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郁的大龍山孕育了清冽甘甜的大龍河。大龍河畔茂密的松林中有個山村叫沙坊,屬附城鎮(zhèn)管轄。沙坊村的歷史很長,上溯到五代楚王馬希范時代(907—960)。村中農(nóng)戶以精制顏色潔白、粉質細膩、久煮不糊、入口爽滑的切粉而揚名,連州人叫它“沙坊粉”。 抗戰(zhàn)時期,水運農(nóng)副產(chǎn)品到廣州的商販船,頻繁出入沙坊與連州之間的水道。行商爭相前往沙坊訂貨,常令沙坊粉供不應求。而作為農(nóng)副產(chǎn)品集散地的石角,更有“沒有沙坊粉不成圩”之說。 沙坊粉易運輸、耐儲藏,家常隨意小酌,宴席精心燴制,風味各異。連州方言,祝愿日子紅紅火火謂之“起粉”。喜慶之宴,依例要炒沙坊粉,作為第一道佳肴上席。客人舉筷之際,互相招呼:“起粉、起粉!”吉祥的祝福洋溢宴席之間。 油炒沙坊粉絲,不加任何佐料,吃來柔韌爽滑,余香滿口。制作方法為:將適量的鹽放入混合了食油的溫水中溶解備用,再把溫水泡浸至柔軟的粉絲放進燒紅的鍋內,淋備用油水,中火翻炒,邊炒邊添加適量的油水,以保持鍋內粉絲溫潤為度。炒至粉絲呈油潤色,即可裝碟,入席。這道佳肴至今仍是席間待客的上品呢。 沙坊制粉工藝不煩瑣,但非常精細。米,要碾兩遍,第一遍去米皮,第二遍去粗胚,再置大龍河中浸泡到提起來沒有一滴濁水,手摸著爽滑才上磨打漿。漿以手指搓起來幼滑,不澀手為度,這樣蒸成的粉皮才油潤透明、潔白如紙。村中老人說,用大龍河水泡浸過的米,350克米磨成的漿便可蒸一層粉皮,別處不行。 沙坊粉傳人承繼著傳統(tǒng)制粉工藝。如今,全村有12戶人家做沙坊粉,年制粉總量一半供有關部門作特產(chǎn)饋贈賓朋。連州市紅樓賓館與該村專業(yè)戶石和平訂有包銷沙坊粉協(xié)議,賓館餐廳用沙坊粉作早餐招待來賓,并將它作為本地名特產(chǎn)送給遠道來連州旅游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