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粑

提起糖粑,黃梅人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它就是純白色上等糯米爆花和優(yōu)質(zhì)的麥芽糖揉在一起后切成的塊狀物。吃到嘴里香甜,松脆,滿口生津,回味無窮。是我們那個年代過年時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我們小時對過年的無限期盼的切實原因之一吧!

糖粑好吃,但制作起來還是有點講究。它首先是精選上好的小麥,和上等的糯米,比例大約是一斤糯米兌一兩小麥,把小麥洗干凈,涼在簸箕筐里,十天左右進(jìn)行催芽,要保證每天噴三四次水。糯米則要放在土灶上用湯鍋煮熟,等小麥發(fā)芽后,把麥芽曬干與糯米飯一起混合均勻,亦可直接與剛出鍋的糯米飯一起倒入大鍋中,加入水,(注:水一般為淹沒一巴掌為宜)均勻攪動,用文火加熱,保證溫度始終在30度上下,讓麥芽與糯米飯發(fā)酵,形成液體。因為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十多個小時并且中間不能熄火,所以,過去生火原料一般選用干牛糞或稻谷殼,塞滿灶膛讓其自身慢慢燃燒。經(jīng)過一夜后,一切恰恰好,鏟起用紗布亦可用其稀布加以瀝干,殘渣不要,把瀝下來的液體復(fù)入干凈大鍋中用大火燒開后,再用小火慢熬,要經(jīng)過十小時左右,才能形成麥芽糖,也叫糖稀。小時為了吃到糖稀,我們兄妹幾個眼巴巴地圍在鍋邊,時不時砸吧著垂涎欲滴的饞嘴。就在即將出糖時,父親便會大聲道:糖來了,糖來了。我們幾個便歡呼雀躍起來,又熬了一段時間后,父親便在鍋里鏟了幾勺糖稀給我們吃,記得我最愛的是鍋邊的那些糖塊,因為糖稀處在鍋的邊緣,鍋底又在不斷加溫,所以就形成了麥芽糖塊,我總是鏟起來用手捏著邊炫耀邊滿足的品嘗著,小小的心靈早就幸福的樂開了花。

爆米花是制作糖粑的關(guān)鍵食材之一,是用精質(zhì)糯米,冼凈后放置木制蒸籠里蒸熟,放在蔑筐里晾干,然后放在陽光下暴曬七天左右,使其成為米籽,最后將米籽放入鍋中炒,鍋里面可得放干凈的沙子,使米籽受熱均勻,這樣白白胖胖的糯米花就出鍋了。

把糯米花倒入鍋中和糖稀捏揉在一起,這可是技術(shù)活,如果拿捏不到位的話,它們是散的,然后用鏟子鏟到木制盤里或書用抽屜里,上面蓋上干凈的柔布,這時需要大人們赤腳在上面反復(fù)踩,記憶中的父親踩著糖粑,總是那么的歡快,他矯健的身姿總讓我感覺是在跳著一場優(yōu)美的舞蹈,直至踩結(jié)實了我還在旁邊沉醉的欣賞。這時父親便把踩結(jié)實的糖粑小心的倒扣在干凈的木板上,再把覆蓋了糖粑的木板抬到并列擺放整齊的兩條長凳上進(jìn)行最后一道工序——切糖粑。切時父親便在刀口上抹點清油,告訴我說這樣切下去才不會沾刀口的,我看著父親一刀一刀的切下去,他的刀功也是我最欣賞的,大小均等,形狀整齊的糖粑就這樣一小塊一小塊的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至此,糖粑制作就0成功。兒時就盼這刻到來,看著白花花的糖粑紛紛落入盤中,我們便迫不及待的用小手拿上幾塊跑到邊上嘻鬧著吃了起來,那種情景,至今難忘。

現(xiàn)在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提高了,過年也不用再這么辛苦的制作糖粑了,只要去市場上買就行了,而且延伸了許多不同口感的糖粑,如添加芝麻的,用粟米制作的等等,但是我想這種古老的制作方法應(yīng)該記錄并傳承下來,那種揉合著天倫之樂的情形也不至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