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油茶

喝一口漂著嫩綠的蔥花、焦黃的芝麻的咸香可口的油茶,仔細品味那細小的芝麻,那香就在舌尖,那味含的口中。慢慢咀嚼那碾成碎塊、炒成焦黃的花生,齒香盈余……南陽油茶的魅力不知傾倒多少食客。舊時,南陽城里賣壺裝油茶的小販那“喝———油茶”粗聲怪氣的叫賣聲,更是古城南陽飲食文化的一道風(fēng)景。 南陽的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解放前賣油茶的小販賣的大都是壺裝油茶。壺是銅制長脖壺,壺嘴長長的,外套棉套保溫。往外倒油茶也是一道“景觀”:小販以腳頂起壺尾,油茶順壺嘴呈弧狀噴出,頓時香氣四溢,令食客垂涎。南陽人還為賣油茶的小販編了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賣油茶的生得苦,黑了(晚上)白天背夜壺,屁股一撅頭一點,傾刻就是一大碗?!? 南陽油茶配料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蔥等,味道濃郁,咸香適口。 南陽油茶為泊來品,其起源與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淵源。 佛教的傳入,對我國的飲食文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佛教禁戒宰殺動物,食素(佛教徒食素始由梁武帝提倡),促進了凈素烹飪流派的興起和發(fā)展。 清朝是我國飲食文化大盛的朝代,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飲食文化新局面,研制出了一大批新型食品,油茶就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是典型的佛教文化產(chǎn)物。清朝雍正帝信佛教,喜歡素食。相傳雍正皇帝為治黃河水患帶著大批人馬親臨河南,視察黃河。一天來到武陡縣,知縣吳世碌深知雍正喜愛素食,便召來縣內(nèi)名廚。當(dāng)時有一廚師姓牛,祖居南陽,在武陡當(dāng)差,煞費苦心地想出了一個討好雍正的辦法:把花生炒黃去掉外皮和內(nèi)衣,把嫩黃的花生仁再分成兩片;把核桃仁也稍炒出香味,切成豆子大小的塊狀,再把芝麻也炒出香味;還有面粉加入適量鹽放入鍋內(nèi)炒出香味。最后把這些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面粉加一小勺香油,同時放在一容器內(nèi)攪勻,加上水調(diào)成糊狀,倒入沸水中做成湯。湯做好了,頓時香味撲鼻,令人垂涎,盛了一碗,敬獻給皇上。雍正食后大加贊賞,問是什么食品,牛師傅跪下回奏道:“皇上,這是小民家祖?zhèn)魇称酚筒琛薄S赫缘酶吲d,立即指令油茶為朝廷貢品,并傳旨開油茶館。油茶因雍正而聲譽鵲起。雍正走后,吳縣令依法廣為制作,并開油茶店大賺油茶錢,將上好的油茶進貢朝廷,中等的賣給來往客商,下等的賣給普通百姓。南陽的油茶大約就是在此之后興盛的。 油茶,不僅在河南在南陽有名,在國外也享有一定的聲譽。解放前留學(xué)歐洲的學(xué)生常有背著長脖壺,沿街叫賣油茶勤工儉學(xué)的。據(jù)資料記載,現(xiàn)在巴黎街頭的華人餐館仍以油茶為上等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