面較廣,但現(xiàn)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珙縣洛表鄉(xiāng)的麻塘壩和曹營鄉(xiāng)的蘇麻灣兩處,至今在懸?guī)r峭壁上還存放著200多具棺材。麻塘壩亦稱僰人人溝,距珙縣城60公里,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峭壁上現(xiàn)存有懸棺160多具,距地面一般高約二十五至五十米左右。蘇麻灣距麻塘壩10多公里,在陡峭的石灰?guī)r壁上分布著48具懸棺,可順水泛舟觀懸棺。 “僰人懸棺”都是用質(zhì)地堅硬的整木雕鑿而成,或選擇最為險峻的懸崖石瘞葬,棺木仍裸露于外,或在絕壁上鑿孔,插入木梁,架棺于上。懸棺離地面數(shù)十米至一百多米,迎風挺立,俯視下蒼。按古僰人的意思,懸棺入云,是吸日月之精氣。在白云亂繞;高聳入天的奇蜂陡壁上,我們還能看到“僰人懸棺”,這些懸棺已經(jīng)在高高的空中懸掛了數(shù)百年,經(jīng)歷著歲月的剝蝕,經(jīng)歷著風風雨雨,至今仍牢實地迎空展示著?! ÷樘翂魏吞K麻灣兩處懸棺的制式相同,其懸置方式有3種:一是在峭壁凹入可避風處,鑿孔插樁,架棺于上;二是鑿巖為穴,置棺于內(nèi);三是利用巖壁天然縫隙或洞穴,置棺于內(nèi)。棺內(nèi)的殉葬物品,系明代制作的生活用品。置懸棺的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nèi)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懸棺離地面高度一般在26-50米之間,高的可達100米。至于僰人為何采用懸棺安葬死者,他們又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材安置到懸崖上去的,至今還是一個有待解開的謎。
3. 龍虎山懸棺在哪個景點
龍虎山不是真的一龍一虎的。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境內(nèi),2001年被列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0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龍虎山是著名的道教發(fā)源地之一,有許多道觀依山而建。
龍虎山還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兩千多年前古越人遺留下的仙水巖崖墓群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越人將死者放在山崖上的懸棺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chuàng)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xiàn),山因得名”。
4. 懸空棺材是哪個旅游區(qū)
就是把棺材吊起來!這也是一中埋葬的方式!在江西的懸棺葬是歷史悠久的喪葬形式,下葬地點一般選擇在臨江面水的懸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面數(shù)十至數(shù)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直接安放在懸空于水面的木樁上。至今,武夷山九曲溪兩岸峭壁上仍有10余處懸棺遺跡保存下來。
5. 懸棺在哪個景區(qū)
推薦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鷹潭市郊,是道教發(fā)源地,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當年就是在此修煉得道的。龍虎山的外貌和武夷山相似, 都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乘竹筏在瀘溪河上看兩岸的山景感覺非常棒,而古越人的崖墓懸棺、升棺表演也是很奪人眼球的看點。
主要景點沿著瀘溪兩岸由北向南分布,依次是象鼻山-仙水巖-無蚊村-正一觀-上清古鎮(zhèn)(上清宮),緊湊點可一天游玩主要景點,也可分為兩天細細游覽。景區(qū)是一票制(每個景點可游覽一次),通常會買全程票,包含觀光車和漂流(或游船)費用,比較合算。觀光車招手即停,可多次乘坐。如果需要在此留宿,鷹潭市區(qū)以及景區(qū)的游客中心、仙水巖、上清鎮(zhèn)、九曲洲附近均有住宿,但通常以游客中心附近為大本營。
游玩龍虎山,最合理的是觀光車與步行、漂流結合的方式。一天游覽主要景點,可由游客中心乘觀光車至正一觀,而后轉乘至最遠的上清古鎮(zhèn)(10公里左右),由此逆行游覽回到起點。古鎮(zhèn)中的房屋大多為新建,可先到長慶坊,然后沿著上清古街逛逛。鎮(zhèn)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天師府和上清宮,天師府是正一派的祖庭,現(xiàn)存的木建筑大多是清朝的古物。上清宮距此還有幾公里路程,游客少些,不愿等觀光車也可打個摩的前往。
中午在古鎮(zhèn)用餐,而后乘車返回正一觀。此處的道觀比天師府略小,是近幾十年重建的所以比較新,可簡單看看。出正一觀,再走5分鐘就到了漂流的起點,由此漂流至終點仙水巖,全程大約50分鐘。沿途可觀兩岸的山景,船夫會結合這些景色給你講一些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之類的傳說,但要另收費。著名的“十不得”丹霞石景在這一段大概能看到其中三處。
仙水巖的崖墓懸棺充滿了神秘色彩,景區(qū)每天定時上演“升棺”表演(10:00-16:00,每2小時一場,供參考),演示將棺材固定到絕壁中的洞穴里的過程。游人在桃花洲岸邊仰頭觀賞,表演則在對面的巖壁上進行,看起來十分驚險,又因為“升棺”與官”諧音,也有些人來此討個好彩頭。水面上停著竹排,升棺表演前約10分鐘會表演展現(xiàn)古越人漁獵生活的“鸕鶿捕魚”。
看罷表演,乘免費擺渡船到對岸,再沿路標走到仙女巖,這塊被稱作“大地之母”的巖石是龍虎山最著名的一處,惟妙惟肖。桃花洲不遠處是象鼻山南門,在半山腰修有平整的棧道,可邊走邊從不同角度欣賞山的輪廓。這座象鼻山的形態(tài)比桂林那座剛毅許多,筆挺的象鼻子非常逼真。從沿著棧道走到東門,大約1小時。最后一個景點是無蚊村,乘觀光車前往即可。無蚊村本身景色一般,更多人來這兒是為了填肚子,村里面有兩道名菜:天師豆腐和天師八卦宴,都是素菜??山鉀Q晚飯。
如果是下午到達龍虎山,則推薦先去上清古鎮(zhèn),第二天一早前往正一觀玩漂流(此時幾乎不用排隊),而后上岸游覽象鼻山,看升棺表演、仙女巖,而后沿著瀘溪步行到無蚊村吃午餐,附近還有古越民俗村之類的景點可看,慢慢享受龍虎山風景。
6. 千年懸棺圖片在什么地方
懸棺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shù)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qū)⒐啄疽活^置于崖穴中,另一頭架于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皯夜住币辉~,來源于梁陳間顧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shù)千”(《太平御覽》卷47引)一語。
1946年中國學者考察四川珙縣、興文懸棺葬時,始將此詞作為專稱。
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主要存在于福建 武夷山地區(qū)和四川與云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zhèn)雄、等縣。
與珙縣懸棺葬并存的還有崖畫。
各地發(fā)現(xiàn)的縣棺葬,? ??具與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區(qū)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zhàn)國之物。這一地區(qū)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席等。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
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
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懸棺葬式是一種處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對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
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么辦法把裝有尸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shù)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捉摸”的問題。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置)于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
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于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尸棺置入龕內(nèi);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shù)陌仓棉k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
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會“飛”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誰?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用千年的沉默寫下的寓言,夢魘中便無法逃避懸棺的陰影。有這樣一側以軼聞:1933年, 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 雇用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供考察、展覽。
未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 翌年,一位大號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 公務之余,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遺骸,又詢悉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對校長再三進言:“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只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凄凄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
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敬鬼神而遠之。
7. 懸崖棺材景點在哪里
是《巫峽棺山》也是《鬼吹燈》系列的最后一部,是被認為是最晦澀難懂的一個故事篇章。
這個故事,作者在摸金小隊的探險之旅中,著重解釋了《怒晴湘西》中涉及到的“觀山太?!币婚T,不但講述了盜墓江湖曾經(jīng)的歷史,也以此門派的后裔傳人為引子,鋪展了整個篇章的故事。
觀山太保的由來是“棺山太?!?。封氏一門在地方上是極有名望的豪族,他們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惡剝斷,藏有無數(shù)“懸棺”,封氏先人就曾經(jīng)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借此發(fā)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癡迷“爐火之術”
8. 懸棺在哪里最多
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shù)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qū)⒐啄疽活^置于崖穴中,另一頭架于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 ??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
僰人懸棺
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征。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nèi)保存數(shù)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托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為明代。
麻塘壩懸棺“僰人懸棺”位于珙縣境內(nèi),系根據(jù)《珙縣志》“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云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歷代僰人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于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xiàn)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xiāng)的麻塘壩和曹營鄉(xiāng)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xiàn)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里的曹營鄉(xiāng)蘇麻灣,陡峭的石灰?guī)r壁上分布著懸棺48具。懸棺離地面多數(shù)為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nèi)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shù)民族歷史發(fā)展的實物材料。已成為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著無數(shù)的旅游者。 這個景區(qū)充滿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在珙縣洛表鎮(zhèn)西南麻塘壩。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布今絕壁上?,F(xiàn)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跡和紅色彩繪巖畫200多幅。巖畫內(nèi)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武器、幾何圖形等,形象古樸生動。其余懸棺葬遺跡也有類似巖畫。麻塘壩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鄧家?guī)r、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
1935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葛衛(wèi)漢,對中國豐富的喪葬文化非常感興趣,他打聽到,在中國四川的珙縣附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喪葬習俗,于是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自己的旅程。盡管一路上的艱難險阻,差一點使這個美國人丟掉性命,但當他真正來到珙縣的懸崖邊時,還是認為自己不虛此行。葛衛(wèi)漢被自己的發(fā)現(xiàn)驚呆了——這就是懸棺。珙縣的懸棺,幾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種懸棺的所有類型。這是珙縣懸棺第一次被世界發(fā)現(xiàn),立刻引起了學者們濃厚興趣,20世紀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一批批的科學家來到這里,想破解這個千古謎題。科學家們把這里懸棺中的部族稱為僰人,并且紛紛猜測,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的后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呢?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呢?
麻塘壩是位于四川珙縣西南角的一個平靜的小山村,幾十年來? ??這里很少有外人來過,但21世紀末,卻從這里爆出了一個重大的新聞,兩位山里老人無心的話語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學界石破天驚般的震動。
兩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譜,說他們是珙縣懸棺中僰人的后裔,那么關于他們的祖先,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擾著科學家們多年的謎題,是否可以就此揭開呢?
這些純樸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隨口的話語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界帶來多大的震撼。這些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已與村里的其他人沒有差別,他們手中的家譜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懸棺文物博物館的創(chuàng)始人曾水向是我國較早研究懸棺方面的專家之一,他專程來到了麻塘壩附近的墳地,在這里他順利地找到了那兩位老人家譜中所記載的5、6位先人的名字,證實了他們家譜的真實性,但也同時說明,近百年來,這個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兩位老人手中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據(jù)史書記載,擁有懸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經(jīng)與當時的統(tǒng)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陳明芳,是中國研究懸棺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懸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僰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經(jīng)受了重創(chuàng)。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與軍事都發(fā)展到了空前的高度,眾多的史料證實,唐朝統(tǒng)治者曾多次向四川僰人用兵,那么是否僰人在唐代就已經(jīng)遭到了滅族的慘禍了呢?
20世紀70年代在眾多科學家的倡議之下,政府開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對珙縣懸棺的正式發(fā)掘,在這次發(fā)掘中,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僰人生活儉樸,大多數(shù)懸棺中只有很少的隨葬器物。
但其中的一只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員十分高興,因為青花瓷碗是一種可以判定時代的證物。由于需要一種特殊的燒制工藝,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時候,官窯里才漸漸地出現(xiàn)了所謂的青花貢品,流入民間至少是在30、40年之后了。如果這只青花瓷碗真的產(chǎn)自明代,那么就可以證實這一具懸棺的歷史,至少是在這只碗燒成之后,也就是說僰人絕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經(jīng)滅絕,中國懸棺的歷史也至少延續(xù)到了明封建統(tǒng)治時期。為了證實他們的結論,科學家們把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鎮(zhèn),進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測定,通過清理,那一次懸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于明封建統(tǒng)治者,而且都在明代萬歷年間戛然而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通過翻閱大量的史籍,陳明芳發(fā)現(xiàn),在萬歷年間,僰人的勢力日益壯大,他們與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漸加深。
根據(jù)歷史記載,明封建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幾次向僰人發(fā)起進攻,盡管明王朝兵強馬壯,武器精良,但在與僰人的數(shù)次交戰(zhàn)中,卻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中國歷史界與考古界的科學家們無數(shù)次拜訪過僰人們留下的軍事遺跡。在一個叫九盞燈地方,山上至今還安放著十幾具僰人的懸棺,但它同時也是這個部族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
這個地方的路口隱秘,內(nèi)部開闊,這是僰人軍事基地的典型特征。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投降的僰人來領路,明封建統(tǒng)治者的軍隊到了這里必定會遭到重創(chuàng)。
根據(jù)歷史記載,當時明王朝調(diào)集了云貴川三省的大軍,包圍了僰人的山寨,于是數(shù)萬僰人就面臨著兩種選擇,要么與人數(shù)多過自己十倍的敵人決一死戰(zhàn),就在這兒安放祖先靈柩;要么就接受明軍的招安,選擇屈辱地投降。< /p>
傳說僰人內(nèi)部的爭論就在這個山洞里進行,數(shù)百位寨主各執(zhí)己見,在這里商量了兩天兩夜。
當時在600多個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數(shù)選擇向明軍投降。他們選擇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命運,難道素來驍勇善戰(zhàn)的僰人就依靠這種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嗎?
根據(jù)史料記載,當時的投降的僰人無一幸免,被殘殺的人數(shù)幾乎達到這個部族總數(shù)的一半,幾乎每一位僰人的家族,都有親戚或朋友被害。
21世紀初,四川省宜賓市的文物局,對于珙縣的懸棺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的發(fā)掘,這一次他們又有了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獲。
這時候?qū)<覀儼l(fā)現(xiàn)了一個很明顯的疑問,那些僰人的后裔都姓何,而傳說中他們的祖先哈十三雄,卻姓哈,這會不會證明那些家族中的家譜有誤呢,何體全老人認為自己的家譜絕不會錯,因為就在幾十年前,他的父親還去拜祭了懸棺中的祖先,那么如果這個家族真的是懸棺中僰人的后裔,他們?yōu)槭裁匆男漳??這與他們停止安放懸棺的原因是否相同呢?根據(jù)何體全老人的說法,他們家族一共改了兩次姓氏,也就是說這個擁有懸棺的部族,竟然一連兩次遭到了滅頂之災,這難道是真的嗎?
2004年5月,曾水向在整理一座懸棺的隨葬品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一只樸素的僰人漆碗,在碗的底部,他看到了幾個清晰的漢字——“何永進”,這無疑是懸棺主人的名字,但這三個字也正好出現(xiàn)在何體全老人同一時期的家譜中,這恰好證實了何家的確是僰人的后裔。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麻塘壩的何家,何體全老人欣喜若狂,專程爬到懸崖上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20世紀末,在距離珙縣不遠的地方,人們發(fā)現(xiàn)了明王朝樹立的平蠻碑,碑上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但大意還可以勉強辨認,這是明王朝為了夸耀自己消滅僰人所立的豐碑。為了證實碑上的話語,曾水向和陳明芳等人來到了兩個文明最后血戰(zhàn)的地方,這是一座似乎鷹也飛不過的城堡。
明代末年,中央王朝曾經(jīng)有過一個科技大發(fā)展的時代,人們開始重視科技的發(fā)展,并且出版了大量這方面的書籍,比如說,在這一時期,工匠們首次嘗試把煤炭和活塞風箱聯(lián)合應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溫,可以制造更加鋒利的武器,這大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那么,明朝軍隊會不會就依靠這種科技上的優(yōu)勢,攻陷了僰人的山寨呢?
根據(jù)專家們的鑒定,當時僰人的冶煉技術非常低下,他們剛剛從青銅發(fā)展到鐵器,對于爐溫和原材料的控制,還沒有完全掌握清楚。
這是兩個時代的對決,遠古與現(xiàn)代,刀槍與火藥,勝負其實早已注定了,無論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時代的英雄也絕不可能打敗裝備著大炮的明軍。
就這樣明軍依靠著科技上的遙遙領先,最終獲得了野蠻的勝利。
隨著歲月的流逝,所有該忘的事情都已經(jīng)被忘卻,依舊被人們傳誦的只有那些僰人的史詩,關于懸棺究竟是怎樣放置上去的,還有僰人這個最終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興起的呢?這些謎題仍懸而未決。
9. 有懸棺的旅游景點
旅游景區(qū)開發(fā):龍池自然保護區(qū)、河西景區(qū)、大河景區(qū)。
紅色旅游線開發(fā):私渡雞公田遺址——駱家壩紅二十九軍遺址馬兒巖——紅四方面軍鐘家溝會議遺址;米倉山至四川通江“紅色交通線”;養(yǎng)生休閑旅游開發(fā)、米倉山探險游、米倉山自駕游、米倉山養(yǎng)生游、茶園風光游、駱家壩古鎮(zhèn)游、峽河探險游。
米倉山旅游景點開發(fā)(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私渡石墓? ??駱家壩古鎮(zhèn)休閑度假、駱家壩古懸棺、駱家壩紅色文化遺址、駱家壩唐代大興寺、駱家壩米倉古道、四方碑、牧馬河上游自然風光、峽口古鎮(zhèn)、峽口觀光茶園、左溪峽河風光、米倉古道、左溪陰濕河、麻柳驛道、大河石林、石馬山、曲江洞、曲江洞電站,龍泉飛瀑、巴水河水上漂流、三國文化發(fā)掘、米倉山植物園、米倉山動物園、米倉山紅葉文化開發(fā)、米倉山民居開發(fā)、巴水河梯級四級電站觀光項目開發(fā)、茶園村四方石電站開發(fā)。
Hash:1a8f8bee20bacdbc725e5341c63854c8b546e6f3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