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刺繡始于清代,原是濰縣城鄉(xiāng)廣泛的家庭副業(yè),素有“九千繡花女”之譽。時濰縣婦女吸收南繡的技藝,形成了圖案簡練生動,色彩鮮明熱烈、繡工精致細膩的刺繡特色。清光緒至民國前期是濰縣刺繡的興盛時期。時濰縣經(jīng)營繡貨的作坊、店鋪達30余家,繡制品由簡單的枕套、門簾、桌圍,到華麗的裙衣、禮服、霞披、戲衣、轎衣等。1956年,濰坊刺繡廠建立后,成為濰繡生產(chǎn)基地。將傳統(tǒng)刺繡技藝與現(xiàn)代抽紗針法相結合,繡制了一些具有民族風格的拖鞋、靠墊、睡衣、臺布等產(chǎn)品。并與青州花邊相結合,研制了彩繡高檔大套及機套、枕套等出口品。繡制品“窄帶百帶麗”,玲瓏剔透,美觀大方,暢銷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地。刺繡藝人還研制了花鳥、山水、走獸、魚蟲等濰繡欣賞品。為人民大會堂繡制的“盤金仿古銅器掛屏”四幅,莊重典雅,富麗堂皇,為濰繡藝術精品。手繡“武梁祠漢畫”,古色古韻;“老虎”“百花齊放”“蓬萊日出”“大明湖”等形象逼真;“松鶴獻瑞”“南湖”“延安”“早春”等意境幽深。不少濰繡佳作,在全國和省工藝美術展覽會及旅游品展覽會上獲獎,受到各界人士的贊譽。濰坊刺繡已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