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biangbiang面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陜齊吼秦腔,吃一老碗biangbiang喜氣洋洋,油潑辣子少了嘟嘟囔囔。”煮過幾滾的面被撈起盛入陜西人稱之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鹽、辣椒面、花椒面、生姜末、蔥花、蒜末,然后將半鐵勺燒得焦熱的清油“呲啦”往上一潑,頓時五香撲鼻,再調上醬油、醋,一碗“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便可食用了。

關中傳統(tǒng)的一種面食,不過這前面兩字,在漢字中找不到適當的對象,有人寫作一個“大”字下面加上一個“面”字。此字在《康熙字典》和《漢語大字典》中均可找到,但讀音距離甚遠,且意義也絕不相干,所指并非“大面條”而是“大臉面”,故不取。它的正確發(fā)音,陜西人,特別關中人,是很熟悉這一詞匯,很熟悉這一食品的,一下子便念得出來。這兩個字讀來應該加重,強調,一字一頓,聽時擲地有聲方好。讀音biang biang,若是打一比方,則其聲音,與連續(xù)打嘴巴略同。陜西人創(chuàng)造了biang字。此字在西安面館隨處可見,還伴有口訣和不少傳說。那字的口訣是:“一點沖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你一扭,我一扭,不見0 在左右。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邊,留個彎鉤掛麻糖,坐個車車游四方?!痹陉P中農村,先前吃這種面的方式方法尤其有趣。一般不是在自己家里飯桌上邊慢慢品嘗,而是盛到一個大碗里,從家里走出來,在巷道村頭場院中間,與父老鄉(xiāng)親邊吃邊聊,一同共享。此面色澤鮮艷,吃口柔韌,淡雅清香,筋而有味。

在秦朝時,咸陽街頭有人賣biang biang 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車沿街叫賣,有時在路邊或渭河邊架鍋劈柴生火并從渭河里舀水和面、給鍋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將和好的面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變戲法似的將面拉成又長又寬褲帶面,并揪成寬面片狀,仍向空中,面片準確回落在滾開的鍋里,煮熟后撈到大老碗里,老翁從掛在車子杠桿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種調料,調入面碗中,然后將半鐵勺燒焦熱的清油猛的“呲啦”往上一潑,遞給食客。因為做功奇特,香氣四溢,筋軟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的biang biang 面,令圍觀者饞的大流口水,個個食欲大開,紛紛爭嘗,頓時一片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