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侗家日常食品,平時客來,煮油茶相待。特別是女客來訪,常歡聚一堂,一邊品嘗油茶,一邊拉家常談心敘舊,其樂無窮,別有一番風味。喜慶之日,首先以甜酒、油茶待客;逢年過節(jié),必煮油茶祭祀祖先,款待左鄰右舍。
油茶的主要配料,因季節(jié)和節(jié)日、喜事不同而變化。平時用糊米和薯類瓜豆為原料;節(jié)日煮油茶多以米豆腐、灰堿粑為主,待客時用糯米粑和炒米為佐料;辦喜事時多用包谷、灰堿粑和炒米配之。
油茶的制作過程稱為“煮油茶”。首先將“陰米(侗語:maoe,是用糯米泡透蒸熟,拌適量茶籽油搓散,晾干舂扁、收藏備用)用茶油炸成米花(又叫炒米),將黃豆、綠豆、飯豆、包谷炒酥,另將大米炒焦,放入節(jié)骨茶或茶葉和油拌炒,加入適量溫水,待糊米和茶味熬出,再加入適量食鹽和水,煮沸后再放入灰堿粑和米豆腐或薯類、瓜豆、煮熟即成。食用時再放入炒米花和炒酥的黃豆、烤得金黃的糯米粑、姜、蔥、糊辣椒等佐料,吃起來香辣酥脆,味道特別可口,它不僅能充饑,而且有清熱、提神、健胃、增進食欲等作用,為侗鄉(xiāng)特產(chǎn),到了天柱侗鄉(xiāng),您千萬不要錯過噢!
在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過渡的東斜坡黔桂湘河谷丘陵及臺地間,生長著一種特有的常綠灌喬木,該樹喜溫耐熱,一般生長在酸性紅黃壤中,當?shù)厝朔Q之為“茶子樹”,其果實經(jīng)烘烤、曬干后榨出的油為“茶籽油”或“茶油”。
居住在黔東黎平、錦屏、天柱、三穗、玉屏等地山區(qū)的侗族人家常年食用茶籽油,而用茶籽油泡制的油茶則是中華茶文化一支奇葩,為侗家人所喜愛。其做法,首先將少許茶籽油倒入鐵鍋中煎,剔除油的澀苦味,放進扁米(用糯米扁干而成),炸成米花后,盛到碗中。其次,往鍋滲入泉水(鄉(xiāng)間喝泉、井水,不喝河水),量因客人多少而定,一般一人一碗,煮沸,放鹽,然后放入茶葉(用砣茶或?qū)⒉枞~用布包裹好,避免茶葉飄散茶水中),等片刻,茶葉汁滲入鍋中。最后一碗澄黃、滾燙、清香的茶水再放入幾匙先前制好的米花飄浮于上,侗家油茶就已制成。
油茶是侗家餐前待客飲品,貴客到家先煮油茶,主人招待客人喝油茶,表示主人家要招呼客人就餐,等客人品完油茶,飯局也就開始了。
油茶是純天然綠色飲料,具有開胃溫脾、除濕解暑功效,喜食油茶的侗家人除以油茶待客外,自己也經(jīng)常吃油茶,一些地方以油茶為早餐。油茶無定制,在茶籽油、茶葉等主料不可少的基礎上,加入不同的食材成為叫法不同的油茶,在上世紀糧食困難時期,把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粗糧”放到油茶中煮成的叫“包谷茶”、“飯薯茶”、“洋竽茶”,并由飲品成為主食,它讓侗家人度過了那艱難的年代。改革開放以來,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侗家人生活好了,糧食剩余了,以“雜糧油茶”為主食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糧豐魚肥的侗鄉(xiāng)只以油茶作為招待客人的飲品茶點了。
據(jù)說,茶籽油有美容作用,油茶還能降壓降脂除糖的功效,在侗鄉(xiāng),高血壓、肥胖、癌癥病人少有,女人乖巧、靈秀,男人精悍、健壯,長壽老人比比皆是,這可能是與喜飲油茶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