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嶺燒餅
臨淄區(qū)金嶺回族鎮(zhèn)的燒餅是一種獨特的地方名吃。金嶺燒餅不象其它地區(qū)的燒餅一樣薄、脆,而是比較大、厚,保持了原有的麥香和芝麻香,又酥又筋道,在民國時期被人們稱為“咬到嘴里一小口,嚼一嚼一大口”的食品,以前作為一種解饞或贈送親友的點心,現在已是當地人的早餐主食。因金嶺燒餅保質期長,便于攜帶,耐饑,香味濃郁,又是旅行食品的首選,不僅在當地非常有名,而且已經遠銷全國其他省市和地區(qū)。
金嶺燒餅保持了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原料有面粉、引子、芝麻、水、食鹽等,分為和面、制作和烤制三大工序,從和面到烤制完成基本采用手工。和面時用傳統(tǒng)的引子進行發(fā)酵,面發(fā)酵好以后,按要求在案板上分成小塊,團成面團,用手一邊蘸水一邊按壓,做成薄餅,然后在盛放芝麻的盤子里按一下,使薄餅的一面均勻地沾上芝麻,將有芝麻的一面朝下,用長把的草制工具伸到烤爐中,貼到鉄板的上面,一分鐘左右取下,燒餅就烤好了。
做燒餅用的工具有面盆、案板、鏟子、燒餅貼子、烤爐、谷糠或鋸末等??緺t是自己用磚和泥土壘砌的,環(huán)保耐用,爐膛在中間,直徑1.5左右,上面安裝一個大鐵板,烤燒餅之前,在爐膛下面放入厚厚的谷糠或鋸末,點燃后將上面的鐵板烤熱,將做好的燒餅坯子用工具貼到鐵板上烘烤。原先烤燒餅用谷糠作燃料,現在一般用鋸末,為保持烤制溫度和燒餅的衛(wèi)生,不用煤炭做燃料。
烤燒餅的關鍵在于和面與烘烤的火候。和面一般用手工,面和水的比例要得當,一般按10斤面、5斤水、2兩食鹽的比例,在水中加少量鹽是為了面更有韌勁。和面的技術全憑經驗,面要和的不硬、不軟,面硬了,燒餅坯子不能順利地貼到鐵板上,烤出的燒餅發(fā)硬,口感不好;面太軟,烤熟以后容易沾,很難從鐵板上取下來。在烘烤方面,要根據面得多少將燃料一次加足,烤制時,火候要不急不慢,既要烤熟、烤透,又不要烤焦,火候的掌握也是憑多年的經驗練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