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黃鶴樓旅游景點介紹(武漢市黃鶴樓旅游景點介紹視頻)

導讀:武漢市黃鶴樓旅游景點介紹(武漢市黃鶴樓旅游景點介紹視頻) 武漢黃鶴樓簡介 黃鶴樓簡介 黃鶴樓的特點是什么? 黃鶴樓的簡介五十字以上? 黃鶴樓的資料

武漢黃鶴樓簡介

我來介紹下吧,黃鶴樓江南大名樓之一 。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shù)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shù)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門票在同程上是有優(yōu)惠的哦

黃鶴樓簡介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西永濟鸛雀樓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黃鶴樓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xiàn)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大片浮雕,表現(xiàn)歷代有關(guān)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回廊,陳列有關(guān)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zhèn)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lián)、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黃鶴樓的特點是什么?

黃鶴樓特色:黃鶴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黃鶴樓內(nèi)部,層層風格各不相同。底層為高大寬敞的大廳,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是一幅表現(xiàn)“白云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市長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嶺之上 ,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 (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使它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京廣鐵路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 。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nèi)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gòu)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 、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zhèn)的風光盡收眼底。

關(guān)于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 “因仙”一說曾有仙人駕鶴經(jīng)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一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后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zhuǎn),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將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黃鶴樓的簡介五十字以上?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3-8]??[20]??[26]?[30]

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jié)構(gòu),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筑環(huán)繞,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檐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6]??[9-10]??[29]

1987年11月28日,經(jīng)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建筑業(yè)聯(lián)合會授予黃鶴樓首屆建筑工程魯班獎。?[11]??1991年,國家旅游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稱號。?[11]??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2]??2008年9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和建設部公布為國家重點公園。

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吳大帝孫權(quán)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黃鵠磯建軍事樓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即黃鶴樓。?[21]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學家鮑照首作《登黃鵠磯》詩于黃鶴樓;泰始五年(469年),祖沖之撰成志怪小說《述異記》講述有江陵人荀環(huán)在黃鶴樓遇見仙人駕鶴并與之交談的故事,為黃鶴樓稱謂最早出現(xiàn)的文字記載。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史學家蕭子顯撰《南齊書》稱黃鶴樓神話中駕鶴仙人為王子安,使黃鶴樓更具現(xiàn)實色彩。?[22]

唐代樓制

唐開元十一年(723年),詩人崔顥作《黃鶴樓》七律詩,黃鶴樓因此又有“崔氏樓”之稱。?[23]

永泰元年(765年),文學家閻伯理撰《黃鶴樓記》,涉及黃鶴樓的傳說、地勢形制、當時人物活動及感想諸方面;記中指出黃鶴樓神話傳說中的仙人為費祎,形成與《南齊書》中稱仙人為王子安不同的說法,進一步發(fā)展完善了黃鶴樓傳說。

唐寶歷二年(826年),鄂州刺史、武昌軍節(jié)度使、鄂岳沔蘄黃觀察史牛僧孺對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qū))城垣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黃鶴樓與城垣分離,成為獨立的景觀建筑,后樓毀改建為白云閣。?[23]

宋代樓制

北宋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鄂州知州方澤重建黃鶴樓。?[14]

南宋初年,黃鶴樓傾圮,實體故址不存。?[14]

元至正三年(1343年),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修建勝像寶塔,為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黃鶴樓實體仍不存。?[24]

明代樓制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興大規(guī)模擴建武昌府城,重修黃鶴樓。?[25]

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黃鶴樓年久傾圯,都御史吳琛重修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黃鶴樓毀于大火。

明隆慶五年(1571年),都御使劉愨重建黃鶴樓。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義軍大西政權(quán)領(lǐng)袖張獻忠所部敗退武昌,明平賊將軍左良玉率兵入城與之激戰(zhàn),黃鶴樓毀于兵火。?[25]

清代樓制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御史上官鉉重修黃鶴樓。?[13]

清康熙三年(1664年),黃鶴樓毀于大火,湖廣總督張長庚、巡撫劉兆騏重建黃鶴樓。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湖廣總督蔡毓榮補葺黃鶴樓。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黃鶴樓遭雷擊起火,部分損毀,后整體傾圮。?[13]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湖廣總督喻成龍、巡撫劉殿衡重建黃鶴樓。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湖廣總督滿丕,巡撫張連登小修黃鶴樓。

乾隆元年(1736年),湖廣總督史貽直重修黃鶴樓。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為黃鶴樓題“江漢仙蹤”四字橫匾,后又御制“百歲壽民吳國瑞四世一堂”的詩碑置于黃鶴樓中。

清嘉慶元年(1796年),湖廣總督馬慧裕全面整修黃鶴樓,增加石礎(chǔ)四十余件,中間貫以鐵索,改變了黃鶴樓自始建以來的純木結(jié)構(gòu)。?[13]

咸豐六年十二月(1856年),太平天國起義軍為保衛(wèi)武昌城與清軍激戰(zhàn),黃鶴樓毀于戰(zhàn)火。

清代最后一座黃鶴樓

清同治七年(1868年),湖廣總督官文、李瀚章,巡撫郭伯蔭重建黃鶴樓。

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毀于大火,僅余攢尖銅頂一座。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首次提出用鐵質(zhì)材料重建黃鶴樓。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湖北巡撫端方在黃鶴樓故址附近修建有兩層西式紅色洋樓,稱“警鐘樓”。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軍學界籌資于蛇山建風度樓和抱冰堂,張之洞題寫“奧略樓”三字作為樓匾。?[13]

民國八年(1919年),湖北督軍兼民政長王占元欲重修黃鶴樓,后因兵變等原因取消。

民國十一年(1922年)四月,武漢紳商動議重建黃鶴樓,但未獲北洋政府回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主席夏斗寅欲籌資重建黃鶴樓,后因水災等原因取消。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武漢抗日群眾團體在清理傾圮的岳王廟時,從瓦礫中發(fā)現(xiàn)鐫刻有岳飛半身遺像和四言像贊詩的青石碑,并為此于黃鶴樓故址附近建立岳武穆遺像亭。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湖北省主席萬耀煌“欲重修黃鶴樓,因時局有變?nèi)∠?/p>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九日,武昌市政府決定募集資金重修黃鶴樓、抱冰堂等文化古跡,制訂有籌募款辦法,后因不明原因取消。

1956年7月27日,武漢市人民委員會批準成立武漢市黃鶴樓重建委員會。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占用黃鶴樓故址。

1975年12月27日,根據(jù)武漢市革委會文化局提交的《關(guān)于重建黃鶴樓選址的意見》,中共武漢市委決定將黃鶴樓按清代同治年間樓式重建。

1976年6月3日,中共武漢市? ??批準成立武漢市黃鶴樓籌建領(lǐng)導小組,下設武漢市革委會重建黃鶴樓籌建辦公室。

1980年6月20日,湖北省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復《重建黃鶴樓計劃任務書》。

1981年初,湖北省計劃委員會通知黃鶴樓工程停建。同年4月4日,重建黃鶴樓辦公室向武漢市人民政府呈交《關(guān)于完成重建黃鶴樓開工前準備工作的報告》,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啟動。?[11]

黃鶴樓與武漢長江大橋(1995年)

1981年10月22日,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于故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頂破土動工。?[3]

1984年5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建立黃鶴樓公園,同時籌組隸屬于武漢市園林局的黃鶴樓公園管理處。

1985年2月7日,黃鶴樓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

1985年6月,黃鶴樓重建正式落成;同年11月,黃鶴樓正式對外開放。

1989年5月,武漢市人民政府為重建黃鶴樓工程立紀功碑一座于公園內(nèi)。?[2]??[11]

2018年2月20日,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啟動景觀改造工程,補修黃鶴樓。

黃鶴樓的資料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隨著江夏城地發(fā)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

擴展資料: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

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f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氣質(zhì)、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zhèn)的風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xiàn)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gòu)筑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

Hash:a0a41057e8a5961425b651316e0849189cf16e6f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