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港餅生產歷史悠久,流傳著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演變史話.相傳早在清代嘉慶年間,湖北大冶劉仁八地方曾流傳一種群眾所歡迎的龍鳳餅.(即后來的喜餅)此地劉豐泰雜貨鋪糕餅師付劉合意為了改進喜餅風味擴大銷售,在龍鳳餅的基礎上,用面粉.糖.油.桔餅等原料精制細作,一餅一面有麻,鼓起很高,并蓋有"吉祥"的大紅字樣,香酥可口,銷售很好.為當地農村男女訂婚,娶媳招婿的一種必備的禮品,此餅就以作人的名字命名為"合意餅"。
到了清代同治年間,大冶殷祖地方木排商人殷華齋,馬禮門合伙,到長江上游販木材到蘇洲一帶出售,一次木排行至黃石港江面撞破了一只鹽船,為此雙方各執(zhí)已見,爭論不休,后來官司從地方打到京都,木排商帶著"衛(wèi)生麻餅"(即把合意餅改成兩面上麻仁,麻色呈金黃,形如現(xiàn)在的港餅)作充饑食用,并作為貢禮,奉送朝庭有關文武大臣,由于此餅香酥芬芳,味美可口,為京都人所傳頌,后來皇帝得知,要求排商獻上"貢餅"皇帝品嘗后,極為好感,木排商趁此機會,呈上狀詞,皇帝看后,覺得木排商有理,御批四句文曰:"排來如山倒,船行如燕飛,鳴金三下響,如何燕不飛".木排商打了官司.而"衛(wèi)生麻餅"也因此揚名京都,后來在大冶.黃石港.石灰窯幾家開始了私營。
清代后期,黃石港鎮(zhèn)建立,由于它是鄂東南的陽新.黃洲.圻春.浠水.廣濟.黃梅等八縣大批家付產品的流通市場,又是武漢,下至九江,長江輪船的停泊要埠,經常有中外客貨輪進出港口,商販云集,衛(wèi)生麻餅的銷路越來越大,由于麻餅銷路大,加之商販運輸到城鄉(xiāng)銷售,當時是紙包十個成筒可用籮筐裝挑,消費者口中傳頌著黃石港生產的麻餅的特色風味,天長日久,習慣上被人們稱為"港餅".解放后,名產--黃石港餅,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銷售量成倍增加,我市各廠家都有了生產,同時在工藝上和包裝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使產品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包裝鮮艷顏色美觀,新穎大方,攜帶方便,是旅游者和消費者的食用佳品.
黃石港餅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錢桔餅.糖桂花等十幾種上等原料組成.以其起鑼弦鼓邊,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味名揚湖北,暢銷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