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芯紙(土紙、草紙)歷為萬載三大特產之一,生產歷史悠久,清時達到鼎盛。表芯紙以毛竹為原料,自古均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1973年起,由于政府的扶助,先后在仙源、茭湖、白水、赤興等地建半機械化紙廠。1985年土紙產量32萬擔,到1990年土紙產量310噸,黃紙產量2192噸。1995年后,國家對小型造紙廠進行關停,機制紙產量下降。由于市場需要,手工紙明顯回升。萬載縣表芯紙由于質嫩性韌,潔凈柔軟,耐拉性好,吸水性強,一直行銷于安微、河南、山東、江蘇、上海等十幾個省市并出口東南亞國家及港、澳等地,在市場上久負盛名。
生產 1973年起,仙源、茭湖、白水、赤興等地建半機械化造紙廠,表芯紙生產從繁重的手工操作,開始向半機械化過渡。1980年后,私營紙槽逐漸恢復。在仙源、雙橋、茭湖、高村、西坑、白水、黃茅等地,有常年和季節(jié)性紙槽700多個。1985年土紙產量32萬擔。80年代中期,福建、湖北、臺灣、香港、澳門、東南亞國家興燒黃紙。于是先后有赤興、仙源、茭湖、高村、西坑、九龍廟等鄉(xiāng)鎮(zhèn)投資新建造紙廠,生產黃紙。1986年土紙產量148噸(改噸為統(tǒng)計單位),黃紙產量1230噸。1990年土紙產量310噸,黃紙產量2192噸。1995年以后,國家對小型造紙廠進行關停,赤興、仙源、西坑造紙廠因污染嚴重停產。其余造紙廠改進配方,壓縮產量,此時土紙生產快速恢復。2000年末土紙產量1989噸,黃紙產量下降至4340噸。
收購與銷售 1985年以后,由于花爆產業(yè)的發(fā)展,表芯紙呈供不應求之勢,銷價一路走高。為了發(fā)展生產,滿足民用及工業(yè)用紙之需,各級政府采取扶助措施,發(fā)展民間紙槽,新建機械化造紙廠,1986年全縣銷售土紙148噸,銷售黃紙1230噸。之后,表芯紙、黃紙銷售量逐年上升,供銷部門不再統(tǒng)一收購,由生產廠及私營商號購銷。出口東南亞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qū)。1990年內外銷表芯紙310噸,黃紙2192噸。1995年全縣內外銷表芯紙117噸,黃紙9713噸。1996~2000年,土紙銷量大幅增長,福建沿海等地銷量為最。2000年末內外銷表芯紙1989噸,黃紙4340噸。多年囤積一掃而空。