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醪糟,釀造歷史悠久,源于漢而盛于唐,經歷清代至今技術日趨成熟,有史記載“甜酒亦以糯米釀成,和糟而食,故名醪糟”。
興平醪糟是湯式食品。選用高級糯米,經篩、撿、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溫度儲封發(fā)酵而成。以氣味醇香、清甜質綿、耐饑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陜西關中各地,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縣城里,小鎮(zhèn)上,大多都有專門叫賣醪糟的生意人,隨著夜市興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城市里還有賣冰鎮(zhèn)醪糟的。還有的專門賣那未經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稱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眾多的醪糟中,興平市的最著名,人稱興平醪糟或興平桂花醪糟。制作方法與民間一般的方法略同。特點是汁濃味醇,燒開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撲鼻。據(jù)傳興平醪糟起源于西漢,武帝時把全國各地的民工征來修建茂陵,其在位54年,茂陵就修了53年。其中就有吃米飯長大的民工,但工程量浩大,吃飯都很緊張,隨生產出了醪糟這一既有營養(yǎng),又能放置多天,又能解暑的好食品,并流傳至今。
歷史淵源
《辭?!防锏慕忉尀椋乎?,本指汁資混合的酒,即酒釀?!逗鬂h書.樊傳》:“又野王歲獻甘醪膏餳。”李賢注:“醪,醇酒汁滓相將也?!币鞛闈峋?。杜甫《清明二首》詩: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由此可見,醪糟起源于漢代,其歷史比大唐軍中充作干糧的乾州鍋盔更加久遠。在楊貴妃生活的盛唐開元天寶年間,醪糟已經由宮廷貴族飲品演化為民間的大眾飲料。
于是興平醪糟悄然進入楊妃東渡的千古傳奇,并在楊貴妃的生死關頭充當了救命祥符。
話說天寶十五載,安祿山破潼關,楊國忠倡唐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乃命龍武大將軍陳元禮領六軍馬九萬匹出發(fā)。玄宗獨與貴妃姊妹及太子皇子妃皇孫等皇室成員和親近宦官出延秋門,向西南而去。一行人行至離長安百余里的陜西興平縣馬嵬驛,將士們干糧袋里的鍋盔早已蕩然無存,又餓又疲乏,都特別痛恨禍國殃民的楊國忠兄妹,于是六軍停頓不肯前進。軍士故意誣說楊國忠與叛軍勾結謀反,遂將其殺掉。楊國忠既死,大將軍陳元禮上奏玄宗說:“國忠謀反,貴妃不應再在左右,請陛下割恩,一同正法?!毙跓o奈,不得已而賜貴妃自盡。遂命宮監(jiān)將軍宦官高力士牽貴妃到佛堂執(zhí)行死刑,用白練縊死。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唱《長恨歌》不朽名句傳誦至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敬請聰明的讀者仔細玩味“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的深奧玄偉大天才的經典名篇,留下楊貴妃生死的千古懸疑!
筆者對楊貴妃東渡之謎破譯如下:
宦官高力士將楊貴妃牽佛堂,即將行刑,高力士請楊貴妃留下遺囑。貴妃含淚拜佛道:“佛爺,佛爺!我楊玉環(huán)在宮時,哪里防到有這個結局?想是造孽深重,因遭此遣,今日死了,還仗佛力,超度陰魂。”說至此,伏地不動披發(fā)委地。高力士聞外面嘩聲未息,忙將貴妃牽至佛堂后院一棵梨樹下,解下羅巾,系住樹枝。楊貴妃不禁淚下如雨,泣不成聲道:“可嘆榮華富貴過眼煙云,如今命該如此,雖香消玉殞死而無怨,只求臨行前喝一碗興平醪糟,以表對大唐飲食文化最后的懷戀與贊美,而且權當痛飲壯行酒,但愿十八年后又是一位美人兒!”
高力士應允了楊貴妃的最后請求,傳喚一名宮女用托盤端進一碗興平醪糟。該宮女容貌酷似楊妃,而且楊妃對該宮女有救命之恩。于是酷肖楊貴妃的宮女以死相報,心甘情愿充當替身,與貴妃換了衣裳。在大唐王朝盛極而衰的轉折關頭,佛堂兼行刑室里僅有高力士、楊貴妃與宮女三人,被白練縊死的是酷似楊妃的可憐宮女,而身穿宮女衣裝、手端托盤及飲盡興平醪糟的空碗而出者,才是真正的楊貴妃。由于是暗箱操作,調包計得以成功,楊貴妃金蟬脫殼死里逃生,終于東渡扶桑。興平醪糟從此名聲鵲起,飲譽四方。
有詩為證:
兵變馬嵬驛,命系一杯醪。
楊妃東渡怨,猶念大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