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赤鱗魚

赤鱗魚又名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為我國魚類珍品,產于泰山山澗細流中,成魚長不過20厘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肴饌,還可以藥用。

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類,在自然條件下,成魚長不足20厘米,重不過百克。體側扁,腹

部圓,頭小吻鈍。體暗褐色、腹白,背部微顯藍色。體被細鱗,兩側鱗片微黃,背鰭、尾鰭灰黃色,

其他諸鰭桔黃色。生殖季節(jié)雄魚色彩鮮明,鰭呈桔紅色,吻部及臀部綴以白色珠星,甚為美觀。其魚

體色還會隨環(huán)境而變,或深或淺。

赤鱗魚屬底層魚,喜食藻類和浮游動物,養(yǎng)殖條件要求嚴格。泰山溪流以砂石為底,石上富生藻

類,溪水常流低溫,經流彎曲,含氧豐富,各種礦物質含量低,正是赤鱗魚特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赤鱗魚

離開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

泰山赤鱗魚為我國五大名魚之一,自然資源量十分稀少。山東境內雖多青山秀水,但除泰山外,

其他水域中均不見其蹤跡。據載:“該品甚難蓄養(yǎng),每蓄缸中,天暑則死,天雨則飛,時時跳躍缸外,

必得大缸深水安置蔭中,缸口以竹編蓋蓋之,十活一、二,亦不見長?!苯陙恚嘘P部門做了大量

的實驗研究工作,使赤鱗魚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能夠正常繁殖生長,打破了“赤鱗魚不下山”的說法。

泰山腳下已基本建成兩處養(yǎng)殖基地,并將部分魚苗放歸自然水域,增殖自然資源。

赤鱗魚含脂量甚高,據傳,夏日置魚于石上曝曬,魚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鱗片和骨架。該魚香而

不膩,鮮而不腥?!梆B(yǎng)螭霖之水,盛螭霜之器,用之泡茶,絕對不腥”。曾為清代皇室貢品。

赤鱗魚的烹制很有特點。炸魚前需將活魚冷凍,用毛巾托住魚體開膛,放進佐料,魚被投入油鍋

后,還能竄躍。熟后魚頭魚尾翹起,呈弓形,色淡黃,蘸花椒鹽食用,外酥里嫩。若清汆赤鱗魚,佐

以姜末、香醋而食,肉嫩湯鮮。當今慕名來泰安的中外游客,無不以登泰山、品嘗泰山赤鱗魚為快事。

泰山赤鱗魚

泰安市水產研究所

12446535

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