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面肺子,是一種民族快餐,在街頭小飯館和夜市小攤上都能吃到。面肺子一般都是和米腸子、面筋等,從一個大鍋里撈出來,然后切成小塊,盛在碗里一起吃。面肺子是一種主食,煮熟的面肺子顏色有點(diǎn)像蒸熟的土豆,但因?yàn)橛懈鞣N調(diào)料,吃起來要比土豆好吃多了。它的制作過程比較復(fù)雜,一般從揉面、灌裝到煮熟需要5個小時。
據(jù)從伊寧市來,現(xiàn)在烏魯木齊南門一帶賣了10年面肺子的馬女士介紹,面肺子最早起源于伊犁,它作為一種新疆的美食有三四十年的歷史。
在上世紀(jì)70年代前,各家各戶都是定量供應(yīng)糧食,孩子多的家庭一般連粗糧都吃不飽。維吾爾族大媽就把以前要扔掉的羊肺子拿回來放在水里洗白。剛開始的時候因?yàn)闆]有經(jīng)驗(yàn),羊肺子就是洗不白,洗不白就說明鮮血還沒放干凈,后來她們把肺子上心與肺連接的兩個粗血管剪破,才把肺子洗白。
肺子洗白后再用白面洗出面筋,待面水澄清后,潷去大量清水,留少量清水?dāng)噭映擅鏉{,再取特制的工具套在肺氣管上,用線縫接,逐勺舀出面漿倒入這個工具中,擠壓入肺葉;再將把少許精鹽、清油擠壓入肺葉,用繩扎緊氣管封口。這時候的面肺子就大的和小氣球一樣,它的血管里面充滿了白面;再把米腸子(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肉和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加入腸子里)、面肺子和卷有少許辣椒粉用繩子扎的面筋(回族人面筋是在鍋里蒸出來的)都放進(jìn)一口大鍋里煮。等腸子中的大米半熟時,用釬子遍扎腸壁,使之放氣放水,以防腸壁脹破。等熟后取出,把面肺子、面腸子、面筋等從鍋里撈出來,放進(jìn)一個大盆里,待客人來時,把這些東西切成片、塊形狀,再根據(jù)客人的口味,拌上不同的調(diào)料,吃起來就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