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黃菜細切如絲,佐高湯蔥花,吃起來嫩、爽、滑、脆、鮮、香齊備。黃菜之有其名,據(jù)父老口傳,當是在清末民初。那時水運發(fā)達,在水上靠船討生活的人家很多,醴陵產(chǎn)的生豬、谷米、瓷器、鞭炮、夏布等,靠船運出,而醴陵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得要靠船運進來。船將出發(fā)時,家人抱來大捆芥菜,洗凈,用木桶裝好,再燒一鍋開水,往桶里一倒,然后蓋好蓋。中午,船入湘江,也到該做中飯的時候,揭開蓋子,桶中芥菜也成了黃菜,此時倒掉桶中黃水,將整片的黃菜漂洗一下,換上清水,以后每日換一次水,桶中黃菜既不會腐爛,也不會變味,隨吃隨取,極其方便,船家就省去了上岸買菜的麻煩,還節(jié)約了開支。
又據(jù)《醴陵商業(yè)志》載;民國時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每年冬春兩季,都要派車回鄉(xiāng)采購,請老廚精心制作成稱之為醴陵名菜的“八寶黃菜,”并每以此菜大宴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