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

武昌城

明洪武四年(1371)江夏侯周德興在唐郢州城的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辟有大東、小東、竹牌、新南、望澤、平湖、保安、草埠、漢陽等9門。明嘉靖十四年(1535),巡撫御史顧磅重修武昌城,除保持漢陽、平湖、保安3門外,余改名為賓陽、忠孝、文昌、中和、望山、武勝等門。武昌城周圍8.16公里,東西直徑25公里,南北直徑3公里,墻基厚22.44米,頂厚17.82米。

漢陽、平湖、武勝三門面臨大江,其東、南、北三面有塹波,深6石米,寬7.6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修建粵漢鐵路,曾在賓陽與中和門之間增辟“通湘門”。1911年辛亥起義時,起義軍由中和門進城攻打清湖廣總督總署。為紀念武昌起義,將中和門更名為起義門。武昌城規(guī)模宏大,明清時為府、省治所,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革命運動和重大事件都在武昌城上留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