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佛雕

[余姚佛雕]。佛雕起源于魏晉時期,興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余姚木雕,是以佛像雕刻為主,始于明代,集中在余姚陸埠鎮(zhèn),代代相傳,聲譽甚高。清代時為佛雕鼎盛時期,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廟宇以及泰山、華山、普陀等著名寺院的佛像,多出自陸埠工匠之手。我國的佛像雕刻,大體分為木雕、石雕、泥雕、銅雕等多種,東南沿海一帶則擅長木雕。木雕則有浙江藝派和福建藝派之別,浙江藝派的集中地是以陸埠為中心,技藝聞名遐邇。余姚木雕,多取材于佛教經(jīng)典和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釋迦牟尼、觀音、羅漢、彌勒、韋馱、地藏、濟公、關(guān)公等600余種。這些佛像多用樟木、柚木手工雕刻,造型精美,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線條流暢,風(fēng)格樸質(zhì),被佛教1奉為珍寶。余姚木雕工藝歷史悠久,幾經(jīng)興衰。解放前夕,佛像木雕瀕臨絕傳。新中國建立后,政府將分散在各處的藝人組織起來,成立工藝美術(shù)雕刻廠,請老藝人傳藝授徒,木雕技藝重獲新生。但在“文革”期間,佛像被批判為封建迷信產(chǎn)品,佛像木雕又臨絕境。改革開放以后,佛像木雕工藝重現(xiàn)光輝前景。目前,余姚陸埠木雕佛像是寧波一宗出口工藝產(chǎn)品,主要銷往美國、東南亞各國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