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稀豆粉是小吃,美味非常,但又平常。美味非常是說其味美;平常則是說稀豆粉是騰沖民族美食、民間美食、百姓美食。
騰沖稀豆粉的美味出自其獨特的制作方法。一般稀豆粉是用豌豆面制作,騰沖稀豆粉是用吊漿液制作。首先,制漿要分別制成清漿和濃漿兩種,然后再用兩種漿制成稀豆粉。
騰沖稀豆粉的吃法也有大講究,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輕拌佐料、一部分伴和佐料,將這三部分變幻順序輪著吃,不同的輪吃有不同的美味,妙極!
體驗一個地方和城市的歷史特色除了從古老的歷史建筑中冥想外,更重要的是從這個地方的人身上看到那些歲月難以泯滅的文化傳統(tǒng)。市井中的飲食習(xí)慣就是歲月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更是一個地方和城市風(fēng)格的彰顯。稀豆粉作為云南市井美食之一,受到無數(shù)人的追捧,看似普通、隨意,可一日不吃總覺得少了點啥滋味,讓人感到它體現(xiàn)著一種草根般的韌性,是一種讓云南人難以從記憶中舍棄的美食。
看似普通的稀豆粉內(nèi)有大乾坤:原料有說頭、工藝有講究、吃法有由頭,吃完了、弄懂了,才算吃明白了這碗傳統(tǒng),沒有白白糟蹋多少年來世代相傳的技法和實踐。
稀豆粉的原料頗有說頭,簡而言之就是:“豆子天然地道”“一升豆一盆漿”“石磨研磨出精華”。豌豆味道的純正直接影響到稀豆粉的口味,整個云南最純正的稀豆粉原料要數(shù)保山的蒲縹豆。這種豌豆生長在山里,品質(zhì)天然,磨出來的粉粉質(zhì)細(xì)膩且香氣濃郁,色澤鮮亮而口感豐富。在制作稀豆粉的前一天晚上,要先將干豌豆浸泡10個小時后,按照一升豆一盆漿的豆水比例放到石磨上細(xì)細(xì)研磨,這樣手工制作出來的稀豆粉遠(yuǎn)比用機(jī)器研磨出來的味道純正。
而制作稀豆粉的工藝技術(shù)則可以用“一塊濾布三道漿”“上漿火候要大火”“一口氣三十下”來概括。過濾是稀豆粉口感順滑與否的重要步驟,傳統(tǒng)稀豆粉的制作會懸掛一個交叉成“十”字的木架,四個角栓住一塊濾布的四角,讓濾布形成一個網(wǎng)兜狀。過濾的時候?qū)⒛ズ玫亩節(jié){倒在上面,晃動四個角,豆?jié){就會從濾布過濾到下面放好的容器里。第一道用原漿過濾,叫做“頭漿”,然后在豆渣上加水繼續(xù)晃動,這一道被稱作“二道漿”;最后再加水過濾出來的便是“三漿”了。過濾完的三道漿不能馬上制作,要晾一個鐘頭左右,讓里面的小粉沉淀,然后才生火上鍋煮,煮的順序正好跟過濾相反,先是三漿,煮沸再倒二道漿,最后放頭漿,同時要把沉淀下來的小粉一起點上去,這道工序俗稱“上漿”。 煮漿的火候也很有講究,何時小火慢燉、何時大火頂起,只有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的人才能得要領(lǐng)。上漿后豆粉會慢慢變稠,此時要不停攪拌,攪拌的力道和頻率都很講功力。不會攪拌的人會攪得滿身都是漿,或者是豆粉起疙瘩、變糊等?!耙豢跉馊隆本褪窍《狗凵蠞{時的要訣。講究卯足一口氣攪它30下,然后再重復(fù)。最后一邊攪拌一邊要用鏟子挑起來繞圈,看流下來的豆粉落在鍋里時有沒有“路”,有路就說明稠度過關(guān)了,沒路就表明太稀或太稠而且會影響口感。
稀豆粉的吃法很有由頭,別看平平常常的小小一碗毫不起眼,可是所需調(diào)料之多,制作之繁瑣堪稱云南早點之最。稀豆粉講究“當(dāng)天做當(dāng)天吃”,品嘗一碗純正的稀豆粉調(diào)料的好壞和齊全與否直接關(guān)系最終的口感。調(diào)料需是當(dāng)天制作的新鮮貨:紅彤彤的辣椒面、明黃色的鮮姜水、焦黃的花椒油、乳白的蒜泥汁、翠綠的芫荽、油黑的醬油、絳紅的米醋、色澤清亮的芝麻油、紅黃相間的腐乳水、色澤墨綠的麻椒……缺一不可的調(diào)料搭配成各種絢麗的色彩交集纏繞在一起,與嫩黃色的稀豆粉交相輝映,香味撲鼻,讓人胃口大開、難以忘懷。
稀豆粉的吃法十分豐富,云南各地的吃法也完全不同,充分體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不同的飲食文化特色。地道的老昆明最鐘愛稀豆粉油條這種吃法,先將稀豆粉的各色調(diào)料調(diào)配均勻,將炸得酥脆可口的油條用剪刀剪成長約10厘米左右的條,吃時要么用油條沾著稀豆粉吃,要么將油條泡入稀豆粉后再食用,油條的香脆與稀豆粉的香滑讓人難以割舍;在騰沖等地,稀豆粉餌絲是頗受歡迎的另一種吃法。將騰沖特制的餌絲先煮好后,將稀豆粉勺于其上,再加上各種調(diào)料拌食,雪白如絲的餌絲與黃艷細(xì)滑的稀豆粉相映成趣,形成一幅養(yǎng)眼的美食之圖;在會澤等地稀豆粉則喜歡搭配蕎絲、洋芋粑粑等食。踏成薄片的蕎餅或洋芋餅要放在松枝上慢慢烤熟后切成細(xì)絲,放入稀豆粉后既能嘗出豌豆洋芋的濃香又能體味松樹特有的清香;而在德宏等地稀豆粉配米線的習(xí)慣則是既創(chuàng)新了米線的吃法又豐富了稀豆粉的味道。在米線和稀豆粉中放入檸檬片、當(dāng)?shù)卮筌据醇捌渌鼰釒д{(diào)料后,不僅充分激發(fā)了米線的鮮味,吃起來酣暢淋漓,微微的酸味也帶著傣家飲食特有的特點。
小小一碗稀豆粉,毫不起眼,但是卻費時費工、凝聚了無數(shù)辛勤的汗水。沒有大牌名菜那種張揚,但是卻包含制作者的智慧和食客的理解領(lǐng)悟;沒有鮮麗的外表,沒有聲名大噪的浮夸,這種扎根于市井街邊的美食默默地用自己的本色美味詮釋著云南人草根飲食文化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