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很多人誤以為是潮州菜。其實(shí)是正宗客家菜。早期汕頭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dān)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后面的韓江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駁在那里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湯。20世紀(jì)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聞名。
福建永定下洋牛肉丸,也相傳由廣東興寧人傳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客家牛肉丸,用客家話講是“牛肉搏丸”,其制作過程喊“搗肉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禮記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搗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讀枚,脊側(cè)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cè)之,去其餌(筋腱),熟出之,去其顫,揉其肉?!贝朔ㄔ谀媳背Z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中稱為“跳丸炙”,是因其彈性能跳而名??梢?,客家菜系的“搗珍”技法,出自古人,來自中原。如此種種,都說明客家烹飪術(shù)作為民俗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勘稱古意濃厚,是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煉出的智慧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